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合成及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后,我们采用固相合成法来制备纳米氧化锌,并对其提出了改进.通过在固相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出了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的氧化锌.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用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分散性.结果表明,改性后产物的分散性得到了显的改善,较之未改性样品,其吸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随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酸和醋酸锌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制备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进而在微波场辐射分解,得到产物纳米氧化锌。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纳米氧化锌为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8nm。  相似文献   

3.
低聚丙烯酸钠用于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低聚丙烯酸钠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对6种不同的分散剂分散效果的比较,研究了低聚丙烯酸钠改性纳米氧化锌水分散性体系的稳定性;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水分散体系的形貌。结果表明,低聚丙烯酸钠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水分散性体系的稳定性比其它分散剂分散效果好的多,其水分散性体系的形貌为单包敷结构的珠链状纳米粒子;同时认为低聚丙烯酸钠改性纳米氧化锌水分散性体系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即纳米胶粒间的排斥力、低的表面张力、高的空间位阻,并提出了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4.
用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锌前驱物,研究了外电场条件下前驱物结晶为纳米氧化锌的特征.以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表征.测试了纳米氧化锌极化产物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外电场条件会明显影响氧化锌的结晶度和显微形貌,并调控氧化锌的极性生长.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纳米氧化锌在391 nm处的紫外荧光光谱增强,且略有蓝移.电场极化对氧化锌抗菌性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极化电压为1.5 kV时,氧化锌极化试片具有最大的抑菌圈宽度(4.65 mm).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锌粉体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Zn(NO3)2.6H2O和NH3.H2O为原料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锌粉体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pH值、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产物质量的影响 ,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用XRD、TEM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为六方晶系 ,呈不规则柱状结构 ,平均粒径在70纳米左右 ,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Zn(NO3)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粒度大小、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5h时,所制的纳米氧化锌的产率最大.用不同的表面改性剂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粉体不再发生团聚.图6,表7,参5.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锌的表面修饰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平均大小约为10nm)的纳米氧化锌,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TEM)手段进行了表征.以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span-60)、油酸、月桂酸钠和氟碳((C—F)x)为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修饰,将修饰过的纳米氧化锌添加到液体石蜡中,使其质量分数为0.5%,进行沉降实验.用傅里叶红外线光谱仪(FT-IR)对表面修饰过的纳米氧化锌进行分析,用Falex-6型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钢球的表面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液体石蜡中加入修饰过的纳米氧化锌,其摩擦系数及钢球的磨损程度均大大降低,其中经含有羧基的油酸修饰的纳米氧化锌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最好,抗磨减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乳化-超声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利用乳化-超声法在常温下制备了多种粒径的氧化锌纳米微粒,并讨论了煅烧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浓度配比对颗粒大小以及结构的影响.XRD物相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具有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从TEM上来看,氧化锌纳米微粒直径大都在10-85 nm之间,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ZnO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呈球形.TG-DTA表明ZnCO3·2Zn(OH)2·H2O在300 ℃已经完全分解.同时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超声辐射均能明显改善纳米微粒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利用不同的镧盐分别与草酸进行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稀土金属配合物草酸镧纳米晶体,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电子衍射法(ED)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nm的纳米晶,产率为92.8%.改变反应物、反应物配比、掺入惰性物质、加入微量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研磨不同的时间等固相反应条件对合成纳米晶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粒径分布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性,以硅烷偶联剂KH-570,分散剂BYK-163和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沉降率、FTIR和SEM等表征评定方法,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H570能够对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并且效果优良.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30min左右,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料中,涂料各项性能都有较大改善,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硫代硫酸钠制备实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硫酸钠和硫化钠、碳酸钠在室温下制备硫代硫酸钠是一个传统实验,但该实验存在诸多缺点:实验过程中Na2SO3易结块、易发生倒吸、整个实验时间长、产率低等.该文实验研究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实验条件,解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 制备亚硫酸钠的传统工艺原料是纯碱和烧碱。本项研究试图以从天然碱中分离出来的芒硝并配以石灰来代替它。 1 反应原理在消石灰与芒硝共存的悬浮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首先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OH)_2+SO_2+H_2O=CaSO_3·2H_2O↓所生成的含CaSO_2·2H_2O细小结晶悬浮液,继续吸收二氧化硫,在介质呈酸性时,即转变成可溶性的亚硫酸氢钙而溶解,离解出的Ca~(2+)与溶液中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以柠檬酸母液、NaOH为原料,在乙醇存在下生产柠檬酸钠的新工艺,研究了结晶温度、乙醇用量和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生产工艺条件。新工艺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现行工艺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良寇氏法检测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3∶1和 5∶1)的抗菌活性 .结果表明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体内抗菌活性(ED50 )分别为 4 .0mg·kg- 1、4 .3mg·kg- 1和 0 .0 0 5 6mg·kg- 1、0 .0 0 6 8mg·kg- 1,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2∶1)的ED50 值分别为 6 .6mg·kg- 1和 0 .0 1147mg·kg- 1,单组分头孢曲松钠的ED50 为 10 .3mg·kg- 1和 0 .0 6 4 9mg·kg- 1;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对绿脓杆菌感染的ED50 为 8.2mg·kg- 1和11.2mg·kg- 1,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的ED50 为 16 .1mg·kg- 1,单组分头孢曲松钠的ED50 为 35 .4mg·kg- 1.提示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的小鼠有明显抗菌作用 ,且明显优于头孢曲松钠单组分和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以生产氯乙酸的废母液为原料,制备乙二酸钠和羟基乙酸钠的实验,并对反应机理、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次磷酸钠生产过程中磷化氢尾气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详细研究了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氧化PH3为次磷酸钠的最佳条件和有关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17.
建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ODS色谱柱(150mm×6.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相(23∶77),水相为pH5.0的0.005mol/L氢氧化四丁基铵和0.05mol/LKH2PO4水溶液;检测波长220nm。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分离度及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9.9%和100.4%,并可同时分离其中的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降解物B及其他相关物质。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含量测定,相比于中国药典(2010版)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含量测定的流动相有所改进,提高了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精精钠的快速测定。方法:碳酸氢钠出色法。结果:方法操作简单、检测迅速、重现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结论:此方法测定冷饮中精精钠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苄叉丙酮经次氯酸钠卤化反应为肉桂酸钠,酸化前用还原剂Na_2SO_3或NaHSO_3除去过量的次氯酸钠,产率达78%,纯度达95%,并用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使用还原剂提高产率和纯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差热—热重方法对甲酸钠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滴定分析技术分析了甲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研究发现:在甲酸钠脱氢制草酸钠的工艺中,加热速率和反应温度是影响草酸钠收率的重要因素。纯甲酸钠在253℃熔融,在330℃左右缓慢分解为碳酸钠、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草酸钠;高于400℃发生激烈的放热反应,甲酸钠脱氢转化为草酸钠;高于440℃,草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因此,为了高收率的获得目的产物草酸钠,需要快速升温,生成草酸钠的最佳温度为400~420℃,过度加热将导致草酸钠深度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