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软件复用中的实体/连接构件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软件构件设计方法,引入了实体构体和连接构件的概念,给出了它们的描述形式,实体构件和连接构件具有相似的语义模型,它们都可以通过插口为其他构件提供连接服务。  相似文献   

2.
将企业主题数据Agent构件化为企业实体构件,将企业业务流程Agent构件化为智能连接件;以P2P节点为单位,分离、部署企业实体组件和智能连接件,用移动Agent实现它们之间的交互,形成边界清晰、功能独立、耦合松散、粒度较大、可重用可定制的、全新的企业智能构件模型。  相似文献   

3.
将企业主题数据Agent构件化为企业实体构件,将企业业务流程Agent构件化为智能连接件;以P2P节点为单位,分离、部署企业实体组件和智能连接件,用移动Agent实现它们之间的交互,形成边界清晰、功能独立、耦合松散、粒度较大、可重用可定制的、全新的企业智能构件模型.  相似文献   

4.
多层规则钢框架连体结构动力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和刚度多层规则钢框架连体结构动力响应机理,以基本周期、首层剪重比为主要参数建立3个不同强度和刚度多层规则钢框架单体模型,各单体模型通过不同强度的连接构件在结构不同位置(顶层、4层)连接建立3个连体模型,对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各模型动力反应。分析结论如下:1各连体模型的层间位移分布和各部位的塑性变形能量分布,在连体模型强侧相对单体模型有减小趋势,连体模型的强侧有一定连接效果;而连体模型的弱侧相对单体模型有减有增,连接效果不明显;2连体模型总体塑性变形能量和柱、梁以及连接构件等的塑性损伤程度受连接构件连接位置的影响,连接构件在中间层连接时明显大于连接构件在顶层连接。  相似文献   

5.
根据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运行时动态演化的需求,将成组技术引入平台构件管理中,提出了基于成组分类的平台构件模型和基于XML的构件簇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连接适配器的业务功能组装以及基于平台集成框架的业务功能注册与动态演化机制,通过为每个业务功能建立相对独立运行的管理器实现运行时业务功能的动态替换,满足平台运行时动态演化的需求,并对.NET环境下,构件组装连接适配器及业务功能管理器的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实体构件的信息组织与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关系数据库中,多层一对多实体级联的树形连接模式常发生中间结点语义歧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树形结构"超"实体模型,给出其概念、数据结构、连接查询算法和树视图构造算法,分析了相应的时间复杂度和存储空间复杂度。在提出构件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树形结构"超"实体构件和1/K开关连接构件。探讨了基于可编辑电子书的〈深度,维度,交互性〉的三元组信息呈现方法。"超"实体模型及算法在大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主界面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钟冠群  李佳伦  杜辉 《科技信息》2010,(3):I0044-I0045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ompon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BsE)是一种新型的软件开发模式,构件模型是构件化软件开发模式的核心。构件模型的集成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是评价构件模型的原则,随着构件化软件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构件模型。本文对各种主流的构件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它们的差异进行了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大的应用程序中,为了实现分工协作和编程的便利,通常将程序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相互独立,相互协调来完成整个的工程.用户模块可以分为静态连接库和动态连接库.介绍了静态连接库和动态连接库的不同,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重点研究了动态连接库的实现方法.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静态连接库和动态连接库在VC中的具体实现支持.最后,编程实现并分别在VB和VC中应用了DLL,实际的应用过程表明,这种模块化方法降低了编程的复杂性,并有利于阶段性的单元测试.  相似文献   

9.
构件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模型简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构件软件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作了简要介绍.构件软件系统可靠性评估应考虑的问题包括构件的可靠性、构件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剖面对构件软件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等.在分析了有关模型的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件复用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是软件工程化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可复用构件的制作和集成组装是其中涉及的两个重要活动.本文提出软件复用的条件、环境和注意问题,以及支持接口连接式和插头插座式体系结构的构件模型和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集成组装框架,并讨论给出构件的制作和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软件复用就在于设计和运用有较高封装性的组件.首先着重介绍支持软件复用的、支持设计和编程的多种.NET组件模型的内部结构,包括字段、属性、方法、事件,生命周期控制,控件等:然后介绍内部结构各元素直接转编码的开发工具;详细分析了统一内部结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软件复用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是软件工程化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 ,可复用构件的制作和集成组装是其中涉及的两个重要活动 .本文提出软件复用的条件、环境和注意问题 ,以及支持接口连接式和插头插座式体系结构的构件模型和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集成组装框架 ,并讨论给出构件的制作和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组件的异构数据交换平台,该平台用于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整合。它提供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集成化操作,可以解决跨平台异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问题。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在一个数据交换平台的可视化适配器开发环境中,用组件构建适配器。  相似文献   

14.
一种面向对象组件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面向对象组件的计算机画定位与检索,定义了刻面、首记录特征、组件模式等概念来刻画组件的特征提取,设计了基于组件匹配度的组件搜索算法,该算法能够通过对组件继承空间和组装窨的启发式探索求取所需组件的最优覆盖集,这种基于分类和人工智能图搜索策略的组件匹配方法较自然地反映了面向对象组件的形成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用户查询日志的命名实体挖掘的目标是从用户查询日志中挖掘一组具有指定类别的命名实体。为解决已有用户查询日志实体挖掘研究工作中的种子实体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部图的半监督排序方法,利用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共享查询模板)来改善实体排序效果。该方法首先基于候选实体和查询模板构建一个二部图,然后基于二部图将种子实体的类别相关性传播到其他候选实体,最后按照类别相关性得分对候选实体进行排序,并进一步给出方法中迭代过程的等价优化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优于基准方法,具有较好的挖掘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移动agent的软件实体适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的Internet平台上,通过对已有软件实体进行集成以构建应用系统成为一种重要的软件开发方法.其中软件适配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传统适配技术对Internet这个开放平台上的软件集成的支持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对可组合、可重用、可配置和可移动的支持不够.利用agent的移动性和封装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适配方法.提出了一个统一的agent集成框架及其支撑技术,有效支持软件适配内容的封装和运行.在该框架中,对适配的一个重要方面——组合实体——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移动agent适配技术的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三层C/S模式应用中事务服务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COM 事务性组件的特性,讨论了事务性组件的运作机制,并结合实例给出了事务性组件的基本使用和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刻划了包含有向循环的Auslander Reiten分支 ,给出了这种分支上的某些模所具有的特性 ,并且有这样性质的模的分支上也必包含有向循环 .  相似文献   

19.
未链接实体分类是实体链指(Entity Linking, EL)任务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现有方法存在上下文语义信息不充分、分类准确率低等问题,导致实体链指任务表现不佳。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生成式模型的知识增强实体链指方法。该方法将实体链指分为两个子模块,即候选实体排序模块和未链接实体分类模块。本研究基于高精度的候选实体排序模块,获得高质量的知识扩展信息,并对未链接实体分类任务进行知识增强;针对未链指实体提及的分类问题,提出一套生成式框架,该框架能够取得超过基线模型的性能。本研究方法在2020年全国知识图谱与语义计算大会(CCKS2020)评测任务二的中文短文本实体链指数据集上取得了目前最佳性能(整体F值为91.76%),证明知识增强和生成式框架的引入能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缓解未链接实体分类中的信息不充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植物模拟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植物形态模拟方法.根据植物学原理和植物体的特有结构,设计了几何结构层、拓扑结构层、外形材质层和环境层四层组件.文章详细介绍了组件库及不同类型组件的设计方法;依据这种植物形态模拟思想,开发了植物模拟软件“VPG—I”,并给出了两个具体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