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磷酸-乙醇法对大豆混合磷脂进行了分离。制备出卵磷脂含量增加的大豆磷脂。对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原料和产品进行了分析。在乙醇百分含量为92%,磷脂,乙醇为1g/30ml,温度为30℃,磷酸-乙醇溶液的用量为1ml的条件下,大豆磷脂中的卵磷脂含量可以从原料中的42.8%提高到64.0%。  相似文献   

2.
郭莹 《科技信息》2010,(27):I0068-I0069
本文阐述了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肌醇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法、柱层析法、酶法等。并介绍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在磷脂酰肌醇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正己烷-乙腈双溶剂萃取体系对大豆混合磷脂进行分离,制备高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大豆磷脂。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萃取温度、磷脂溶剂质量比、正己烷乙腈体积比等条件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在萃取温度为0℃,磷脂/正己烷(g/mL)为1:150,正己烷/乙腈(V/V)为1:3.0条件下,可以制备磷脂酰胆碱含量为60.48%的大豆磷脂。  相似文献   

4.
大豆磷脂中含有19%-25%的磷脂酞胆碱,本文研究了从大豆粗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分离工艺,得到了最佳的分离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纸层析来检测大豆磷脂中的基团,运用薄层层析法对大豆磷脂的各个成分进行分析,并用红外光谱技术对磷脂样品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纸层析分析表明大豆磷脂水解后,内部含有胆碱、乙醇胺、肌醇和丝氨酸这4种基团,薄层层析检测和红外光谱均表明大豆磷脂中有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  相似文献   

6.
 氧化甾醇3,19–二羟基-胆甾烷-24-酮(DHCO)和3β,5α,6β-胆甾烷三醇(Triol)替代胆甾醇与大豆磷脂形成脂质囊泡的性质研究。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囊泡,通过测定脂溶性及水溶性荧光探针在脂质囊泡中的荧光强度变化,考察囊泡膜流动性及通透性;通过测定脂质囊泡中游离DHCO及结合DHCO的浓度考察DHCO与磷脂的结合率;考察DHCO/磷脂比例、超声条件对脂质囊泡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HCO、Triol与磷脂形成的脂质囊泡与胆甾烷(CHOL)-磷脂脂质囊泡的膜流动性无明显差异,但膜通透性稍有增大。DHCO与磷脂的结合率为8258%。DHCO、Triol与大豆磷脂经简单工艺即可形成脂质囊泡。可通过调节DHCO/磷脂比例、超声条件获得具理想粒径和外观的脂质囊泡。氧化甾醇数量庞大,其作为脂质囊泡的新型“流动性缓冲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制作了天然表面活性剂大豆磷脂PE/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水三元相图和含不同油量的PE/正戊醇/油(正十六烷)/水拟三元相图,通过对相图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图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了有关磷脂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磷脂/丁醇/油/水相态的研究表明pH值和盐度对磷脂体系的相态有影响.本文还以2H-NMR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磷脂/水、磷脂/醇(正丙醇、正丁醇)/水体系形成的液晶的微观结构,证明磷脂体系除了可以形成层状液晶外,还可以形成其他结构的液晶.  相似文献   

8.
大豆改性磷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玢 《甘肃科技》2000,16(3):24-24
1前言磷脂既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又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与生理活性物质。我们研制的大豆改性磷脂,旨在为功能食品提供一种新基料。2原料含有磷脂的原料有玉米、棉子、花生、向日葵、蛋黄、大豆,其中含量最丰富的为大豆,约0.5%,蛋黄中的磷脂含量也很高,而大豆磷脂中的脂肪酸含量比蛋黄磷脂高3倍左右,特别是我们用于试制大豆磷脂的原料———浓缩大豆磷脂,是来自于大豆毛油水化脱胶的副产物———大豆油脚,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而且对于大豆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都有积极的意义。本试验所用浓缩大豆磷脂理化指标为:丙酮不溶…  相似文献   

