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昊 《安徽科技》2013,(12):6-8
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促进和发展科普产业的政策也随之更加需要健全和完善。。在《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均明确提出了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全面贯彻《科学素质纲要》,将促使科技馆不断完善科普设施,丰富科普展览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培训与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1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扩大科普作品的社会影响和传播范围,向社会推介一批科学健康、品味高雅的优秀科普图书、影视作品和期刊,中国科协科普部于2013年5月30日至12月31日组织开展"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动。2013年5月30日至7月14日为作品推荐期。其后将经过作品评议、作品推介,于9月全国科普日期间公布优秀科普图书目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近年来,安徽省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普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科普传播形式多样,科普活动内容丰富,公民科学素养逐步提高,全省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普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举办的第六届科技活动周的隆重开幕,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普(技)宣传周”将在全国各地相继拉开序幕。这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后的第一个科普(技)活动周。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精神,确保实现"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农业部共同开展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印发《2013年农  相似文献   

7.
李军 《天津科技》2014,(7):37-38
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如何进一步认识、推动、强化科普教育,是当前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命题。就《纲要》的定义、理念,科普教育中科技实践活动的特点,必须把握的原则和科学评价,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明确教师责任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客观梳理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实施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日前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榆林科技》2008,(1):85-87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发[2006]7号),“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既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次大好机遇,又为我们用科普支持新农村建设指明了主攻方向,将全面调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广大城乡形成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月4日,中国科协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会见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巴音朝鲁一行并进行座谈。签约仪式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吴海鹰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吉林省政府与中国科协将通过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工作,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责任,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和支持制度,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吉林省到2015年实现本辖区公民具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2006年3月21日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对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战略规划,《纲要》中多处提到了有关科普教育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本论述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重点对加强科普教育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0,(12):22-23
北京 建立科普基地与社区合作的机制 近日,由北京市科委主办的“百家基地对接百家社区”签约仪式暨2010年科普年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如期举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普法》、《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全面实施《关于加强北京市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国科协2014年7—12月组织开展"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动。推介作品包括涉及天文、生物、科幻、地理、军事、机械电子、IT、综合、爱粮节粮等内容的优秀科普微博、科普微信公共账号、科普APP、科普微视频、科普图书、科普期刊。其中,1)科普微博、科普微信指以科学技术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机构账号;2)科普APP指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以科学技术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程序;3)科普微视频指由机构或个人制作、版权清晰、无知识产权纠纷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2月8日,中国科协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签署《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代表双方签约。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主持仪式。根据共建协议,双方通过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工作,使河南省到2015年实现本辖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3.78%,为实现到2015年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提供支撑。中国科协将加强对河南省全民科学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科技馆作为科普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启迪科学方法中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28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主持会议,承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任务的23个成员单位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  相似文献   

17.
从能力建设看科学素质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于2006年2月6日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行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安庆科技》2007,(4):39-41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为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参照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特制定安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10 年,中国科协科普部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确立的“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项目下设立了“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子项目(以下简称“ 研究生资助项目”),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在读硕、博士研究生进行科普研究专项资助。(有关该项目介绍与申请的信息请见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3635728.html)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太原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办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科普组织体系建设,加快科普场馆建设,加大科普投入力度,组织开展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