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与关键。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宗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南大学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整合办学资源和人才资源,凝聚科技创新团队,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独立发布以及联合发布的97份政策文件,通过文本数量、主体、内容分析以及分阶段的比较分析,得到了自“十一五”以来,国家人才培养政策重心从学科建设、引进海外人才到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转变,体现了国家战略导向与重大需求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向推动核心“卡脖子”科技发展、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落实;协同教育类政策的重心从联合培养研究生、科技园与联合实验室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向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过渡,传递了协同育人机制已从一般性的产学研结合向科教、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转变的重要信号。新时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支撑,以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各高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以创新求生存,以市场促发展,在高校科研与科技产业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发展思路、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全国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产业实力大幅增强.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北京科技界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推动首都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首都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科技参考》2005,(9):24-26
我县在实施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中.坚持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围绕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创建了“以县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山区‘绿’、‘特’产业开发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使地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兰州市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强技术创新 推进产学研结合 为广东经济发展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计划的实施,给高校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省部产学研合作中,中山大学围绕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提高学术水平与服务地方经济并重”的思路,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九五”重点建设的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而成。四川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第一次授牌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按照科技部、教育部的要求,凭借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优势,汇聚社会各种资源,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围绕四川省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八大基地建设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人才培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提升科技园的整体孵化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了显成绩,编织了多学科特色的高科技企业创业“摇篮”。  相似文献   

10.
<正>秀洲区积极贯彻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秀洲国家高新区更名为嘉兴国家高新区为契机,力争2023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4%。聚焦平台建设,全方位夯实“创新基石”。推动研究院科技成果当地转化,提升研究院引领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的服务功能。建立研究院与企业对接活动常态化机制,探索实施研究院专家与秀洲企业“一对一”的“首席技术顾问”机制。加快科创湖区建设,引进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航天产业50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积极促进航天产业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我国航天产业未来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线,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天地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共享,军民协调开放式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牵引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4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卫星直播电视、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等应用业务,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业链完整、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航天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四个现代化,哪一化出离不开信息化”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大力椎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地区性信息化建设也是必不呆少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指出,“地区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全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信息化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信息化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全国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中等城市不能坐失这一良好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地方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杨小倩 《遵义科技》2010,38(3):55-56
按照中央、省的部署,结合遵义实际,我市第十届科技活动周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突出“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和谐发展”这条主线,通过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规模和声势较大的科技一条街及送科技下乡活动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卉 《上海信息化》2008,(11):74-77
新加坡,这个面积只有647.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400万的“城市国家”,以一种相对超然和高瞻远瞩的视角,成功引导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如今,连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和加拿大的一些省,也都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有三对重要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一是要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切忌“以硬替软”和“以软代硬”;二是要衡平国家理性与人民理性的关系,切忌二者之间畛域的消除;三是要考量研究与建设的关系,切忌建设的研究缺场和研究的建设缺失。  相似文献   

16.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确立了“立足北京,依托行业,服务首都,面向全国”的发展定位,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和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能适应国家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相结合,多学科卡¨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7.
发挥大学科技优势、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是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华中科技大学以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强调和重视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在与广东省的产学研结合中,以省部合作为契机,确立了“以平台为突破,以项目为带动,构建开放式合作网络”的校地合作思路和举措,在长期以来校地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扩展合作的领域、层次和空间,取得了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经济》2005,18(1):5-5
国务委员陈至立日前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分类管理为主、临时机构牵头的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时期,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期,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完善与反思时期,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期。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果,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提出了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华东科技》2006,(1):7-7
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书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