9.
结合毛细管电泳高分离效能和化学发光高灵敏度优势,建立了一种灵敏可靠的测定牛奶中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和双烯雌酚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及双烯雌酚能显著抑制Ag(Ⅲ)-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化学发光,且发光强度与样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及双烯雌酚在15min内完成分离.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及双烯雌酚的浓度分别在0.6~60、0.5~40、1~60mg/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信号峰高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57、0.35、0.80mg/L.RSD分别为:2.38%、1.90%、1.3%.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乙醇溶剂提取蛋黄粉中的卵黄油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卵黄油及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试验表明 :温度和乙醇浓度对卵黄油的提取率影响较大 ;温度、作用时间和乙醇添加量是影响磷脂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溶液为介质,分析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NaOH/nAGU 、nMCA/nAGU等因素对羧甲基玉米淀粉取代度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SAS确定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乙醇浓度93.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65min、nNaOH/nAGU =2.6、nMCA/nAGU =1.2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羧甲基玉米淀粉的取代度为0.914、原糊质量分数为4%时的黏度为6590mPa· s .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液相乙醇浓度在线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液相乙醇检测存在的缺点,建立基于气液相平衡原理的液相乙醇浓度的软测量计算模型.介绍一种IP模式液相乙醇浓度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主要包括嵌入武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整个系统的软件构成.理论和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通用性好、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物传感器法测定果汁中乙醇质量浓度易受电化学活性物质干扰的问题,通过制备乙醇辅助酶电极,使工作酶电极和辅助酶电极协同工作,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乙醇检测系统,实现了乙醇含量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用于果汁乙醇质量浓度检测时,稳定性好、结果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0%;加标回收率为99.10%~101.10 %;葡萄糖、蔗糖、柠檬酸、Ca2+、过氧化氢酶以及电化学活性物质维生素C等干扰物存在的情况下,乙醇测定结果不受影响;与国标法、气相色谱法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准确度高,能够满足低成本要求的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苦菜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用单因素试验对提取溶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乙醇和一定浓度的盐酸组成的复合体系是理想的提取溶剂,用析因试验、最速上升试验、中心组合实验对提取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发现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的pH、料液比都对苦菜多酚提取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pH和乙醇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的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溶剂为65%乙醇,其酸度为0.78 mol/L,提取温度60℃,此时苦菜多酚的得率为19.12 mg/g.  相似文献   

15.
用碱金属氯化物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制得渗透汽化膜,并用于水乙醇渗透汽化分离.热分析结果表明:盐的加入增加了膜的热稳定性.膜的溶胀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随浸泡液中水含量增加,膜的溶胀度增大.渗透汽化结果表明:膜中含盐量对膜渗透汽化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分批添料对戊糖、己糖同步发酵制备乙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糖(葡萄糖与木糖质量比为2∶1)为发酵底物,通过分批添料来提高糖利用率及乙醇得率。结果表明,一次性投料发酵糖初始浓度以94.0 g/L为最佳,乙醇浓度可达33.9 g/L。在高糖浓度一次性投料发酵中,延长发酵时间可以继续降低残糖浓度,增加乙醇浓度。但是初始糖浓度越高,其变化幅度也越低。初始糖浓度为108.0 g/L,31 h发酵后残糖浓度为9.1 g/L,乙醇浓度为34.3 g/L,延长到42 h时残糖浓度为0.4 g/L,乙醇浓度提高到37.0 g/L。当总糖浓度为80.9 g/L时,补糖时间在12 h内完成,且以两次补糖法较合适,发酵24 h乙醇浓度达到33.8 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流槽式搅拌反应系统(ACSTR)作为反应装置,以制糖废水为底物,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反应的启动污泥,着重研究底物质量浓度和HRT对系统同步产氢产乙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底物质量浓度和HRT条件下,乙醇产量和氢气产量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当底物质量浓度和HRT分别为6 g COD/L和6 h时,乙醇和氢气产量分别为1.62/7.25 mmol/(L·h)and 2.97/8.73 mmol/(L·h).线性分析发现乙醇产量和氢气产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线性方程分别为y=0.156 6x+0.4487(r2=0.8778)和y=0.148 8x+1.671 4(r2=0.9838).  相似文献   

18.
用顺丁烯二酸酐和丁炔二酸对聚乙烯醇(PVA)进行交联制得渗透汽化膜,并对水—乙醇混合物进行渗透汽化分离。研究了膜的溶胀行为及透过性能随料液组成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顺丁烯二酸酐和丁炔二酸交联聚乙烯醇膜是性能优异的优先透水膜,随料液中乙醇含量增加,溶胀度和透量减小,而分离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9.
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在乙醇氧化中的电催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醇在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考察了铂的沉积条件、载铂量、支持电解质、乙醇的起始浓度、扫描速度对乙醇在GC(Pt)电极上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优化了GC(Pt)电极的制备方法和乙醇氧化体系的配制。  相似文献   

20.
果菠萝蛋白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变性与失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得果菠萝蛋白酶是由单亚基组成,分子量约为30k,pl为4.6,每个酶分子含一个游离疏基和二个硫硫键,甲醇、乙醇、乙二醇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甲醇、乙醇表现为非竞争性,乙二醇为竞争性,其抑制常数分别为:20%、16.5%和11%。在有机溶剂作用下,监测荧光(332nm)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作为变性的指标,测定酶在不同浓度有机溶剂中的变性动力学,并按邹氏法测定酶的失活动力学,对酶构象及催化活力关系进行比较,酶的失活速度大于变性速度,说明酶活性中心处于对有机溶剂较敏感的区域,酶的变性与失活过程均可分为快、慢两相的一级反应,这意味着可能存在着部分活力的中间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