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结合在高等级公路的施工技术经验,探讨了土工合成材料在高填方路段的加筋应用,分析了加筋土作用机理,有利于土工合成材料在高填方路堤路段的加筋应用推广,为此类高填方路堤路段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包裹式加筋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分析.试验分别对2种格栅类型、3种不同加筋间距等工况下的土压力、格栅应变、路堤沉降进行了跟踪观测,研究了加筋层数及加筋类型对路堤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包裹式柔性支挡结构土压力受加筋形式及加筋率的影响,双向格栅在降低土压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水平土压力在加筋路堤坡面处接近静止土压力,而加筋体后部则较接近朗肯主动土压力,其分布同时还受到加筋形式和加筋率的影响.应变沿格栅分布并不均匀且各层的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应变随时间持续会增大,且早期增长快.包裹式加筋对于早期沉降及冻胀的限制作用并不明显.试验显示了加筋路堤的真实工作状态,结果可为土工格栅加筋结构的后续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土拱效应分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路堤底部加筋增强了路堤荷载向桩帽上转移的能力。影响路堤荷载向桩帽上转移主要是土拱效应,其次是加筋的拉膜效应。土拱效应与路堤加筋与否关系不大。加筋拉膜效应在土拱效应发挥后开始发挥,桩帽边缘处底部加筋的拉应力最大。加筋拉膜效应随着加筋刚度和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加筋位置的升高而减小。与底部加筋的桩承式路堤相比,对于给定的桩帽-土差异沉降,双层加筋桩承式路堤中加筋的拉膜效应增大,第一层加筋的拉应力减小。第二层加筋铺设位置越高,其拉应力越小,最大拉应力点向桩帽中心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路桥过渡段路堤加筋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处理路堤填土可有效解决路堤填土压缩变形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小路桥过渡段桥台与路堤的差异沉降以及缓解桥头跳车的现象.通过现场试验对加筋路堤中格栅上、下表面土压力与格栅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路堤在加筋与未加筋2种工况下路桥过渡段路堤变形的差异.结果表明:路堤加筋技术在桥台附近减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格栅-桩-桩间土荷载传递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计算模型.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桩承式加筋路堤格栅上表面荷载计算公式.考虑格栅下部桩间土的支撑作用,对格栅受力与变形进行分析,推导了格栅在填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从而可确定桩土荷载分担比.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已有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相差不超过6%.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填方加筋路堤的地震反应,将其简化为一个多质点体系,考虑加筋对路堤抗侧刚度的影响及筋材与土体间的摩擦力,推导水平地震作用下加筋路堤的动力方程,然后,将动力方程所代表的动力学系统用状态空间法予以描述,根据其状态方程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分析模型,从而求解动力方程,获得高填方加筋路堤的地震反应结果。并将此仿真模型运用于分析某一铁路路基加筋土挡墙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与FLAC2D计算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求解精度较高,模型中的力学参数可以通过常规土工试验获得,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地震反应预测;加筋对水平地震作用下堤顶加速度放大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加筋后路堤水平地震位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桩承式加筋路堤挂网技术侧向位移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堤应用于高填方路堤下处理软土地基的缺陷,考虑在土工格栅铺设工艺上加以改进,研发出桩承式加筋路堤挂网技术.通过假设自由位移场,采用2阶段法对桩承式加筋路堤挂网技术与现有技术作用下单桩侧向位移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加筋,采用挂网加筋可以有效约束路基侧向位移和路基深层侧向位移.随着筋材模量和桩体抗弯刚度的增大,挂网加筋对路基侧向位移的约束作用逐渐增强;软土弹性模量越小,挂网加筋对路基侧向位移的约束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2种格栅和3种加筋层数组成的5种工况进行现场试验,对各种工况下土压力、格栅应变和路堤沉降进行了跟踪观测并比较分析了格栅应变、土压力和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双向格栅的加筋效果要好于单向格栅;筋材应变初期相对比较大,随着时间的增长,筋材应变呈现减少的趋势,并趋于恒定;加筋区土压力分布均匀,且最大土压力随着加筋层间距的减小而明显变小,加筋对路堤起到了侧限的作用。所得结果为加筋结构的稳定分析与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路堤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加筋路堤的力学性能.路堤模型采用梯形对称截面,并以粘土作为填料制作.设计了三种试验模型:粘土路堤模型、加筋粘土路堤模型、预应力加筋粘土路堤模型,三种模型几何尺寸、填料均相同.