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压调谐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传输线加载电容实现电压调谐带通滤波器的问题,给出了在已知一个滤波器的设计技术指标时如何进行设计的方法.讨论了微带线梳状滤波器的设计,同时分析了在设计以及调试时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压调谐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用传输线加栽电容实现电压调谐带通滤波器的问题,给出了在已知一个滤波器的设计技术指标时如何进行设计的方法。讨论了微带线梳状滤波器的设计,同时分析了在设计以及调试时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有源滤波器无差拍电流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阶保持器和计算时间产生的控制延时,影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动态性能.为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跟踪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无差拍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无差拍电流控制算法确定参考电压矢量,结合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可以快速和准确地跟踪参考电流,并可有效抑制系统电压对有源电力滤波器输出性能的影响.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电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电压型谐波源的工作原理,讨论了一种适合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获得参考电压的控制策略,即检测电源电流控制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电路。通过实验,研究了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采用该控制策略时对电压型谐波源的谐波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流模式有源滤波器电路的冗余元件设计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一种电流模式基本二阶节有源滤波器的冗余元件设计方法,通过加入冗余的零泛器,可以从电压模式基本二阶节有源滤波器电路导出与其相对应的电流模式二 节有源滤波器电路,设计出的电路采用第二代负单位增益电流传输器(CCII-)来实现,此电路与原电压模式电路相比具有相同的符号传输函数,且电路中的无源元件与原电压模式电路中的无源元件数值相同,最后,文中给出一个设计实例来说明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频控制方法在中高压系统HAPF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2种适用于中高压系统的并联型混合有源滤波器的通用电气膜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这种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q变换的谐波电流分频控制方法,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为抑制直流侧电压的波动乃至抬升现象,提出了通过在基波谐振支路添加适当容性阻抗使直流侧电容能够和电网交换能量,然后结合基于基波电流闭环调节的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实验及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分频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并联型混合有源滤波器在中高压系统下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总电压畸变率最小和最佳电容器安装容量为原则,同时考虑无功平衡约束、谐波电流、谐波电压及电容器安全运行等约束条件,提出了无源滤波器组参数的优化设计新方法,给出了软件的计算流程图,并以某公司为例进行了滤波器组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电磁波会通过屏蔽腔上的孔缝耦合到腔内并在电路板上激励起干扰电压,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该文采用时域数值仿真,计算了一个微带线耦合滤波器分别在自由空间和屏蔽腔内时,在平面波的照射下端口电压响应,并通过Fourier变换得到频域响应。计算了不同入射电场方向、滤波器在屏蔽腔内的不同摆放位置对端口电压的影响,得到了各种情况下端口电压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放置在屏蔽腔中时,受屏蔽腔谐振特性的影响,滤波器的散射参数会变差,端口电压的频率响应也由自由空间的连续分布变为分立的谐振峰。在放置电路板时应尽量避免使滤波器的走线方向和开缝的方向垂直,同时还要考虑不同位置对端口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典型的三相整流电路对电网产生的影响,研究易于数字化的电压空间矢量预测电流算法,将其应用于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内层跟踪控制中,给出一种补偿功能较为完善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电压空间矢量预测电流控制技术用于并联有源滤波控制可以明显改进补偿的动态性能,提高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高阶电压模式高通滤波器.给出计算传递函数的递推公式以及一个四阶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应用示例,并经PSPICE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有源滤波器的滤波性能,减少日趋严重的谐波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滤波系统结构。该文详细分析了工作原理,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该滤波系统的控制模型方程,分析了在基于负载谐波电流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的控制策略下,负载谐波电流的波动、电源谐波电压的波动、电网阻抗的波动、电网频率的波动对滤波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接着分析了采用PWM控制下逆变器输出到电网过程中谐波电流相位的变化。研究表明该混合有源滤波器具有较大容量的无功补偿能力和较小的逆变器容量.试验和仿真结果证明该混合有源滤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滤波器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相电压型逆变器这个时变的、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的开关型非线性系统,应用开关函数建立了考虑滤波环节寄生电阻的系统数学模型,引入开关周期平均算子将时变的系统转化为连续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大信号动态数学模型,同时应用小信号扰动法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得出从占空比输入到逆变器输出的传递函数。讨论了大小信号模型的适用范围,分析了小信号模型中寄生电阻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不考虑寄生电阻理想情况下的逆变器稳定性能差于考虑寄生电阻的非理想逆变器。因此,在分析逆变器稳定性能和闭环设计过程中,可优先考虑理想情况下的逆变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单级结构的Z源三电平中点钳位式逆变器将升压和逆变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且效率高.文章对这种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逆变器在这种脉宽调制方法的作用下升压因子和调制因子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限制了电压增益的最大值,影响了逆变器的升压能力,需进一步改进.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PWM控制原理,针对过调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电压矢量PWM控制技术,并推导了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在各个过调制区域内的等效作用时间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过调制时能够保证线性调制关系,有效抑制谐波,提高电压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测量TTL反相器和CMOS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曲线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应用简单的数学函数关系式对示波器的x轴重新标定,将x轴代表的时间转换为输入电压。从而使TTL反相器和CMOS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能够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形象而又直观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相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问题,研究了一种具有动态参考量的电压残差故障诊断方法。利用逆变器闭环控制系统现有的相电压采样信号,将延迟一个周期的相电压波形作为动态参考,与当前的相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电压残差波形,通过设置合理的故障检测阈值,实现逆变器开关管开路故障的准确诊断。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抗不平衡负载和负载突变干扰的能力,且诊断时间小于一个周期,具有容易实现、无需增加硬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一种采用SPWM交一直一交晶体管变频器在宽范围产生快速可调定频正弦交流电流的方案。逆变器的SPWM控制采用定点消谐法、滤波器既起滤去高次谐波的作用。也起到电压一电流变换器的作用。本装置作为“电子过流脱扣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重要部分,已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为使消谐PWM控制逆变器具有较好的正弦输出波形,针对消谐控制逆变器无低阶谐波的特点,采用了二阶L—C低通滤波网络.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该低通滤波器的接入将增大逆变电路的容量要求,滤波器参数的变化将对逆变器的电流及电压输出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滤波器的设计与参数计算方法,发现在尽可能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负担和增加逆变器电压利用系数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滤波参数,可以使滤波器的输出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9.
五电平电压型逆变器的变频SHE-PWM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重H桥串联电压型逆变器输出五电平相电压,使用IGCT器件时可输出6kV线电压,适用于6kV电机变频调速装置。为改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谐波特性,解决串桥之间功率的均分问题,提出了两种五电平SHE-PWM控制策略,给出了其实现原理,计算了3~50Hz内的变频变调制比的SHE-PWM开关角度,并在此基础上用数字仿真计算了各频率段下输出电压谐波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开关频率的前提下,比三电平逆变器消除的输出电压谐波次数更多,使逆变器输出LC滤波器的设计更加容易,同时可有效地均分两重串桥的有功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20.
徐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3):191-194
传统高压交流电源通常由高频交流(HF)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和逆变桥正弦脉宽调制(SPWM)主电路组成。设计高频高压变压器是传统高压交流电源设计中的难点。提出一种新型小功率高压交流开关电源设计方案,采用倍压整流技术和升压斩波(BOOST)电路实现升压,避免了设计高频高压变压器时的绝缘距离受限制、空载电流过大,高频振荡回路可靠性低等问题,简化小功率高压交流电源拓扑结构,具有设计简洁,稳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