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99年5~8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金藻、蛋黄、冰冻轮虫、酵母、虾片、日本产对虾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等饵料进行分组投喂培育长毛对虾幼体,结果表明:金藻、冰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各期幼体培育时的饵料,具有较好的饲效.  相似文献   

2.
不同饵料条件下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种饵料设计成8组,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仔鱼,24d后测定其全长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桡足类,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最快,全长增长达3.85倍,体重增长达83.5倍;投喂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鱼糜,花尾胡椒鲷仔稚鱼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89%~93%.投喂枝角类,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也较快,全长增长达3倍,体重增长达37.2倍;投喂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轮虫 鱼糜,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均在60%以上.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生长最慢,全长增长分别为1.3倍和2.2倍,体重增长分别为2.2倍和14.6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平均成活率最低,分别为1%和2%.投喂桡足类、轮虫 枝角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鱼糜的试验组,分别有80%、73%和40%的个体发育至幼鱼阶段,其余各组全部个体仍停留在稚鱼阶段.可以认为,桡足类、枝角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鱼糜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饵料对花鲈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2月20日至2002年1月23日期间,用经营养强化的轮虫和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5种不同饵料投喂30日龄花鲈稚鱼,经34d培育,测定其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投喂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花鲈稚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较高,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则较低.投喂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的实验组,花鲈稚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实验组,花鲈稚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可以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是花鲈稚鱼的优质饵料;卤虫无节幼体也是花鲈稚鱼较好的饵料,但使用前应经营养强化.  相似文献   

4.
斑马鱼仔鱼的人工培育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饵料投喂和水质是影响斑马鱼仔鱼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分别只投喂草履虫和卤虫,仔鱼存活率仅为37.8%。斑马鱼仔鱼的死亡高峰期主要在第13~15天之间,适量添加蛋黄颗粒能使此阶段的死亡率降低约20%。土霉素能预防仔鱼发育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生,提高仔鱼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活率在80.4%~93.3%间变动,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喂4 d,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至50%;延迟投喂5 d,仔鱼的存活率极显著下降,只有30.0%左右.延迟投喂6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为0,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唐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为孵出后的9 d.延迟投喂2 d开始,仔鱼的生长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延迟投喂3 d是仔鱼的生长低谷,延迟4~5 d,仔鱼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5 d内,延迟投喂5 d仔鱼恢复到与正常投喂组接近的生长水平.由此提出关于仔鱼应对饥饿对策的“存活与生长交易临界点”和“生存机遇期”两个观点,并对它们的生态学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对微粒子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日龄的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分别投喂轮虫、新研制的微粒子饲料(MDA)和商品用微粒子饲料(MDB).结果表明,轮虫组仔鱼的存活率最高(56.0%),其次是MDA组(15.5%),最低为MDB组(1.2%),无给饵仔鱼至8日龄全部死亡.各组仔鱼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随后对10-20日龄的仔鱼分别投喂轮虫、MDA、MDA+1/3轮虫和1/3轮虫,MDA+1/3轮虫组仔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全长明显优于1/3轮虫组.研究认为,MDA可作为眼斑拟石首鱼仔鱼阶段所用的生物饵料轮虫的部分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采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蛋氨酸对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作用,筛选出最适宜的蛋氨酸添加量.结果表明:通过营养强化,蛋氨酸对卤虫无节幼体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蛋氨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12h和24h时,1.2g/L组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0.4g/L处理组的粗脂肪含量较高;蛋氨酸添加量为0.8,1.2g/L时,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氨基酸强化效果较好;0.8g/L时对卤虫无节幼体脂肪酸的强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广东遮浪海区真鲷于10月至翌年3月繁殖.成熟亲鱼用LRH-A和HCG注射均可自然产卵.其仔鱼以轮虫作开口饵料.后逐步改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肉浆碎片.其成活率仔鱼期高,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转化时成活率降低.经205天培育,其平均体长为135mm.平均体重100g.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是海水鱼和甲壳类亲本和苗种培育的关键营养因子.卤虫幼体是重要的水产苗种生物饵料,不同产地的卤虫幼体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将西藏其香错卤虫幼体、裂殖壶藻强化和未强化的咸海卤虫幼体投喂云龙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 ♂Epinehelus lanceo...  相似文献   

