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网络表示和网络优化长期以来被用于解决很多工程和科学上的问题.这种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然后延伸到各种各样的经典的P类问题和Np-难题,比如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及旅行商问题等.为了表述各种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在过去几十年里,不同层次的网络扩展被提出来,并对交通和经济这样的复杂系统进行了建模.这些网络扩展被称为超网络,它们可以用统一的方式来描述不同网络上不同选择维度.近年来,多状态的超网络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来研究基于活动建模领域里的活动和出行行为.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最开始的经典交通网络到至今最高层次的一种超网络.这种最高层次的超网络能支持对出行路径和模式选择、活动和停车位置选择、ICT的使用,以及共同出行扣活动的建模. 相似文献
3.
绿色出行的引导效果受政策及出行者选择偏好影响,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低碳引导政策和出行者的异质性.为定量分析政策和出行者异质性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将政策分为三种:经济、便利和公共信息政策感知,基于521份绿色出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将出行者划分为享乐型组(60.7%)和实用型组(39.3%).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的结果表明:在出行者绿色出行行为中,若不考虑出行者的异质性,可能高估或低估政策对出行者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享乐型组的绿色出行意向受公共信息政策感知的影响大于实用型组,受经济政策感知的影响小于实用型组;公共信息政策是引导享乐型组和实用型组绿色出行最重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活动分析法建立慢行交通出行二元Logit选择模型,根据慢行出行方式的特性,对慢行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确定慢行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变量的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慢行活动类型下的慢行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对慢行活动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弹性需求和短途交通活动条件下,慢行交通出行具有较大的优势。以陕西省渭南市慢行交通出行现状调查数据为例完成实证分析,表明慢行交通行为研究中应用活动分析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问题,以上海私家车车主为研究对象,以意向调查为行为数据的获取手段,研究包括自驾和出租车2种交通方式的大型超市购物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利用SPSS19.0软件,根据广义估计方程(GEE)对意向数据进行建模,建立了多种不同工作相关矩阵的候选模型,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月收入、职业、停车时间、超市距离和停车费用等因素对居民的超市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收入的人选择出租车的意愿较低;在职人员(公务员、机关职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相较于其他非在职人员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时间较长的人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收费的提高会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减少;超市距离的增加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识别自行车通勤出行中不同出行者选择偏好的差异,针对基于出行态度的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进行划分.根据南京市居民通勤出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29个观测变量中提取出若干态度潜变量,分析了出行偏好态度变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进行划分.根据选择自行车通勤出行意愿、对固定出行时刻需求、对出行舒适度需求及环保意识4类态度变量将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划分为6个子市场,同一子市场内个人选择自行车出行意愿近似,不同子市场间选择意愿明显不同.分析了每个子市场内个人通勤出行态度特征以及自行车方式选择特征,针对每个子市场提出了相应政策以引导自行车通勤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尹龙娇;商强;唐莺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22-29
为了研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基于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设施建设状况对绿色出行态度影响最大,个人出行需求对绿色出行态度影响最小,并且绿色出行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对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针对通勤出行研究驾车者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选取上海市典型停车换乘站对驾车通勤者与公共交通通勤者进行了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与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选择停车换乘与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道路交通通畅、堵塞2种状态分别建立了是否停车换乘的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显示低收入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停车换乘;交通状态堵塞时是否有老人或小孩等家庭特征显著影响停车换乘选择行为;模型还揭示了通畅时通勤者更关注出行费用,而堵塞时通勤者更关注出行时耗和舒适性,并分析了时间和费用敏感度对停车换乘选择概率的影响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其满意程度是否影响居民选择电动汽车出行还缺少验证。基于贵阳市居民电动汽车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整合模型,引入充电站满意度指标,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使用电动汽车意向的潜变量。结果表明:涵盖充电站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解释性更强。充电站满意度既有直接效应也产生间接影响;直接效应最大的是态度,间接效应最强的是知觉行为控制,其中,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态度、充电站满意度、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向影响出行意向,而感知易用性是间接负向影响效应;各变量总效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知觉行为控制(0.464)>充电站满意度(0.432)>态度(0.386)>感知有用性(0.219)>主观规范(0.195)>感知易用性(-0.088)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研究节假日停车选择的影响因素.以2013年清明节期间香山地区的居民出行调查和停车调查为基础,利用节假日交通特征,挖掘峰值出行需求条件下居民的活动特征和出行规律,并对居民出行和停车选择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节假日停车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节假日停车问题的诱因.研究表明,到达时间和逗留时间是影响停车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出行者对道路环境越熟悉,对停车情况越了解,出行方式越复杂,停车选择行为越多样. 相似文献
12.
基于NL模型的节假日绿色出行行为研究 《山东科学》2017,30(1):76-81
针对节假日出行行为的特殊性,利用2014年北京市节假日出行行为调查数据,构建了节假日绿色出行行为Nested Logit模型。通过筛选影响节假日绿色出行行为选择的显著因素,建立了节假日绿色出行行为NL模型的层次结构,分析了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拥有小汽车、是否拥有自行车、居住方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出行费用是影响节假日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否拥有小汽车、是否有同伴和出行目是影响节假日绿色出行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出行者对车内拥挤度的评价往往不一致,文中利用随机系数 Logit 模型对拥挤度 影响参数进行研究. 考虑到心理因素对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具有影响,文中研究加入了出 行者对出行舒适性要求这一潜在心理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随机系数 Logit 模型比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随机系数 Logit 模型的效 用函数中,车票价格和车内时间的系数为非随机变量,但车内拥挤度的系数为随机变量, 且受到出行者对出行舒适性要求和车内时间的影响,出行者对出行舒适性的要求越高,车 内拥挤度对效用的影响越大,随着车内时间的延长,车内拥挤度对效用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国内外对沥青路面疲劳方程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室内疲劳试验的结果,没有很好地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不同环境地区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是有很大差别的.为此,利用先前建立的沥青路面结构行为方程,从新的角度考虑现场疲劳方程的建立,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给出沥青路面现场疲劳方程的环境因素影响系数(函数),为在路面疲劳分析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支线航空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支线航空客源及出行特点,确定了支线旅客出行选择交通方式的属性值及权重,建立了出行选择的综合效用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支线航空的目标客源群体,为发展支线航空提供决策依据;并以实例分析论证了文章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并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18.
从流体运动的浅水模式的非线性方程组出发,严格证明了在静压近似条件下,控制水波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无行波解的结论;通过对物理机制的分析,补充了使此方程组存在行波解的几种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出行行为的郑焦城际公交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分析郑焦城际公交乘客的个人属性和出行信息,选择灰色模型对客流进行建模、预测和精度检验,得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98%,精度为96.02%,较好地满足了精度要求。该研究为郑焦城际公交的组织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