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与房地产业自身地位的要求相比,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都不发达,还存在许多层次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主要表现为: 高房价与低购买力的矛盾突出 世界银行对世界许多国家推行居民住宅商品化的情况进行考察后,认为房价与一般家庭年收入保持在3:1~6:1之间,才有可能推行住宅商品化,居民才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购买住房。若房价高于家庭年收入6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贸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外资保险公司到中国开展业务将使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也必将更为激烈。为了了解我国居民在保险市场上的购买行为及特征,丰凯兴信息咨询公司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大都市的家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 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城镇家庭户主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为特征,具体研究中国城镇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其居住状况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总结概括了中国城镇家庭当前住房状况的特点并分析了居住状况差异的原因。客观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科学实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在快速城镇化与房价高企的双重作用之下,各地政府大量兴建保障房社区,动辄数千户保障房集聚,塑造了极具规模的均质化城市社会空间景观.相对于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包含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等几种类型.此类社区的"邻里互动"情况如何?是否与普通商品房社区有所差异?该文采用2013年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居民需求调查的580份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及深度访谈法,对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社区,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频率,但情感认同度低.同时,在居民邻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回广州"、"一元一平方"、"洲民"等地方性文化符号,进而形成"回迁房居民阶层"、"经济适用房居民阶层"及"廉租房居民阶层"及其社会网络.研究发现,保障房社区的邻里互动主要受到"住房类型"和"社区因素"(社区及周边公服满意度、居民异质性)影响,与"居民自身个人家庭特征"及"社会经济条件"关系不大,说明保障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有其特殊性.建议在此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异质化特征并针对性地提供配套设施,促进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邻里互动及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2,(20):54-57
正典型的美国家庭在住房和汽车上的开销占收入的一半,典型的埃及家庭则用一半的收入购买食物,典型中国家庭收入的30%用来储蓄,比例几乎全球最高。这是瑞士信贷新兴消费者调查机构询问了美国以及8个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的居民后得出的结论。这8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于汽车、食物和电话费的态度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5.12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城镇10.89万家庭、30余万居民住房不同程度损坏,其中住房毁损需重建33980户。中心城区遭受重创,城镇体系受到极大破坏,城镇住房重建极其艰巨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博弈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中国主要结构类型的居民住房建材使用量、各种类型建材碳排放因子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类居民住房单位面积碳排放因子进行了科学评估.同时,综合运用中国1982-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居民住房建筑的固定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1981-2010年中国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城市地区的居民住房碳排放总量逐步追赶并超越农村地区的.此外,对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量进行的区域分析发现:中国居民住房建筑物固定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总体表现为东南发达省份排放总量高,西北欠发达省份排放总量低;人均排放量以中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省、市较高,西北、东北地区较低,大致可以沿东北--西南走向划界,界线以上区域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排放量较低,界线以下区域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都较高.对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徐家博 《科技资讯》2009,(27):101-101
当前,国家对农村家用电器补贴,在一定的程度上激起了家电购买热,许多人都要对家庭电线进行重新布置,然而他们大多是自己进行布线,电线的布置需要有理论指导和了解注意事项,本文尝试以通俗的语言阐明家庭电线的布置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通过652份有效调查问卷,详细分析了兰州市区居民购物出行的频度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个人收入不同居民购物出行的特点.结果表明,居民购物出行的时间特征是,蔬菜食品类习惯早晨购买,其中早晨8:00以前购买的比例占25.7%,日常用品类、家用电器类和高档服装类下午购买的频率比较高;居民购物出行不一定遵循距离最短原则,其空间结构表现为椭圆状的圈层结构,不同收入居民出行的空间等级特征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芜湖市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现状,利用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芜湖市居民的住房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居民住房的主要因素:(1)不同类别或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住房消费行为;(2)购房决策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消费者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居民非工作活动和出行的结构方程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工作出行在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结合上海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和出行的作用机制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都能对居民非工作活动和出行产生影响,但社区特征具有较强作用,而出行者个人属性和家庭属性的影响强度相对要小.个人特征中就业情况对居民非工作活动和出行影响显著,家庭特征中小汽车数量有较强的影响效应,社区特征中社区公共设施覆盖率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居民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行为离散选择模型,利用2010年北京市5000户居民的节水调查数据,从节水行为激励视角,分析影响3种典型的北京市居民节水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价格水平与节水意识对这3种居民节水行为激励存在差异。水价对节水器具的购买或改造行为的平均边际强度为3.6%~7.1%,但并不是促使人们培养生活节水习惯的显著因素;而无论对于节水生活习惯的培养,购买节水器具,还是用水器具节水化改造的激励政策,居民的节水意识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平均意义上对激励居民户采取节水行为的边际概率达到8.8%~25.3%,尤其对于居民购买节水器具的激励强度最大。因此,从居民节水行为激励角度,北京市以往的水价政策并不总能够促进居民采取节水行为,在用水需求管理政策设计中,节水意识培养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商业银行理财客户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青岛市居民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考虑银行这一层次变量,运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来探讨影响居民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各商业银行间消费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同一商业银行内部,消费者购买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行为存在一定相似性。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受个人因素、收入因素、产品认知因素、银行服务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住房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要素,关系着人们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数量多,土地资源有限,住房需求大于供应现象,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因此,国家应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保障居民的住房权。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理应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笔者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雅洁 《科技资讯》2009,(4):224-224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住房平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住房质量也有了很高的提高,这样,如何建造一个舒适、安逸、智能、环境优美、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就成了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创造出更完美、更符合民心、民意、民生,才能给人们一个和谐、完美、理想的居住环境,才能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设计居民阅读现状的问卷,统计分析不同读书方式下选择图书的因素和途径,建立影响读书方式选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估计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在选择图书时最为注重图书的是内容质量;用手机阅读和购买图书的人较多;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对读书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指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它还会通过其他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间接影响。现有研究对老龄化进程中住房需求变化的微观基础,以及住房消费行为背后的根源性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挖掘不够充分。因此,本文将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与政策和技术5个方面总结影响住房需求的宏微观因素,并给出住房需求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机理。研究得出:老龄化主要影响居民支付能力、人口特征、消费文化和技术水平,它们与房价预期和政策与制度一起共同作用于居民的住房消费偏好、消费决策和预算约束,并最终导致住房需求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地铁乘客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地铁票价调整政策实施是否使其产生迁居意愿,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迁居意愿与通勤成本及自身社会经济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通勤成本对居住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地铁调价造成的通勤成本变化与居民迁居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通勤费用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考虑迁居.此外,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住房位置、是否为自有住房,以及对地铁票价调整政策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