10.
波纹龙虾早期叶状幼体摄食与饥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波纹龙虾早期叶状幼体在正常摄食条件下,经过69d培育能够顺利发育,蜕皮8次.早期叶状幼体在饥饿条件下的培养结果表明:初孵叶状幼体耐饥饿能力较强,完全饥饿192h,仍有存活的幼体;推迟投饵24~36h,幼体可发育变态至下一期,并且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初孵幼体饥饿120h后,虽然具有摄食能力,但不能正常变态.叶状幼体摄食卤虫幼体时间达60h后,即使不再投喂饵料,叶状幼体仍可依靠体内蓄积的能量,变态到下一期,但是变态率比较低.间断投饵对于幼体的变态期的存活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饲料条件。青石斑鱼从仔鱼-稚鱼-幼鱼的各个发育阶段均为动物食性。自初孵仔鱼至幼鱼发育过程大抵有三个饵料转换期:(1)前期仔鱼到后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卵黄、油球)到外源性营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转换期。(2)后期仔鱼末(25日龄左右、全长9毫米以上)到稚鱼期系由吃小型浮游动物到吃大型浮游动物转换期。(3)稚鱼后期、幼鱼阶段(约40日龄以后、全长20毫米以上)是向底栖饵料(鱼、虾、贝肉)转换期。用牡蛎受精卵和幼体作青石斑鱼仔鱼开口饵料。其饵料系列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糠虾-鱼、虾贝肉。以初孵仔鱼2~3万尾/米 ̄3、稚鱼0.1~0.2万尾/米 ̄3、幼鱼0.05万尾/米 ̄3的培苗密度,各种饵料的日投饵量范围:牡蛎受精卵和幼体1-30个/ml,轮虫0.2-18个/ml,桡足类0.1个/ml,卤虫幼体0.1-3.5个/ml,卤虫成体1-10克/米 ̄3,糠虾1-140克/米 ̄3,鱼、虾、贝肉5-122克/米 ̄3。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系卤虫卵的生物学测定值和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旧金山湾、大盐湖和越南人工养殖的A.franciscana卤虫品系为参照,研究中国内陆盐湖和渤海湾盐田不同品系卤虫卵的生物学测定值和营养组成.结果表明:各品系卤虫水合卵径为224.9~292.6,μm,脱壳卵径为207.3~270.7,μm,卵壳厚度为2.2~12.2,μm,初孵无节幼体体长为399.7~490.4,μm,脱壳卵径与初孵无节幼体体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R2=0.694).卤虫卵和无节幼体大小与卤虫种和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两性生殖卤虫品系卵径显著小于孤雌生殖卤虫品系,且沿海盐场卤虫卵卵径小于内陆盐湖的卤虫卵卵径.各品系卤虫卵蛋白质含量占干质量的40.9%~49.1%,粗脂肪含量占干质量的11.8%~21.3%,能量值为20,193~22,192,J/g.不同品系卤虫总脂肪酸含量和EPA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80.68~187.33,mg/g和0.53~9.06,mg/g.与生物学测定值相比,卤虫卵的营养组成与卤虫种和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 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39 8e0.076 7D;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65 8e0.252 8D;全长(L/mm)和体质量(M/mg)的关系式为M=0.006 5L3.267 3.对170尾仔、稚、幼鱼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摄食率达95.88%,饱食率达77.65%.饱食量(F/mg)与体质量(M/mg)呈直线相关,F=0.043 3M-0.003 9,大多数仔稚鱼在30 min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的消化时间为1~2 h,稚鱼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1.5~3 h和2~4 h.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鱼白天摄食、晚上不摄食,前期仔鱼在8:00和18:00摄食量较大,后期仔鱼在8:00和16:00摄食量较大,稚鱼昼夜均摄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  相似文献   

