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狂人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读《狂人日记》我们能够举一反三地来看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一个最高的精神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辩证了郭、胡二人最初交往的确切日期的说法,并分析了两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间论争的前因后果,为五四斯文化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证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兼论《新青年》前期的办刊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五四精神的诠释史;在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所刊载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者简要论述了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要发挥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把五四精神与当今的时代特点相结合,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统,在新的世纪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要求相一致,在文学领域内兴起了一股启蒙文学思潮,它主要表现在五四新文化先驱的文学思想主张上,以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为精神标高。"人的文学"观包蕴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侧面: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这股启蒙文学思潮在五四后半期(1921年以后)分化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3种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或文学史时,总会接触到与五四有关的各种概念,进而会讨论到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问题。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这几个概念大家一定不陌生,对这几个概念的再讨论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重大突破。本文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独特背景出发,就这一时期妇女运动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五四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特别是今年,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关于五四的各种纪念活动和讨论异常热闹。在此背景之下,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五四,尤其是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笔谈,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之中。针对近年对五四的某些偏激的质疑,诸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倒一切,与五四的反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五四新旧对立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一条破坏性的激进主义思想路线等等,陈国恩先生严肃指出:对五四的反思,有一个从什么立场出发的重要问题。海外新儒学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质疑五四,主要是从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需要出发,强调的重点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它曾经有效,但在近代的失败难以避免,因为从它那里不可能直接发展出民主、自由、平等、个性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在现代思想基础上利用或者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着眼点是中国的现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继承五四的精神,正有助于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重大目标。什么是五四精神?樊星先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四精神就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就是高举理想主义和理性批判精神的旗帜前进的精神,这种精...  相似文献   

8.
五四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特别是今年,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关于五四的各种纪念活动和讨论异常热闹。在此背景之下,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五四,尤其是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笔谈,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之中。针对近年对五四的某些偏激的质疑,诸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倒一切,与五四的反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五四新旧对立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一条破坏性的激进主义思想路线等等,陈国恩先生严肃指出:对五四的反思,有一个从什么立场出发的重要问题。海外新儒学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质疑五四,主要是从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需要出发,强调的重点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它曾经有效,但在近代的失败难以避免,因为从它那里不可能直接发展出民主、自由、平等、个性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在现代思想基础上利用或者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着眼点是中国的现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继承五四的精神,正有助于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重大目标。什么是五四精神?樊星先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四精神就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就是高举理想主义和理性批判精神的旗帜前进的精神,这种精...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重大突破。本文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独特背景出发,就这一时期妇女运动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同时诞生的现代中国乡土小说在 2 0世纪有辉煌的成果 ,长篇小说《芙蓉风》上承五四以来乡土小说的优秀传统 ,下贯作家强烈的当代哲学意识和审美意识 ,是 2 0世纪末中国乡土小说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刘半农在《新青年》创作前期的文学活动和《新青年》阶段其大量诗歌翻译和理论总结,分析其译诗活动对于新诗发展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作用。新诗的发展与形式、格律、内容之间的变革的双重关系,以及五四时期新诗代表刘半农译者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2.
孙伏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编辑家,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尤以五四后期主编《晨报副刊》时最为出色。孙伏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副刊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应当具有传播知识、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等多项职能,此外应五四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副刊还应肩负起传播新思潮启迪民智的重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旗帜的感召下,孙伏园创办的《晨报副刊》横扫了充斥副刊的低级趣味,为五四时期盛极一时的四大副刊全面繁荣的盛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就了《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曾说过 :英语文学批评是骑在战时民族主义身上兴起的一门学科。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兴起 ,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性的民族 -国家建构的产物。五四新文化运动有赖于文学批评作为变革先驱开拓突破之路才可能向前推进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与大众媒体互动发展 ,它们在现代性理念和社会建构方面达成一致。就思想文化意义而言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展开的历史实践 ,具有历史自主性的知识分子 ,主…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而五四文学革命,则开创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以鲁迅为伟大旗手和主将的五四新文学,鲜明地体现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五四时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坚决批判封建礼教伦常道德,大胆地借鉴和吸收外国作家艺术经验的新文学传统,深刻地影响着后起的一代又一代作家们。戏剧艺术大师曹禺,就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曹禺说:“我十三岁就读了鲁迅的《呐喊》。……就给我以深深的感染。”他说,鲁迅的“作品对我说了一辈  相似文献   

15.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由北大学生发起成立的,它旨在介绍西方文化,以清算封建传统文化的弊端.它受<新青年>的影响很大,并与<新青年>形成犄角之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斗争.它所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发行了3卷12期<新潮>杂志,出版了<新潮丛书>和<文艺丛书>.  相似文献   

16.
高一涵是皖西籍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法学家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重要人物。30年代后,高一涵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监察官员.在30年代初的宪法讨论中,高一涵通过著名论文——《宪法上监察权的问题》,具体而深入地阐发了自己的监察思想。孕育高一涵监察思想和相关制度建设之主张的思想渊源首先应是其留学、五四、大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民主政治理念,其次则为中国传统法学资源中的监察制度及其文化,而现实中国的政治进程与实践也促进了其监察思想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张清祥 《凉山大学学报》2001,3(2):126-128,132
“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由“非人”的价值取向转向人的价值取向。从“五四”新文学“白话文学”和“人的文学”两个“中心理论”全面考察和剖析,从文言话语模式向白话话语模式转向,实际上在文学本体的表层呈现着“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从“载道文学”向“人的文学”转向实质上是在文学本体的深层透射着“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8.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灵魂,中国的知识分子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则是摧残民主与科学,所谓“文化大革命”源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系统转型历经特殊过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转型开始,到思想意识系统初步成型,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文化范式根本转变,中国现代文化系统框架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怍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儒家德性论超越性内涵的当代价值、审视和借鉴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批判、西方反现代化思潮及其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批判与诊断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探寻当代中国人德性建构的伦理资源与实践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