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尊德性的学习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知识观不同,中国传统儒家把德性作为知识的主体,以德性为知识的根基。儒家基于这种知识观提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学习观,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方法上,明显体现出道德至上的价值倾向。儒家的这种学习观对纠正当代教育知性太过、德性不足的偏失以及理性谮妄下人的道德沉沦救赎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代学风建设和道德重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在其<德性之后>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德性在当代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的关系和德性与传统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德性观的基本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德商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解构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长久地积淀为人们的政治心理,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行为。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影响深远,同时有利于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的政治文化目标:民主文化与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钱穆曾对先秦哲学衍化展开详细考察,提出了一个与传统旧说迥异的钱氏先秦学术谱系:孔孟→庄→荀→老→《易》《庸》.孔孟儒家以德性人生观开启中国文化的人文转向;庄老道家的气化宇宙观对古代有神论宇宙观掊击无遗;荀子驳击诸家,重回孔子隆礼重德传统,却又陷于天人二分;战国晚期至秦汉间的新儒家创作《易传》《中庸》,其德性天人观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崇德广业”的思想精神,对中国文化应对吸纳西方现代科学精神从而实现当代复兴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当代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中国儒家传统的人性论与当代民主价值诉求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将民主宪政思想强加于儒家学说之中,并以此来实现儒家人性论的所谓现代化,这种为捍卫儒家而捍卫儒家的做法反而遮蔽了儒家人性论的本真精神,消解了儒家人性论的本质规定。扬弃传统的儒家人性论,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在早期儒家理论中,孝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但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应如何看待儒家的孝文化?应如何在新时期将孝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从儒家孝文化的传统内涵出发,通过"孝"的原初意义,论述了孝文化是当代重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儒家孝文化思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德性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主要标志。既保持对于神圣宇宙秩序的认同,又寻求德性的建立,人绝不因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背离关系而停止对德性的追求。这是古希腊悲剧关于德性的主要思想。人的德性是与它赖以产生和维持的一定社会共同体息息相关,只要人们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就需要德性来形成相互团结的纽带,维持相互的关系,塑造优美心灵与健康人格。这使古希腊悲剧的德性观在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的批判与重构中凸显出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诚信作为一种个体德性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原则。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面临价值多元化、市场经济趋利化以及人际关系功利化等影响大学生保持诚信德性的不利因素。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德性,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积极探求诚信德性的培育机制,从环境优化、体制完善、个人修养等三个层面来构建当代大学生诚信德性的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儒家德性思想的价值问题与儒家思想的价值以及传统与现实的关系诸问题有着某种共同性,而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已经聚讼了多年,文化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学家等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此已经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再企盼有什么新的或独创的见解,怕是很难。但这不等于其中没有问题,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特别是在今天的我国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条件下,这些老问题又萌发了新枝,儒家德性思想又唤发出青春。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新的重谈还是很有必要的。关于儒家德性思想的现代价值问题,在学术界之所以被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宋代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为背景 ,分析余靖宗教思想中所体现的佛教理想境界和儒家德性、德行的互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柯尔伯格公正伦理的研究对象为男性,其理论关注独立个体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试图论证道德原则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难题交给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公正评判委员会裁决。而吉利根和诺丁斯在道德教育中发出"不同的声音",她们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人的最基本需求"——关怀出发,通过具体道德情境中差异性主体间的交谈、对话、实践等方式在人际关系中构建"关系自我"。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在道德教育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我国道德教育的连续性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儒家早期经权思想是关于道德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反经行权”思想,并开解决传统道德悼论之先河。王船山巧妙地将儒家经权思想运用到解决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上,认为在礼用方面经权思想非常必要,提出了“因礼以达权”与“权伸而不损于礼”以及“循礼之经”与“行礼之权”的方法论思想,并认为道德悖论解决的尺度是“求其称”。船山运用儒家经权思想成功地解决了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并将传统经权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礼之经权思想的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人成长基本需要的精神关怀普遍缺失。精神关怀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世界诉求。现实的无奈,家庭德育"让渡"给了学校,然而,在现有的学校制度化管理环境中,农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评价数量化、德育"工作化"阻滞农村留守儿童精神关怀的抵达。  相似文献   

15.
英美法中"精神痛苦"的涵义是研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点,对比了英美法与中国立法中"精神痛苦"和"精神损害"的内涵,梳理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发展状况,提出了英美法中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前言短小精悍,直击主题,著作旨要尽在前言,前言对理解一本著作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康德在前言里所阐释的“哲学”和“道德形而上学”概念等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对于入门康德道德哲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将"忠"当成"教之本"与"行之先",体现了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孔子"忠"的内涵甚广,包含道德教化、理智德性、个人品德、伦理实践。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孔子"忠"德能引领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道义经济的争论在中国乡村研究中被一些学者尝试性地进行了综合,但这些综合都没有一个统领性概念。用"风险"概念来统领有关道义经济的争论,并统一前人的综合,将道义经济和理性资本主义经济看作是不同危险情境下处理风险的不同行动策略。在不同的危险情境下,农民对风险的考虑有一定偏好。  相似文献   

19.
胡澜 《科技信息》2013,(21):145-146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该群体的道德风貌整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时变事移,我们需要动态的了解、分析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提出教育引导对策,着力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百姓生活,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伟业,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之所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入大学校园、融入大学教育、走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克服教育功利化的倾向,树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教育理念;有助于理解和践行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有助于充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内容,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虚、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