14.
卤虫(Artemia)是西藏盐湖的重要生物资源.本研究旨在探究西藏4个盐湖卤虫卵的生物学特性,为西藏卤虫卵在水产养殖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019―2021年采集的、经低温冷冻去休眠的西藏4个盐湖(其香错、班戈错、拉果错、当穹错)卤虫卵的生物学测定值、营养组成、角黄素含量和孵化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班戈错卤虫卵卵径最小(263.6μm),拉果错卤虫卵卵径最大(342.9μm);其香错Ⅰ期无节幼体体长最小(519.6μm),拉果错Ⅰ期无节幼体体长最大(601.1μm).拉果错卤虫卵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最高(42.49 mg/g),其香错卤虫卵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0.96 mg/g),当穹错卤虫无节幼体中角黄素含量最高(1.68 mg/g).4个盐湖卤虫卵开始孵化的时间较晚,达到较高孵化率所需时间较长(28 h),4个盐湖卤虫卵孵化同步性为13.7~14.8 h.综上所述,西藏卤虫卵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较大的卵径和较大的Ⅰ期无节幼体体长,其香错、班戈错和拉果错卤虫卵含有较多的EPA和少量DHA,初孵无节幼体在使用时不需要额外的强化,更适用于海水鱼虾幼...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育苗条件下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摄食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 ,测定了点带石斑鱼育苗池中饵料生物的种类和密度 ,同时解剖观察仔鱼的消化管 ,测定其食物组成 ,并根据食料基础和食物组成的测定数据 ,分析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 .结果表明 ,点带石斑鱼仔鱼于 3d龄开始摄食 ,摄食的第 1d只能选择小球藻和一些贝卵为食 ,对贝卵的选择性指数为 0 .374 0 ,小球藻的选择性指数为 0 .0 144 ;摄食的第 2d ,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 ;开口的第 5d开始摄食桡足类幼体 .点带石斑鱼仔鱼白天摄食 ,夜间不摄食 ,对食物的消化速度很快 ,仅 1个多小时胃内的食物就可以完全排空 .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对虾育苗需使用活饵如硅藻、卤虫幼体等。近年使用豆浆、蛋黄以及豆浆制备物等人工饵料培育对虾幼体已获成功。但这类饵料不能全部代替硅藻和卤虫的作用,而且这种饵料易受细菌侵附、从而使饵料分解影响水质。自70年代未以来,各种类型的微粒饵料(MD)的研制受到国外学者重视并对其饵料效果进行投喂试验。随着对虾营养需求的研究,用人工微粒饵料(MED、MCD)培育对虾(P.japonicus)幼体从 Z_1期—P_1期82年首次获得了成功,并且在生产上得以应用。83年继又报导卡拉胶粘结微粒饵料(MBD)饲喂日本对虾幼体,从 Z_1—P_1期达到了67%的成活率。在此情况下,国外微粒饵料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延迟投饵对花尾胡椒鲷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4月至5月在集美大学海水养殖试验场对延迟投饵的花尾胡椒鲷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盐度24.0—24.8,温度18.5—22.8℃时,仔鱼4日龄开口.开口当天投饵,仔鱼未摄食.仔鱼延迟投饵1、2、3、4d时,投饵后2h内的摄食率分别为65%、60%、25%、15%,投饵后2h内平均每尾仔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95、0.80、0.35、0.20个轮虫,而延迟投饵5d、6d的仔鱼的摄食率均为0。完全投饵组6日龄、8日龄仔鱼的全长分别比完全饥饿组仔鱼长0.068mm和0.222mm.在仔鱼开口后4d内,各组仔鱼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4d后,各组仔鱼死亡率差异越来越大;开口后第6d,延迟投饵0—3d的仔鱼的存活率在43.3%以上,而延迟投饵4d以上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均低于16.7%.花尾胡椒鲷仔鱼在开口后第4d进入PNR期.  相似文献   

18.
将南方鲇仔鱼进行4种投喂处理(分别在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和一个完全饥饿处理,出膜后第8天结束实验并测量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和头宽,计算肥满度(在22±0.5℃水温下进行).结果显示,随着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各处理组的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以及肥满度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干重指标在出膜后6、7天首次投喂的2个处理组中表现为负增长;各投喂处理组的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分别由17.03±0.15mm、3.20±0.05mm、9.63±0.12mm、3.06±0.05mm减小到12.00±0.11mm、2.28±0.03mm,6.76±0.10mm、2.60±0.05mm,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均较摄食前水平有所增长;将仔鱼肥满度(R)与延迟投喂天数(d)的关系拟合为:R=0.046e-0.468d(n=15,r=0.788,P<0.001).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由饥饿所引起的体重的负增长不会导致发育的停滞;但随着首次摄食的延迟,使仔鱼的发育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卤虫的饵料价值与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几个产地的卤虫卵孵化质量、去壳卵及其无节幼体和成体的大小;幼体和去壳卵的脂肪酸,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组成;成体EPA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同时简介卤虫的选用及其产地分布.  相似文献   

20.
长毛对虾幼体对饵料的摄食与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5)S标志测定了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对饵料的摄食与吸收,得到如下结果: 长毛对虾的溞-1期是植物食性的,溞-2期食性开始转变,溞-3期转为混合食性,糠-1期进而变为捕食性的。用标志角毛藻(Chaetoceros sp)为饵料,长毛对虾溞状幼体的清滤率在一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当密度增至10~4个细胞/毫升时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对角毛藻的摄食率和对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的捕食率都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饵料密度增至某值之后维持不变。吸收率与饵料密度的关系同摄食率或捕食率的情况相似。长毛对虾幼体时饵料的利用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进一步增大饵料密度时稳定于一个较低水平。摄食和吸收的强度随着长毛对虾幼体的发育而增强。当饵料密度大于最适密度时,将产生“过剩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