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孔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中312种种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的物候情况进行了研究,每半月调查1次,持续观察13个月.生活型包括乔木、灌木、草本3种类型.结果表明:孔林植物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和结果物候都相对集中,花期主要集中于4-9月,其中以6、7两月最多;果期主要集中于6-10月,其中以8、9、10 3个月最高.不同生活型植物在一年中具有不同的开花、结果高峰期.开花高峰期依次出现在乔木层-灌木丛-草本层。木本植物先于草本植物;结果高峰期依次出现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结果高峰期是基本重叠的.  相似文献   

2.
伍玲芳  伍玲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76-177,182
为更好的保护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对区内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该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17属23种,列出了该区每种野生兰科植物的属名、学名、生活型、主要用途、生境,对其种类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由于水热组合的不同,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谱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一定群落的生活型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较不同群落的生活型谱,就可以发现群落环境之间的差异.对植物群落生活型诺进行数量分类,实现了生活型谱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有利于对生活型更深入地研究,具有很大潜力.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有许多种,其中大多数学者普遍使用Raum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针对具体区域植被的不同特征,不少学者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近几年,暖温带植物生活型研究相对较多.地质时期植物生活型的重建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目的旨在促进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和生活型谱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敢壮山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254种,隶属于207属75科。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科和属的水平上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分析Raunkiaer生活型组成,高位芽植物以148种,占总种数的58.3%而居首位;Drude生活型组成以木本植物占优势,共143种,占总种数的56.3%。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共234种,占总种数的92.1%,而水生植物仅有2种,占总种数的0.8%。根据经济用途的不同,把植物资源分为10类。分析结果表明,敢壮山种子植物的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植物性别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组成及种群进化,同时受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为分析昆嵛山种子植物性别系统分布及其生态关联性,调查了昆嵛山维管植物835种,详细观察、记录花部特征、果实类型、生活型、传粉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上述特征与植物性别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对比昆嵛山植物与其他植物群落的性别系统组成,探讨影响植物性别系统组成的因素及其繁殖策略.结果表明:昆嵛山植物性别系统中79.2%为雌雄同体、11.3%为雌雄同株、9.5%为雌雄异株,雌雄同体植物比例明显高于北美洲温带森林,该组成与植物种系发生有关;生活型、花部特征、传粉方式、果实类型等特征与性别系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调查、统计、分析了韶关市15个当代小区植物科、属、种的组成,植物生活型组成,植物来源,各小区应用的植物种类、植物在小区中的应用频率;并研究了小区绿化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韶关城市绿化特别是居住区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除在本文(一)中所述外,还包括以下诸方面:三、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外貌特征常绿阔叶林首先就是从其终年常绿和具有浑圆的树冠而区别与其它类型。群落外貌主要是由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叶的性质以及周期性所决定的。(一)生活型群落的生活型组成是决定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它反映了群落的特殊生境以及群落内部可能产生的竞争。对前述五个地区所有样地的全部植物种类,按 Raunkiaer 生活型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图1)的结果表明,其中以高位芽植物占明显的优势(64.1%,如加上藤本植物的12.6%,可达76.7%),其次为地  相似文献   

8.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大盘山和华顶山的华顶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和生活型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顶杜鹃群落中植物组成丰富,共有64科、102属、138种,对科属的区系分析表明群落处亚热带北缘,海拔较高;群落分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丰富,层间植物种类也较丰富;生活型组成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很少,地下芽植物也占较高比例,叶型以单叶种类占优势,叶级以小型叶和中型叶占优势,反映出群落所处的生境温热多湿,但因处于较高海拔而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东维管植物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山东管植物特有种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特征和区系特征,并对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岛崂山野生木本风景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青岛崂山野生木本风景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活型和观赏部位,进一步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北坡鸟类多样性,以针阔叶林带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最高,均为3.18.针叶林带红松-云冷杉林型最低,为1.54左右.鸟种均匀度在不同海拔的不同植物群落中分布比较均匀,都在0.7以上.鸟种丰富度同样以针阔混交林带的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为6.51,山杨-白桦林次之,为4.07.  相似文献   

