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掺杂元素Ti,Nb和Zr取代Ca原子后对Ca(BH4)2·2NH3储氢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体系的晶体结构、占位能、态密度及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了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和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Ti,Nb,Zr分别取代Ca(BH4)2·2NH3中的Ca原子,Ti取代最容易形成稳定结构,Zr次之,Nb最难形成.Ca(BH4)2·2NH3结构中,B—H,N—H键都以共价作用为主,且N—H键比B—H键作用强.掺杂原子取代后改变BH4基团的稳定性,同时掺杂原子对N作用增强,减弱NH3分子释放对脱氢的影响.Nb原子取代对B—H影响最大,最能改善Ca(BH4)2·2NH3体系的脱氢性能,使H更易脱去.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有机铵盐[(Cl-C7H4O2)2]·(C2H10N2),用元素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每个重复的结构单元由两个4-氯苯甲酸根阴离子、一个乙二胺阳离子组成,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氢键将化合物分子沿c轴连接形成一维链,一维链通过Cl…Cl弱相互作用(Cl…Cl=0.3303(0.3)nm)沿着ac平面形成二维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有机铵盐 [(Cl- C7H4 O2 ) 2 ]· (C2 H1 0 N2 ) ,用元素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 ,并用 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 C2 / c.每个重复的结构单元由两个 4 -氯苯甲酸根阴离子、一个乙二胺阳离子组成 ,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氢键将化合物分子沿 c轴连接形成一维链 ,一维链通过 Cl… Cl弱相互作用 (Cl… Cl=0 .330 3(0 .3) nm)沿着 ac平面形成二维空间网状结构 .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配合物[Cu(DPQ)2(ClO4)](ClO4)·H2O·0.5CH2Cl2·CHCl3(DPQ=2,3-双-(2-吡啶)喹喔啉)的合成及表征(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和紫外光谱).室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C37.5H28Cl6CuN8O9,分子量=1010.92)处于正交晶系,Pmmn空间群,a=1.0547(2)nm,b=1.1819(2)nm,c=2.0014(4)nm,V=2.4949(9)nm,Z=2,Dc=1.346g/cm3,F(000)=1024,μ(MoKα)=0.813mm-1.最终精修得到的R及wR因子分别为0.0452和0.1070,独立衍射点个数为2367.配合物由分立的[Cu(DPQ)2(ClO4)] 阳离子,未配位的ClO4-阴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中心Cu 离子分别与两个DPQ配体上的4个吡啶氮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上的一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几何构型为理想四方锥.两个DPQ配体仅通过吡啶氮原子与Cu 离子螯合配位,形成两个七元环.此外,结构中两个平行喹喔啉环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的镉配合物[Cd(tbz)Cl2]·EtOH(1),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tbz=1,3-二(苯并咪唑-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960 80(10),b=1.301 50(14),c=1.620 84(17)nm,β=90.109(2)°,V=2.026 8(4)nm3,Z=4,Mrr=503.70,Dc=1.651 g/cm3,F(000)=1 008,μ=1.357 mm-1,对于Ⅰ>2σ(Ⅰ)的3 549个衍射点的最终R=0.0251,wR=0.064 8.镉原子与一个tbz配体的二个氮原子和二个氯离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四面体的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6.
GeCl4与ArLi和Ar′Li(Ar″Li与Ar′Li 1∶1的混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GeAr2Cl2,GeArCl3和GeAr″2Cl2,测定了GeAr2Cl2和GeAr″2Cl2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19F NMR表征.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溶剂中,通过Mn(Ⅱ)盐与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NTB)反应合成了[Mn(NTB)(Im)]Cl2、[Mn2(NTB)2(H2NCONH2)]Cl4*3H2O、[Mn(NTB)(NO3)](NO3)*3H2O和[Mn(NTB)(HO-phen-OH)]Cl2 4种新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对H2O2岐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以及对过氧化氢模拟酶[Fe(NTB)Cl2]Cl*3H2O对H2O2岐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所合成的锰配合物具有明显的活性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配合物[Cu(phen)(PPh3)Cl]2.H2O,并用元素分析、紫外、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60H48Cl2Cu2N4OP2,Mr=1 100.94,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79 78(13)nm,b=1.566 10(2)nm,c=1.846 20(3)nm,α=109.138(3)°,β=103.417(3)°,γ=103.417(3)°,V=2.584 1(6)nm3,Z=2,Dc=1.415 Mg/m3,F(000)=1 132,μ=1.035 mm-1,R1=0.101 4,wR2=0.212 2(I2σ(I))。标题配合物由两个独立的Cu(phen)(PPh3)Cl分子和一个结晶水分子组成。两个独立的Cu(phen)(PPh3)Cl分子结构相似,其中心铜()离子采用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分别与邻菲口罗啉上的两个氮原子、三苯基膦上的磷原子和一个氯原子配位。标题配合物分子通过Cl与邻菲口罗啉芳环的C—H之间的非典型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 4mm ol/ L Na H2 PO4- 10 0 mm ol/ L Na Cl- 2 5 mm ol/ L Na HCO3 缓冲溶液 (p H=7.4)和 2 98K条件下 ,用紫外差光谱研究了 Me2 Sn Cl2 与脱铁伴清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 Me2 Sn Cl2 与脱铁伴清蛋白形成 2∶ 1的配合物 ,其结合常数用作图法求得为 7.83× 10 4L/ mol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在乙二醇:水=1:4的环境下制备出了NaY(WO4)2: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体系pH值对粉体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80℃下可以得到纯相结构的NaY(WO4)2:Eu3+荧光粉,反应体系的pH值对合成的粉体的形貌及发光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LDSA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B2X4(X=F,Cl,Br,I)的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B2E4的D2h对称性的构型较D2d构型略为稳定,而B2X4则是D2d对称性的构型较为稳定,从理论上2解释并预测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In~(3+)掺杂SnO_2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SnO2和In2O3为原料,通过固相研磨法制得了一系列掺有In3+的SnO2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测量和表征.将该材料制成气敏元件,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材料的对Cl2,NO2,H2,H2S,乙醇,甲醛等气体的气敏性能.探讨了掺杂量、工作电压对SnO2粉体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中当掺杂In2O3的质量分数为3%时,元件在加热电压为3.5 V下对体积分数为30×10-6的Cl2的灵敏度达到3036,而对其他气体几乎没有响应或者响应很小,元件具有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是3 s和8 s,最后简要讨论了SnO2对的Cl2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二氯化锡和NaY沸石为原料,经浸渍、焙烧等工序制备SnO2/NaY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显示:尺寸在20~60二氧化锡纳米棒在NaY沸石表面上形成;以紫外光为光源,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以检验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紫外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Ca_8Mg(SiO_4)_4Cl_2:Eu~(2+),Mn~(2+)绿色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Ca8Mg(SiO4)4Cl2:Eu2 ,Mn2 .在荧光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过量的CaCl2有利于提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Ca8Mg(SiO4)4Cl2基质中Eu2 -Mn2 间存在着能量传递,Mn2 的发射是来源于Eu2 的能量传递,能量传递的方式可能是共振传递.  相似文献   

