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贵州南部掌叶木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常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evl.)Rehd.)是国家二类重要保护植物,零星分布于贵州南部的荔波,独山和平塘等县,广西北部也有部分分布。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用数量统计的方法诸如大小(径级)结构分析法、矩阵模型和分布格局,对茂兰喀斯特森林中掌叶木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研究;并探讨掌叶木在群落中与其他优势树木种群的联结性。结果表明:①掌叶木种群径级和高度结构呈纺锤状,为衰退型种群。②掌叶木年龄(Y)和胸径(X)的回归方程:Y=4.3+1.68X;③掌叶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为成熟、衰老型的随机分布。④通过LesLie矩阵分析表明,掌叶木种群也属衰退型种群,同时表明矩阵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树种种群数量及结构动态。⑤通过掌叶木群落内优势种群间关联性研究表明,掌叶木与群落内大多数优势种群为负的联结关系,整个群落内的联结性关系也表现为负值。⑥分析了掌叶木存在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并针对目前掌叶木的分布状况及种群数量,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三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取自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的样方资料进行了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实际频数符合负二项分布,因此判定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通过对种群的聚集强度指数的计算,求得各参数分别为二项参数(K)0.6291,扩散系数(C)17.7372,丛生指标(I)16.7372,Casie指标(1/K)1.5896,聚块性指标为(m/m)2.5896,均表明为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密度、大小级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差异,以揭示环境变化对青杨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沿海拔梯度表现为N型变化,并在海拔1 600 m达到最小;种群密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从整体上看,除海拔1 700 m表现为下降型外,青杨种群大小级结构在其它海拔梯度上都表现为增长型.通过Morisita指数和扩散系数的研究发现,种群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为主,以及10 m×10 m是进行青杨格局分析的较合适尺度.同时对种群中大小级植株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杨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年龄结构密切相关.此外,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造成青杨种群在海拔梯度上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井冈山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种群胸径概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纯林毛竹径级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呈对称钟形,略有左偏;混交毛竹径级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呈对称钟形,略向右偏;且混交林平均胸径大于纯林平均胸径。这对研究毛竹林分结构规律以及对毛竹林进行科学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研究了海南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经研究估计该种群大小为(个体高度≥50cm)1782×104个,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型,是一个增长旺盛的发展种群,平均种群密度为59.4株·100m-2,种群最大冠幅层是8~9m高的个体群,整个种群是显集群分布,但随着个体的长大,集群程度在不断减小.整个种群的集群程度的k近似值为1.3723,相应的Ⅱ级立木为1.493,Ⅲ级立木为2.838,Ⅳ级立本为4.236,Ⅴ级立木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是九寨沟森林生态系统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之一.本文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样地资料为基础,编制了九寨沟不同群落类型中油松种群以径级代替年龄级的生命表来阐明油松种群的结构动态特点.结果表明:①油松林中,油松种群的生存与死亡,死亡密度与危险率存在着波动起伏的特点.生存率与积累死亡率单调下降与上升,下降或上升的幅度是前、后期大,中期平缓.表示种群幼树幼苗死亡率高,老树稀少.种群动态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②由于种间竞争,青木千林与落叶阔叶林中,油松种群衰退,幼树幼苗死亡率极高,生存率很小  相似文献   

7.
