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利用近年来较活跃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通过对硝基取代多环芳烃定理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总结,阐述了硝基取代后的多环芳烃对生物体毒性的影响以及毒性变化的结构原因,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QSAR和PCA方法的硝基芳烃综合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应该关注基于多种生物体效应的综合毒性。为了评价毒性数据稀缺化合物的综合毒性,以50种硝基芳烃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它们的多种生物毒性数据,建立了稳健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预测缺失毒性数据,解释了硝基芳烃的致毒机理——硝基芳烃与生物受体分子的亲电反应活性是决定其毒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an alysis,PCA)方法对基于QSAR模型计算获得的50种硝基芳烃的各种生物毒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综合毒性因子(integrated toxicity index,ITI),对综合毒性因子进行QSAR分析,得到可直接由硝基芳烃结构参数预测综合毒性因子的单参数QSAR模型。结果表明,QSAR与PCA方法的结合可以成功地评价和预测硝基芳烃的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医药邻─(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酸钠的中间体N─苯基─2,2,6,6─四氯环己亚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该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用量、原料配比、缩合温度等。艺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找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认证。  相似文献   

4.
结构-活性关系对氯代多环芳烃性质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作为多环芳烃的氯代衍生物,具有类似二噁英的致癌、致突变毒性,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利用结构-活性关系及逸度模型对该新型有机污染物进行性质及环境归趋的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氯原子取代数的增加,Cl-PAHs的毒性会有所增强,且在环境中更趋向富集于土壤和底泥中,具有与二噁英类似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5─不对称取代─4─羟基─3(2H)─呋喃酮类香料的香味特征及天然存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合成方法。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硝基芳烃对发光菌的毒性,并研究了它与硝基芳烃对其它水生生物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用发光细菌法能较好地预测鱼、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预测硝基芳烃化合物毒性数据的预测方程。方法:以大型蚤(Daphniamagna)为实验材料,求取18种硝基化合物的急性毒性数据48h-IC50,化观察了中毒症状。应用五种理化参数-EHOMO、ELUMO、ELUMO、logP、VX和QNO2对所得的毒性数据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得到预测方程。结果:得到硝基芳烃对大型蚤的QSAR表达式:-logIC50=0.21+0.664(-EHOMO)+0.0302VXn=18r=0.8221,P<0.001,应用上述方程对18种化合物进行了毒性预测,结果实测值和预测值拟合较好,残差较小。结论:可以利用上述得到的QSAR表达式对硝基芳烃毒性进行预测,推测化合物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甲基多环芳烃是多环芳烃的重要类型,在香烟的烟中、汽车的排气中、煤气和煤燃烧的排出物中都有足够量的甲基取代多环芳烃,绝大多数的甲基取代物和其母体多环芳烃之间致癌性差别不大,但有些甲基取代多环芳烃却在致癌性方面明显地不同于其母体多环烃的致癌性。尤其是四个环分子左右的分子表现得十分突出。例如(艹屈),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它表现较小的致癌活性,其甲基衍生物MC,在1,2,3,4,7,8,9,10,位置上的甲基取代(艹屈)仅表现较小的致癌活性,而6位(或12位)仅表现稍强的活性,但是5(或11)位的甲基取代(艹屈)却表现与苯并(a)芘相当的致癌活性.又例如苯并(a)蒽其分子结构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成键原子的结构特征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取代芳烃的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取代芳烃对斜生栅列藻急性毒性,日本长腿蛙蝌蚪急性毒性、绿藻急性毒性、大型蚤毒性、斑马鱼毒性,隆线蚤毒性和金鱼毒性等七项生物活性分别同取代芳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取代芳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是我国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对中国水生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的生态毒性与生态风险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基因、细胞、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层次概括了多环芳烃的水生态毒性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生生态系统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的主要评价方法,综述了这些评价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中国水生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的生态毒性与生态风险研究的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多环芳烃的水生态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物种群与群落水平,基因与细胞水平的研究较少,而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基本为空白。在多环芳烃的水生生态风险方面,主要利用国外提出的一些评价方法,缺少自主创新的评价方法,探讨系统水平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是中国研究人员可能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1.
