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不仅详尽地描述了日常态下的家庭生活,还通过多姿多彩的画面探讨了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阻碍家庭发展的各种制约关系.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甄别"家庭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基础、最主要的环境,也是文学思考生命、审视人性最为直接、透彻的视角。家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类生活的诸多命题在这个直观的窗口里得到展示。明清时期出现的几部长篇家庭小说巨著对中国古代家庭文学及文化作了详致的记录,而其中对于"情"之主题的探讨尤为热衷:纷繁复杂的世俗人情、情欲与死亡的哲思命题以及男女间的至情至爱,"情"被丰富而多层次地予以解读,成为家庭小说描写中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4.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在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5.
高睿 《科技信息》2014,(3):106+121
《夜行观览车》是日本女作家凑佳苗的推理悬疑小说,小说一经推出便荣登畅销书榜单。2013年1月日本TBS电视台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改编为全长共10集的电视连续剧。影片不但在日本国内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也得到了中国众多日剧迷的追捧。与近年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不同,凑佳苗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写作中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题材也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特别是对当今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与家庭矛盾进行了深刻地揭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广泛的社会思考。  相似文献   

6.
《行人》和家庭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行人》中的阿直则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家庭小说中的家庭风波多起因于外部的破坏,丈夫多注重妻子肉体上的"贞操";《行人》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歧路灯》是真正的文人独立创作的、以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的杰出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这一写实主义传统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水浒传》《金瓶梅》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又是与《红楼梦》在几乎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由具有不同世界观、艺术观的作家的不同创作实践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印刷出版技术的提高,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得以繁荣发展,逐渐取得了与传统雅文学形式并重的地位。此时期的小说主要满足于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但是,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及思想的影响,即使是世情小说也依然遵循“文以载道”的创作要求。清人李绿园的世情小说《歧路灯》依托家庭小说模式,寓意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儒家“传家处世”哲学,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哲理性和社会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围诚》是一部具有杰出艺术成就的长篇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享誉颇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力图从理想、爱情、家庭、处世、人格等角度去分析《围诚》里知识分子灵魂的堕落,从而探求他们身上的劣根性及其根源,这也许正是《围城》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存在类型丰富的家庭形态,发展出严密的分家继承习俗。在有利的条件下,普通家庭有可能演变成累世同居的大家庭,它们的存续往往有赖于严格"家法"之制定。房份利益矛盾通常导致大家庭分裂,其过程涉及复杂的分家析产环节,它既确立了新家庭相对独立的利益和地位,也建立起新家庭之间的制度性联系,由此实现从家庭向宗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话本小说的文体形式呈现鲜明的规范化特征,这不仅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外部因素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小说地位的提高,作为案头读物的话本小说,不仅要求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在文体形式上也要具有一定的美感。由于出版印刷行业的繁荣,作为商品形态之一的话本小说,为了获得读者群体的最大化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也要求讲求文体形式整饬美观。  相似文献   

12.
家庭的现代性症候--刘呐鸥、穆时英小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中作为现代性症候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政治意识形态的介入和对两性关系的叙述促使了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中家庭形象的变质与缺失。家庭对于理解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的主旨,窥视现代性进程中的都市人的精神撕裂状态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初期的历史小说,尽管作品数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优秀作品较少,因而很少引起学界关注。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普遍评价不高,认为此期历史小说在艺术上乏善可陈,因循守旧,公式化倾向严重,思想上更是陈陈相因,不外乎忠奸斗争与劝善惩恶等传统思想。不过,从思想史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此期历史小说展现出中国近代思想走向的两种不同维度:一方面,既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辉煌记忆中不能自拔,复古思潮与保守主义盛行;另一方面,随着十九世纪中国内忧外患的逐步深入,对时局敏锐而焦虑的小说家的忧世心态也在历史小说中充分呈现出来。其突出的标志,是对外患内忧的广泛"书写"。  相似文献   

14.
非人类小说文本因主体性的缺失一直处于匿名状态,因而在新时期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被不同的修辞方式所挪用。先后被叙述为:阶级矛盾、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立、生态环保问题等。直到人类中心哲学解冻后,才写出真正属于“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爱与冲突。从对新时期写作不同阶段的文本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17.
"演书"是《杭州白话报》上兴起的一种采用白话语改写其他书籍的报刊文体。它利用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鼓吹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接近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伴随着小说界革命发展起落,它的最终消亡预示着梁启超倡导小说政治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8.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群才女形象,这些才女不仅有吟诗弄文之"才",更有不凡胆识和管理家庭事务之"才"。在既定的社会性别体系内,才女用"才",无意颠覆男权社会,她们主动把自己纳入社会规范内,把回归家庭作为自己理想的归宿。她们用"才"只是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些生活情趣,期待能与一个才情相当的男人组建家庭,获得"伙伴式婚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凌叔华小说反讽的文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从小在大家族里长大,对女性卑微的地位以及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客观冷静的叙事方式建构了她们矛盾的生存状态,形成其小说反讽模式。这种反讽的矛盾不仅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西文化的冲突,也体现在两种冲击下人物自身的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