天然割草场种群生物量分层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天然割草场种群生物量的分层分布,其结果为:70cm高以上种群的生物量,集中于40cm以下,占总量的69.50%~98.35%;40cm以上至70cm以下,集中于30cm以下,占58.80%~99.94%140cm高以下的种群,生物量集中于20cm以下,占73.29%~100.00%,生物量的分层分布可以分为4类。种群生物量在0~10cm的分布,与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关,它也是确定留茬高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层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对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I、I_δ、M*、M*/M、C_A、K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樟叶槭和革叶铁榄在整个演替序列的胸径形状均为L型,其中樟叶槭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泊松分布-随机分布,革叶铁榄除了演替中期的分布格局接近泊松分布外,演替早期和晚期都是聚集分布;香港四照花的胸径形状在整个演替阶段均为间歇型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柿树和青冈栎的胸径形状均为演替早期L型,演替中期和晚期为间歇型,柿树的分布格局是聚集分布-泊松分布-随机分布,青冈栎整个演替阶段都是聚集分布;轮叶木姜子除演替晚期胸径形状为间歇型外,演替早期和中期均是L型,其分布格局在整个演替阶段都是聚集分布;石岩枫演替早期和晚期的胸径形状为逆J字型,演替中期为间歇型,其分布格局为泊松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狭叶润楠除演替早期胸径形状为间歇型外,演替中期和晚期均为L型,其分布格局除演替晚期为随机分布外,演替早期和演替中期都为聚集分布;齿叶黄皮的胸径形状为演替早期和晚期都是间歇型,演替中期逆J字型,分布格局为泊松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匀滑技术,研究调查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但林下幼苗、幼树相对较少;(2)油松种群死亡率曲线变化出现两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5级、第6级、第8级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10.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空间分布型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白蜡虫危害极严重的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分布为聚集分布,可以用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和Poisson-二项式分布来拟合,用Iwao的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X)的直线回归法做了拟合,得出m=0.27+1.21X,改进的Iwao模型为m=0.15+0.16X+1.57X ̄2,同时给出其属于负二项分布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公式。用模糊聚类法将其动态分为4个状态集(亚系统).并以平均密度为指标给出其种群在寄生于雌蜡虫体内的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人口时空分布模型方法单一、操作复杂,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新构建人口时空分布模型的新思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建模和编程实现,并将该模型集成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江西省人口时空分布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人口时空分布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方法仅能在数量上达到较高的模拟精度,但是不能对城市人口分布表现的居住分异特性进行描述.针对常用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人口分布模拟模型,模型由影响要素、智能体、决策规则等组成.居住用地划分为均匀的居住元胞,初始状态下,每个居住元胞分布相同数量的智能体(家庭为单位),智能体在各自居住压力作用下做出是否迁居的决策,如果迁居则选择合适的居住元胞,通过智能体的不断决策、协商、迁居模拟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模型,本文模型所模拟的结果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模拟的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与现实居住格局相符合,为城市人口分布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人口地域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成都市各区、市、县的1991年、1996年、2001年的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年末农业人口和年末耕地面积,通过对成都市各区、市、县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和集中指数这一系列的指标的计算,并结合洛伦兹曲线的分析,定量地表达了成都市各区、市、县的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与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安慧  王利  曹昊天 《河南科学》2013,(11):2004-2008
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82-1985,1985-1991,1991-1995,1995-2000,2000-2005和2005-2010年6个时段年均人口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采用ESDA方法,对全省人口分布空间变化格局进行研究,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人口分布演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山西省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县域单元在西部偏南地区形成人口增长率高的空间集聚分布,而在中东部地区形成了人口增长率低的空间集聚分布.2005-2010年这种空间集聚程度正在不断降低,各县域的空间关系呈现随机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对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1994-2002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研究,测算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D0)和相关维值(D2)以及相应的相关系数,发现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分形性态明显,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分布分维值呈现不同的时间演化趋势,利用分形很好地解释了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当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同时本研究也涉及人口分布数据分形处理的误差和及其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一类椭球等高矩阵分布X=M+RU3A~EVSn×p(M,∑,ψ),A'A=∑ >0,vec(U3)d=u(np,从条件分布、边缘分布两方面讨论了与矩阵正态分布的关系 及其二次型分布,得到了关于EVSn×p(M,∑,ψ)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C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区域差异的客观反映,探讨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产业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的理论基础,也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该文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深入探讨了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西藏人口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分析、处理和解释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与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空间模式的发生尺度和塑造该模式的空间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研究指标,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人口密度、不均衡指数、重心移动、偏移-分享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来研究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人口增长速度在变慢,人口密度仍在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以上,人口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在淮河各支流的中、上游县市区域形成人口集聚区域,人口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且不均衡趋势加强,人口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20.
分年龄别生育率是人口统计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用基于随机分布函数的生育率模型来描述.文中介绍了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泊松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生育率组合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模型相比,组合模型精度更高,其适用范围也更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