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高职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试图借鉴“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做法,利用文献法、实地调研等方法,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例,梳理涉农职业院校探索“长学制”人才培养的现状,解析在政策支持、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主导构建就业支持政策体系、试行县域“订单式”农业人才培养、统一“长学制”人才培养目标和打造“长学制”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湖北省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服务“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情况,选择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大政策,使用ROST CM6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分析,并对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评论进行了情感分析。研究发现:以湖北省为例,目前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特派员队伍建设不足、现行政策体制不顺、科技服务信息不畅、经济与生态失衡等问题。最后从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对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出了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3.
乡村兴则国家兴.我国乡村振兴面临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受新—轮科技革命推动,新时代乡村发展进入更加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强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精准供给,通过技术跨代利用,能够快速拉平技术差距,增强科技驱动作用,推动乡村充分、城乡均衡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历史性发展,为科技精准供给驱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转型则提供了历史机遇.整合专利、植物新品种等创新资源,搭建涉农科技信息供需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与深度分析,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发、精准供给与转化应用服务体系,通过技术提升型科技精准供给快速补齐技术短板,发展引领型科技持续供给引领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以自主创新为支撑、高技术供给为引领,协同驱动实现内生增长的绿色循环持续发展,是科技驱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立足世情国情农情,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完善科技精准供给的保障机制,打造引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科技力量,探索中国特色科技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引领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为此,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高地的职业教育,更有责任与义务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所需人才,服务好乡村振兴与发展。为了对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进行评价,从“面向乡村地区招生的倾斜度、面向乡村本土化人才的培育度、面向乡村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度、面向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匹配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分别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提出构建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对当前“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劲、专业人才供给仍显不足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动力引擎作用,以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以科技人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校外实践的现象。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中“高校—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的合作政策、合作模式,以及价值和意义,从6个方面提出“高校—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以及协同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着重从国家政策理论层面并结合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以法治功能与法治精神为引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探索乡村振兴与法治乡村之间的关系、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力争探索出实现乡村振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六安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面临着乡村五大振兴的现实挑战。在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六安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六安乡村振兴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与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六安乡村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通过梳理存在的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地方政府双创政策、六安乡村双创环境、大学生双创能力等制约因素,提出“高校、政府、乡村、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六安乡村振兴和大别山绿色发展的价值发挥。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畜牧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述涉农“科技小院”建设的背景与成效,畜牧专业硕士“科技小院”的模式、功能以及制约畜牧专业硕士“科技小院”建设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强畜牧专业硕士“科技小院”建设的举措建议.畜牧专业硕士“科技小院”的建设加强了对畜牧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有助于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虚拟企业依托新木桶理论与外部优势资源进行互补合作,可提升虚拟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和乡村振兴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先富帮后富发展飞地经济的理想载体。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企业包括“联合体”模式和“外包”模式两种虚拟型结构类型。广西富川县推行互助联动、合作经济、桂粤协作乡村振兴等“联合体”模式,云南昭通市探索粤滇合作、专业合作社外包、昭通苹果新木桶创牌等“外包”模式的虚拟企业乡村振兴实践,对生态振兴、精准乡村振兴,特别是飞地经济,提供了成功经验与运作启迪。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工作全面铺开,整体进展良好。但在实践工作中,乡村振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型仍然比较滞后。考虑到我国当前乡村发展转型阶段的复杂性和乡村振兴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乡村振兴势在必行。高质量乡村振兴需要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指引,遵循乡村空间配置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走以人为本、提质增效、绿色引领的新时期乡村振兴之路。“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本方面的重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基层干部能力建设,提质增效方面的重点是提高农村产业质量和农产品流通效率,绿色引领方面的重点是生产投入技术改造和建立村庄规划绿色指引。  相似文献   

13.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国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都强调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把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本文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一、以科技创新规划为龙头,统筹部署农业农村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与繁荣,才能给乡村振兴带来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基于517条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 Space、COOC2.0、UCINET和SPSS23.0等文献计量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分析不同软件产生的不同聚类结果。研究表明: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与整体发展战略、具体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维度上存在研究共识;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乡村产业资本规范管理等是其聚类结果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产业振兴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国家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以来,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体现了职业院校的使命担当。当前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若干问题,一是外部社会大环境对技能人才存在偏见认识;二是多元育人主体尚未形成,企业参与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深度不够;三是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存在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因素。为此笔者提出了全社会要形成“崇尚技能”的外部社会环境、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发挥继续教育对企业职工的职后技能培训等措施,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银  张虎 《安徽科技》2023,(10):23-24
<正>近年来,淮南市科学技术局紧紧围绕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大局,探索“4433”工作法,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育特色产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建立四项机制1.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与协调机制淮南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市、县(区)两级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乡、镇设立了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村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室。建立了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共同参与的科技特派员协调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乡村实地调查,采用比较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媒介视域下影响农业科技传播因素的有效组态路径.文章针对农村科技传播中存在的因信息服务不对称、信息服务平台基础建设薄弱导致农民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提出通过重视乡村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养、加强乡村科技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科技信息内容价值、拓宽科技传播渠道,提高科技信息传播能力,推动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振兴.  相似文献   

18.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油菜产业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我国油菜产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油菜产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王敏 《皖西学院学报》2023,(1):14-17+36
乡村红色资源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塑造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有效、进而达到乡村生活富裕意义重大。当前红色乡村带动乡村振兴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薄弱、基础设施开发尚未完善、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产业带动效应不足等瓶颈阻碍。革命老区六安市D村从“强体——铸魂——造血”等几方面切入,为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板。下一步,可以从修复红色旧址,建强红色阵地;激活红色文化,守好红色根脉;串联红色资源,壮大村内产业等几个层面发力,确保红色资源开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更为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和全局性任务.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既遵循国际上乡村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其内在发展逻辑性,系统观念、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内生源动力、国际经验与教训以及协同机制等均值得深入研究.按照乡村居民、乡村产业、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组织、乡村生态和城乡关系等8个重点领域,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设想和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