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尿素和甲醇为原料,各种锌盐为催化剂,在反应釜中合成了碳酸二甲酯(DMC).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ZnCl2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路线为两步反应,首先由尿素和甲醇反应生成中间物氨基甲酸甲酯(MC),第二步MC继续和甲醇反应生成DMC,其中第二步反应为速控步骤.并且以该催化剂为模板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DMC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8h,催化剂用量为1.0g时,DMC收率可以达到28.9%.  相似文献   

2.
以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醇进行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并考察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配比、催化剂重复性使用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硝酸镧催化碳酸二甲酯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具有优良的活性;当反应温度为76~80℃,乙醇与DMC摩尔比为8∶1,催化剂用量占DMC量的0.7%(摩尔分数)时,反应7h后DMC的转化率为86.0%,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EMC)的产率分别为59%和26.5%,酯交换反应的选择性为99.4%;催化剂无水硝酸镧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多种以γ - Al2O3为载体的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其在由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ME)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中的催化活性,其中以K2 O/γ - Al2 O3催化活性较好.同时考察了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甲醇与碳酸乙烯酯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为K2O/γ - Al2O3,甲醇与碳酸乙烯酯摩尔比为5,m(催化剂)∶m(甲醇)为1∶200,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碳酸二甲酯收率最佳为52.0%.  相似文献   

4.
Mg(Al)O催化环氧丙烷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水滑石焙烧制得镁-铝氧化物,使用镁-铝氧化物催化剂以环氧丙烷(PO)、二氧化碳和甲醇为原料一步催化合成了碳酸二甲酯(DMC)并联产碳酸丙烯酯(PC)和丙二醇(PG).实验表明,n(Mg)/n(Al)=8的水滑石经773 K焙烧后得到的催化剂对一步合成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433 K和压力6 MPa下,使用镁-铝氧化物催化剂反应10 h后PO转化率达到100%,DMC选择性为20.2%.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甲基丙烯酞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使用氧化还原K2S2O8/NaHSO3体系作聚合引发剂的水溶液聚合方法,探讨了其最佳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P(DMC)的最佳聚合条件为:DMC溶液的最佳质量百分比为35%,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5-6h.  相似文献   

6.
用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DMC)合成了以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并利用温度与时间曲线分析合成反应的诱导期,考察了起始温度、催化剂浓度、起始剂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对诱导期及最大反应压力的影响,并表征了酚醛聚醚多元醇的结构。结果表明,酚醛树脂中羟基浓度0.0037 mol.L^-1、环氧丙烷18 mL(占物料总质量的95%)、催化剂DMC质量分数470×10^-6%及温度110℃左右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碳酸二甲酯(DMC)和苯胺(AN)反应生成MPC的合成工艺过程和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进料方式进行了改进,就体系反应物料配比的大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和条件对合成MPC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以CSX为催化剂,在150℃,n(DMC)∶n(AN)=5∶1的开放体系中反应3 h,MPC的收率可达94.06%,选择性为96.41%.  相似文献   

8.
ZnO-TiO2-SiO2复合催化剂作用下碳酸二甲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复合催化剂ZnO-TiO2-SiO2,采用XRD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ZnO-TiO2-SiO2催化剂在焙烧温度为350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60 ℃,甲醇与尿素摩尔比为14时,DMC的最高收率为12.3%.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_2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碳酸钾和碘甲烷为催化剂 ,在 CO2 的临界点附近研究了由 CO2 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 DMC)的新工艺 ,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反应压力对合成 DMC的影响 ;根据超临界 CO2 所具有的性质 ,讨论了该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新型铜络合催化剂用于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工艺,研究开发了新型铜络合催化剂,对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大于750 r/min、反应压力3.5 MPa、反应温度100—110℃、反应时间4—6 h,催化剂质量浓度在每毫升MeOH为0.15 g的条件下,生成DMC的选择性大于97%,甲醇的转化率可达24%,催化剂可回收使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催化剂的浸渍制备方法、煤基活性碳载体、不同浓度HCl、HNO3预处理条件对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步浸渍法优于一步法;在已选择煤基AC载体中,以宁夏华辉AC3为载体制备的CuCl/AC催化效果最优,甲醇转化率为22.5%,DMC选择性为92.3%,DMC时空收率为131.2 g.kg^-1.h^-1;6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好,甲醇转化率为24.1%,DMC选择性为94.7%,DMC时空收率为147.2 g.kg^-1.h^-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Yb(OTF),催化剂对2,4-二氨基甲苯(TDA)与碳酸二甲酯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2,4-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Yb(OTF),催化活性的影响。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温度453K,反应时间5h时TDA转化率可达100%,TDC的产率达到23、6%,同时考察了Yb(OTF)3催化剂的寿命,经4次重复使用催化剂基本不失活。Ln(OTF)3(Ln=La,Nd,Yb)催化活性的比较表明催化剂Lewis酸性的强弱与TDC的产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反应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环氧丙烷(PO)、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过程. 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构成该反应的双组份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在T=423 K、p=4 Mpa条件下,将该双组分催化剂分两次加入时,DMC的选择性为55.8%,副产物的选择性为1.4%. 该结果明显优于将该双组分催化剂一次性加入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标准态下碳酸二甲酯合成体系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碳酸二甲酯(DMC)的热力学数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Hmθ和等压摩尔热容Cp,m;在标准态下,300~1 000 K温度范围内对比了甲醇或二甲醚(DME)氧化羰化合成DMC,甲醇或DME与CO2直接合成DMC,由合成气合成DMC,DME,甲醛或甲醇这些反应的焓变ΔfHmθ、吉布斯自由能变ΔfHmθ和平衡常数lnKθ.计算结果表明:在讨论的条件范围内,由DME氧化羰化合成DMC是热力学上可自发进行的反应,但DME和CO2反应合成DMC与甲醇和CO2反应合成DMC,均不能自发进行(需要通过耦合等方式来改变反应途径或重构反应体系,该反应才有可能进行).此计算将为合成DMC的反应路线设计以及新催化剂体系的探索提供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CeO2)材料,应用其催化CO2和甲醇(CH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考察了反应温度、CO2压力和CeO2用量对合成DMC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H3OH用量为15 mL时,在反应温度140 ℃、CO2压力4.0 MPa、催化剂用量0.15 g的最优条件下,合成收率可达47.9%.  相似文献   

16.
钾盐修饰KK分子筛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钾盐修饰的KX分子筛作为固体碱对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随着负载钾盐的种类的不同而变化,KOH/KX和K2CO3/KX给出了高的碳酸丙烯酯转化率和碳酸二甲酯产率。XRD,FTIR和TPD表征表明,催化剂的碱性主要来源于钾盐与KX表面的反应,相应于678K以上催化剂的甲酸TPD峰对应的碱性位是酯交换反应的活性位。  相似文献   

17.
介孔碳作为一类新型的非硅基介孔材料,在催化剂栽4#-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CuO—zno/PF系列负载型催化刑,并应用于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研究结果表明:以铜锌氧化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650℃煅烧的催化剂在温度为320.5℃左右,压力为3.oMPa时催化性能最好,甲醇的转化率达87.78%,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80.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