15.
对CuCl2 /NaY体系的EXAFS研究表明 ,当CuCl2 在NaY分子筛表面分散时 ,Cu2 与NaY分子筛表面的氧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表现为在分散阈值前 ,样品的Cu -O吸收峰明显高于Cu -Cl吸收峰 .同时 ,通过对干混焙烧、0 .1mol·L-1HCl的CuCl2 水溶液浸渍和无水乙醇CuCl2 溶液浸渍三种方法制备的CuCl2 /NaY体系的EXAFS结果比较分析发现 ,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影响其分散相的Cu -O、Cu -Cl配位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 :CuCl2 /NaY体系分散阈值后的分散相中 ,Cu2 的配位数为 4~ 5,与阈值前比较 ,存在不饱和配位 .这是该体系作为吸附剂的结构根源 .  相似文献   

16.
对CuCl2/NaY体系的EXAFS研究表明,当CuCl2在NaY分子筛表面分散时,Cu2+与NaY分子筛表面的氧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在分散阈值前,样品的Cu-O吸收峰明显高于Cu-Cl吸收峰.同时,通过对干混焙烧、0.1mol·L-1HCl的CuCl2水溶液浸渍和无水乙醇CuCl2溶液浸渍三种方法制备的CuCl2/NaY体系的EXAFS结果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影响其分散相的Cu-O、Cu-Cl配位状态.实验结果表明CuCl2/NaY体系分散阈值后的分散相中,Cu2+的配位数为4~5,与阈值前比较,存在不饱和配位.这是该体系作 为吸附剂的结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d8(D1h)全组态混合统一晶场理论对Ni(PZ)4Cl2型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基态ZFS、EPR参量进行了统一的计算和理论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一致。从而对其光、磁性质作出完整、合理、统一的解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考虑了旋轨耦合的从头算方法计算研究了1,2-C2H4BrCl的光解.计算了1,2-C2H4BrCl分子的若干电子态的垂直激发能.用MS-CASPT2/CASSI-SO方法计算了1,2-C2H4BrCl分子C-Br解离的势能曲线.根据计算结果清晰地指认了1,2-C2H4BrCl分子的解离通道:C2H4Cl+Br(2P3/2)和C2H4Cl+Br*(2P1/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突破传统测温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利用NaY (WO42:Eu3+玻璃陶瓷(glass ceramics,GC)实现了具有非接触、实时响应、自校准等优势的双模荧光强度比(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LIR)测温。采用高温熔融淬灭法制备出含NaY (WO42:Eu3+纳米晶的透明GC样品,并进行系列光谱测量和热敏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Eu3+的激发态能级5D15D0和基态能级7F27F0为两对独立的热耦合能级,可分别基于这两对热耦合能级实现性能优异的双模LIR温度传感。该双模LIR测温技术数据可靠、测温范围广、灵敏度高,再结合GC材料优势,是可用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材料。  相似文献   

20.
对Ca8Mg(SiO4)4Cl2:Ce3 ,Eu2 系列荧光粉进行合成与测试,探讨Ca8Mg(SiO4)4Cl2:Ce3 ,Eu2 中Ce3和Eu2 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判断Ca8Mg(SiO4)4Cl2:Ce3 ,Eu2 中Ce3 →Eu2 的能量传递主要是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