植物多酚降低吸烟烟气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植物多酚的化学性质及其降低卷烟烟气毒性的作用机理.根据植物多酚与生物碱、含氮化舍物、多环芳烃的稳定分子复合能力及其抗氧化、抗癌变和抗突变等性质,提出了滤毒防癌烟嘴、解烟保健口服液的应用,其在降低烟毒、保障人体健康,减少烟民上囊性上将起到独特的功效,并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SS6菌对菲的降解和发光菌对菲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海洋微生物SS6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多环芳烃菲的降解和解毒作用和发光细菌对菲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的反应.结果表明:SS6菌能利用菲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生长;培养液中有酸性代谢产物产生,并且形成积累;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菲及其微生物降解中间产物的相对毒性;母体菲的毒性远大于其水杨酸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水杨酸和儿茶酚及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邻苯二甲酸毒性,并且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的解毒效果优于水杨酸代谢途径;菲降解过程中培养液萃取物的毒性逐渐降低,但上清液的毒性先出现下降后又呈增大趋势;含菲培养液的毒性变化是培养液中存在的中间产物和其它组成成分及pH值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成藏期研究是油气藏乃至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方法是通过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属于间接确定油气成藏期的方法。近年来,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技术方法的改进,为油气成藏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流体历史分析方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油储磁性矿物古地磁定年、油田卤水碘同位素定年、成藏门限分析等。本文阐述了成藏期研究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并讨论了成藏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烃源岩定量研究是成因法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 ,在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与方法日臻完善的背景下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对烃源岩的定义仍存在一定分歧 ,应明确区分烃源岩与有效烃源岩的差别 ;2确定有效烃源岩规模时 ,不应以烃源岩成熟范围代表有效烃源岩的展布 ,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标准也应因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和有效排烃厚度的否定而需重新审视 ;3烃源岩中实测残留烃由于取样、搁置等原因损失很大 ,但对其进行轻烃校正至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所用方法不够成熟 .另外 ,利用氯仿“A”或热解参数 S1 模拟烃源岩残留烃变化规律及能力同样也需慎重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Q) ;中下寒武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35 87亿t ,第一、第二个排烃期为其排烃高峰 ,早期成藏为主 ;中上奥陶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714亿t ,从石炭纪开始大量排烃 ,第三个排烃期为其重要排烃阶段 ,晚期成藏为主 ;供烃中心在地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6.
对于烃源岩的判别标准,目前仍广泛存在争议。主张以排烃门限的概念来确定有效排烃源岩、研究有效排烃源岩的生排烃量及其生排烃特征,以此来综合认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和排烃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烃源岩排烃品质评价图版判别排烃源岩,其次,根据排烃模型定量研究源岩的排烃特征。冀东探区高柳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烃源岩的实例研究表明,其排烃门限深度对应的Ro 为0.78%。只有进入该排烃门限的烃源岩才能大量排烃,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大,源岩排烃率和排烃效率逐渐增大。高柳构造带沙三段烃源岩的最大排烃强度超过450.00×104 t/km2,平均排烃强度为315.67×104 t/km2,排烃量总计9.47×108 t,排烃高峰时期是馆陶期,油气资源量可达到2.08×108 t。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长2油藏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分析沉积、成岩、构造等圈闭形成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成岩矿物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研究镰刀湾地区油气藏类型与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的关系,确定油藏成藏模式及规律,预测油气富集有利区。分析研究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上倾致密遮挡油气藏及砂岩尖灭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因。不同相带上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18.
在HF/6-311G^**水平上计算了26个取代芳烃化合物,用电荷密度为0.001e/bohr^3轮廓的分子体积代替vander呲体积,以线性溶解能理论为基础,将结构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导出两个理论线性溶解能相关模型,得出取代芳烃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对发光茵和呆鲦鱼毒性(-IgEC50和-IgLC50)的定量关系方程(r^2分别为0.8719和0.9089),两方程可以应用于同类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毒性的预测,得到的模型明显优于AMI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分析液化烃不同储存方式及泄漏与火灾爆炸危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化烃储罐常见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并分析判断流程。研究表明,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发生泄漏的概率与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发生泄漏的概率基本相当;与全压力储存方式相比,全冷冻方式储存的液化烃泄漏时强烈的吸热作用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冷冻伤害破坏;空间爆炸、孔口火灾和池火是液化烃不同储存方式共有的火灾爆炸危险类型,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有发生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并形成火球的危险,全冷冻式液化烃泄漏后与水接触则有发生热传递类蒸气爆炸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