研究各模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侧向位移以及破坏模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表明,加筋后的路堤模型的承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预应力加筋路堤模型的承载力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返包式土工格栅被广泛应用于路堤的加固.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堤断面为背景,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分析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返包式加筋路堤水平土压力、垂直土压力和格栅拉伸应变等在施工期间的变化规律.发现路基填土在采用土工格栅加强后,有效的调整了不同层位处土体的水平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施工期间格栅的拉伸应变也一直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填方路基分期填筑的施工特点,采用了有效固结应力法进行软基加筋垫层路堤的稳定性分析.根据加筋垫层作用原理,通过筋材受力分析和加筋垫层路堤整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分析,阐述了加筋垫层对路堤稳定性贡献的两种途径:潜在滑动面上筋材拉力切向分量直接产生的抗滑作用及其法向分量对土体抗剪强度提高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加筋垫层的加筋作用及软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固结作用的影响,提出了加筋垫层路堤稳定性分析的改进有效固结应力法公式,并通过编程算例分析讨论了该公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桩承加筋路堤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小沉降和差异沉降,减小路基的侧向变形,提高桩土荷载分担比,降低工程成本,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一个路堤工程为原型,采用Plaxis8.2软件,利用拉格朗日大变形的分析方法,研究软土地基上的桩承加筋路堤的变形性状。分析了加筋材料的抗拉刚度、加筋的布置方式、桩间距和桩身刚度对桩承加筋路堤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土工加筋材料蠕变对结构物变形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由土工格栅蠕变所造成的路堤加筋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从加筋材料蠕变对路基顶面沉降、路基侧向位移以及土工格栅应变的影响等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土工格栅蠕变对加筋路堤结构物变形的影响显著;路基顶面沉降量、路基侧向位移和加筋材料蠕变应变与路基高度呈正比例关系,与边坡坡率、筋材弹性模量呈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郭弘  杨文礼  范永峰  周同和  郭院成 《河南科学》2010,28(10):1290-1294
桩承-加筋垫层法路基工作性状与设计方法,涉及软土地基承载力与路基变形控制、路基稳定性、新建与改造道路的使用寿命等.从分析土拱效应理论方法、路基变形控制、稳定性控制等方面入手,初步研究提出了桩承-垫层加筋法的简化计算方法,讨论了考虑变形控制与滑移稳定性控制条件下的加筋体应力、桩帽尺寸、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海地区路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通过拟定几何尺寸、确定设计参数及边界条件后构建加筋土路堤有限元模型,并对有、无加筋材料的路堤边坡和影响加筋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两方面对比分析后,得出相关结论。模拟分析表明,有加筋土的路堤边坡水平最大位移明显减小且安全系数较高;加筋材料的长度和层间距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两者均有一最佳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饱和软土场地中格栅加筋路堤地震动力响应特性规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了饱和软土地基上格栅加筋路堤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布筋方式、筋材弹性模量与间距及路堤填料性质对格栅加筋路堤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筋材弹性模量可有效提升路堤动力稳定性,且筋材越靠近路堤底部其效果越显著;随着加筋层数增加,加筋效果提升率有所衰减;增加填料摩擦角和填料黏聚力可提高加筋路堤动力性能,但填料土性参数达到一定幅值后,其变化所引起动力性能提升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土工织物加筋堤坝软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证明了堤坝下软基土工织物加筋垫层存在尺寸效应,堤坝底宽越小,加筋效果越好.论证了对于工期很急的高速公路堤下的软基处理工程,采用砂井配合上工织物加筋垫层的优化设计方案可大大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流软件建立了路堤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交通荷载下无筋路堤、普通土工格栅加筋和带加强节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不同动力响应.通过比较不同工况的位移矢量图和颗粒接触力分布情况,发现由于加强节点的存在,带加强节点的土工格栅比普通土工格栅能更有效地减少路堤顶部的累积沉降,限制边坡的隆起;相比无筋路堤,加筋路堤的加载板正下方颗粒接触力集中形成柱状承载结构,能够有效地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给下部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