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环境金融产品定价差异产生的原因, 并给出环境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证明了定价机制的Nash完全实施的不存在性。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说明了定价机制的配置规则, 得到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环境金融产品定价的贝叶斯实施机制, 解释了环境金融产品定价差异的本质。研究表明: 环境金融产品发行人(如金融中介或厂商) 可以通过实施成本向投资者传递其声誉水平的信号, 声誉水平差异导致定价差异进而有助于提高环境金融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商品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间收益率及波动性层面的溢出效应。首先,采用TVP-VAR模型构建溢出指数,全面展现了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静态和动态溢出特征。随后,对溢出指数进行分解,分析了溢出效应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整体溢出指数较高,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明显上升。溢出指数的上升主要源于期货市场与代表性金融市场间的双向溢出。本研究的边际贡献在于更深入地探讨了商品金融化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与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描绘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理解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协助政策制定者识别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效能,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本研究还有助于优化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决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对于投资者的效用和整个市场的稳定都产生消极的影响.研究证明,人类的从众本能,人群间的沟通,对报酬和声誉的需要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采用横截面收益的绝对差(CSAD)的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我国的股票市场中确实存在着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线声誉机制是网购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表明:在线声誉机制对促进平台可持续性成长,建立诚信交易环境,提升网上市场效率等均有显著作用,但在线声誉机制依然面临恶意评价、共谋攻击、评价报复与互惠、身份变更、品格改变、声誉信息收集、声誉度量与使用等方面的挑战。对在线声誉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基于各类平台、商业模式、社会信用基础等不同情境下的研究;与其它在线交易机制的相互作用以及买家诚信约束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股票价格波动序列的相关特性,提出一种金融市场的复杂网络建模机制.通过研究基于股票价格波动序列建立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金融市场的网络节点度分布具有无标度特征.它说明少数"中心"节点的股票对金融市场整体价格波动影响力比较大,甚至可以影响全局,其他大多数股票影响力相对较小.进一步研究网络聚类系数与最近邻平均度,发现金融市场具有分层结构和非相关联匹配的特征.这些结论对于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理解金融市场相互作用机制可能有重要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直播购物以其强大实时互动性和用户体验丰富性迅速成为消费者新宠。但是,包括知名主播在内的“翻车”事件频发,不仅使主播声誉受损,更让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大打折扣。学术界对直播购物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购买意愿方面,很少从主播角度来专门研究信任的影响因素,且忽略了主播和产品因素、情境因素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调节作用。为此,本文引入主播与产品匹配度、直播中的在线评论、网购经验三个调节变量,探讨它们在主播声誉、主播知名度与主播信任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主播声誉和知名度对主播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匹配度对主播声誉、主播知名度与主播信任之间关系均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线评论对主播知名度与主播信任之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网购经验对主播声誉与主播信任之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是解释IPO折价原因的主要假说之一.承销商和风险投资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中介,能有效发挥声誉效应,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对IPO风险企业折价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衡量承销商和风险投资声誉的新尺度,并发现这两种声誉对风险企业的折价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且高声誉的风险投资能吸引高声誉的承销商,验证了风险投资的核证作用,支持了有关IPO折价的信息不对称假说.对于揭示IPO折价的原因,验证承销商、风险投资的声誉效应,探索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与退出策略,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声誉机制,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引入2类异质主体,建立了基于做市商交易机制的卖空交易多主体市场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从投资者和金融市场2个层面定性分析不同的杠杆约束下卖空交易对投资者财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得出了跟实证研究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声誉效应的人才中介机构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黄培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7):1158-1160,1164
当雇主企业把招聘业务外包给人才中介机构时,两者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问题.文中把人才中介机构声誉这一要素引入其效用函数,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介机构的报酬契约.研究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声誉效应能很好地解决该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经理人市场声誉机制的激励效用,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经理人样本,分析了经理人市场声誉激励对管理防御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成就动机因素,研究了不同程度成就动机下声誉激励效果的差异。研究发现:声誉激励对降低非国有企业经理管理防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强成就动机的经理人具有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其对声誉激励的反应比成就动机较弱的经理人小。研究结论丰富了管理防御理论和声誉激励相关理论,也为建立健全我国经理人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博弈论的角度,利用"囚徒困境"分析高校和高层次人才的博弈行为,发现高处罚并不一定能有效抑制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跳槽)现象。"声誉模型"研究表明,加强并硬化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非物质激励,增强教师的声誉预期收益,做好高层次人才声誉机制构建工作是稳定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苏婧  李思瑞  刘颖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2):1494-1501
在我国,产业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而金融市场则是其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如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对产出结果的影响时应当注意商品市场之外的金融市场作用,在研究产业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时,产业政策的股票市场信号效应也值得特别关注。本文针对该领域研究碎片化的问题,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阐释了产业政策通过信号效应向股票市场传递企业特征信息的原理,然后从实证资料出发系统梳理了上述信号效应对股价和交易量两方面股票交易结果的影响;同时,还结合资本市场与企业创新的固有关系,进一步总结了产业政策股票市场信号效应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潜在影响和作用机制。在上述以问题为导向的文献回顾基础上,本文参考我国产业政策的实践需要,就产业政策股票市场信号效应在企业创新研究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部分信息下研究"基差风险模型"中引入红利率影响因素时,投资人终端净财富期望指数效用最大化问题.先建立部分信息下的金融市场框架和带有红利支付的"基差风险模型",再应用半鞅理论和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求解价值过程和最优交易策略精确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设计法,考察坚决否认、置之不理与积极召回3种不同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引入企业声誉进行干扰效果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企业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置之不理是应对危机的最差策略.企业声誉在危机应对策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对声誉欠佳的企业,积极召回是最佳策略;对声誉较好的企业,坚决否认是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类车体流固耦合现象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进的类车体模型为对象,将流固耦合效应引入风洞实验和数值仿真中.基于车身位移测量数据,验证数值方法有效性.通过实验与仿真的方法,揭示了在引入流固耦合机制后车体所受气动力及力矩的变化规律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车体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流固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已有工作的分析和对比,选用了一种利用置信因子综合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的信任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基础,引入基于集合迭代二分法的过滤方法对推荐节点进行过滤,并提出对评价其他节点评价质量的节点的评价可信度进行了限定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抗攻击能力.同时,为避免恶意节点用诚信买行为来掩盖恶意卖行为的情况,对买家和卖家给对方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布式发电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分布式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交易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将市场评价机制引入用户的竞拍交易机制中,将促使用户考虑市场评价机制对其交易策略的影响,推动分布式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微网用户间的分布式电能交易市场展开研究,首先,以...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框架,从认知、结构、关系3个维度分析企业创新网络中声誉治理机制的作用路径,提出企业创新网络中存在声誉信息失真、强关系下路径锁定及"店大欺客"式的机会主义行为三种声誉失灵情境,提出声誉失灵困境防范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现状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高度关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2001年11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完成了"关于纳米尺度物质生物毒性的研究报告"。2005年4月,首批《纳米材料技术标准》正式实施,成为促进纳米技术进一步安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将合作时间纳入考虑,研究长期合作背景下服务外包中接包企业道德风险控制问题.发现了代理人声誉的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声誉对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隐性控制作用,并得到了生效的临界条件;进而提出了发包方的强声誉机制,分析了这一机制作为完全控制接包方道德风险的激励手段的可行性及其可行条件;最后对结论及其灵敏性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