12.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营建多样性及景观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各树种不同配置方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区构建多样性、稳定性农防林的框架,结果表明,营建针叶常绿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在防护效果和观赏价值上皆优于纯阔叶林带.针对风沙区农防林单纯林带比重大、空间分布欠合理等问题,提出景观补救方法引入新"斑块"扩大混交比例,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种类,采取人工抚育、修枝等措施创造适宜的观赏环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地区。该区已划成六个植被型。Ⅰ阔叶林、Ⅱ针叶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竹林、Ⅴ灌丛和灌草丛、Ⅵ沼泽;十个植被亚型;二十八个群系和三十个群丛,地带性植被为含有常绿阔叶成份的落叶阔叶林。优势群落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 2.植被垂直带谱有五条: (1)低山丘岭灌丛、草甸和农作物带,<500m。 (2)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低山针、阔叶混交林带,400~900m。 (3)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800~1.400m。 (4)中山落叶阔叶林带,1,300~1,800m。 (5)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灌丛林,>1.750m。 3.该区植被强烈地受过人为活动的干扰,导致了植被的逆演替,也招致了生境条件的惭趋恶化,所以,植被合理利用的途径应根据森林的现状、演替、不同的生境条件、和各种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与类群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选择了三个森林类型土壤定位观察区,周期地研究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三大类群异养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极为不同,即使同一森林类型土壤不同小生境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也有明显差异.文中讨论了上述差异原因,并分析该森林类型土壤的生产力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河南伏牛山区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种典型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15块临时样方内的乔木树种,分别测量出树高,胸径等因子,通过异速生长模型进行不同乔木树种生物量测定,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五种典型森林植被中,生物量大小依次为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在落叶针叶林中,日本落叶松各个器官生物量在总的生物量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这一生物量分配格局既有利于日本落叶松的自身生长,也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中,乔木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地下生物量,尤其是对于落叶针叶林来说,地上生物量远远大于地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Lianas are a principal physiognomic component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s and are typically considered to be parasites of trees. In contrast, th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lianas to rainforest leaf litter production (up to 40%) suggests that 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utrient cycles and may benefit their host trees. Lianas contribute disproportionately to total forest litter production at least partially because lianas invest relatively little in support structures and proportionately much more to leaf produ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rees. In contrast to tree leaves, liana leaves are higher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relatively short-lived, and decompose more rapidly. In addition, the special life form of lianas allows them to grow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in the forest and relocate nutrients, mainly towards their host trees,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leaf litter. Consequently, lianas may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the high rainforest productivity, and the roles they play in liana/tree associations and rainforest dynamics needs to be re-evaluated.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发展趋势,以派阳山林场(北热带)、镇龙林场(南亚热带)和华山林场(中亚热带)三地的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与叶相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广西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均以中、小高位芽为主,大高位芽、矮高位芽和藤本高位芽占比较低;中型叶、单叶、全缘叶占比较大,叶质以革质、纸质叶为主,渐尖叶为主要叶尖类型。总体来看,植物生活型在不同气候条件之间存在差异,大、中、小高位芽植物占比随年均气温的升高而上升,矮高位芽和藤本高位芽植物占比下降。植物的叶相组成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存在差异,随着气候条件变化,中型叶和渐尖叶的占比随年均气温的升高而上升,革质叶的占比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8.
王旭升 《太原科技》2007,160(5):9-10,12
退耕还林在平遥实施3年来,设计模式坚持了生态优先、适地适树(草)、集约经营、协调林牧发展的可行性原则。总结了适合平遥退耕的树种和模式,即阔叶树模式、针阔混交模式、灌木模式、兼用树种和灌(草)混交模式、乔(灌)草(药)混交模式、经济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磐安县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乔木树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各树种的重要值判断,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乔木组成种为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其中东南石栎和木荷为主要优势种.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1.82%),小型叶次之(占29.09%);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到89.09%;叶质以革质叶占优势(56.36%),纸质叶次之(40.00%).生活型及叶的特征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水平结构整体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说明群落中种内和种间竞争激烈.依据胸径级别频率分布的形状,7个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可以大致归纳为:倒金字塔型、倒“J”型、纺锤型和双峰型.其中,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的东南石栎、米槠、青冈和紫楠及呈纺锤型的华东楠,因为缺乏幼苗和幼树,在演替过程中种群将衰退;而呈双峰型的红楠和呈倒“J”型的木荷,因有较为丰富的幼苗储备而将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森林生物量大小与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数据。【方法】以河南省西峡县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1993—2013年5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建立4种遥感估测模型,对研究区域1993—2013年的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①随机森林遥感估测模型综合性能最高,k最邻近算法与装袋算法居中,多元线性回归最低; ②海拔、坡度、亮度指数、湿度指数、垂直植被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这6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的重要环境因子; ③1993—2013年期间,研究区域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经历了先从1993年34.68 Mg/hm2下降到2003年32.59 Mg/hm2、然后上升到2013年44.65 Mg/hm2的复杂变化历程; ④1993—2013年期间,表征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全局Moran'I 指数不断降低,表明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聚集性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行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政策,以及生态廊道、村镇绿化工程建设,是研究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发生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