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确定铜矿(化)体的分布位置,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观测到磁异常。通过分析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解释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矿(化)体的赋存位置、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构造与岩体特征,确定了铜矿的分布区域与位置,经钻探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萤石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构造控矿特征明显。文章以武义盆地刺刀畈萤石矿区为例,重点探讨了控矿断裂规模、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变形特征等对萤石矿成矿的重要控制作用,揭示了相应的构造控矿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天山北缘早石生代构造混岩中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的首次发现,认为该带是一条高压低温变质带。本运用了现代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该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白山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构造成为该区最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通过对1:20万航磁数据向上延拓20 km、10 km、5 km、2.5 km来分析不同深度的线性解译构造、环形解译构造与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深部解译构造探讨其对金及多金属矿的控矿作用.此次研究发现北西向构造控制金多金属矿,是控矿构造.线性、环形断裂交汇及附近是金矿成矿的有利构造.区内大范围分布的玄武岩盖层受东西向基底构造控制,环形、线形构造发育,是成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在龙门山褶皱冲断构造的前锋带上,选取了一条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剖面进行磁组构研究.沿着剖面在不同构造部位的23个采样点中钻取了224个定向岩芯样品,所有样品均采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通过磁组构研究,在断层相关褶皱中鉴别出6种特征的磁组构类型: (1)沉积磁组构;(2)初始变形磁组构;(3)铅笔构造磁组构;(4)弱劈理磁组构;(5)强劈理磁组构和(6)拉伸线理磁组构.研究表明,大多数磁组构显示出弱应变特征,属于褶皱前夕的平行层缩短(LPS)的纯剪变形结果;在断层弯曲褶皱中的磁组构基本上都是弱应变的初始变形组构,背斜前翼比后翼应变略强,断层下盘没有显示出有限应变.断层扩展褶皱的三角剪切带是有限应变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的磁组构特征大致符合运动学模拟的预测结果.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在整个剖面上基本是一致的,主要为NW-SE向的挤压缩短,这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挤压应力方向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用花岗岩基的磁组构特征研究了滇西临沧岩石的形变特征,研究表明,临沧花岗岩基从西向东由磁化率各向同性向各向异性过渡,且各向异性度逐渐增大,磁组构的a轴和ab面走向从西向东由近东西向逐渐转变为近南北向。磁组构具有研究花岗岩构造的可行性,可以反映花岗岩基整体构造的形变特征,由此揭示了岩基中西部弱变形的东西向构造与东部边界强变形剪切带的近南北向构造。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石棉田湾地区地质背景的实际资料,指出磨西脆-韧性剪切带乃是控矿构造,它控制田湾矿田的展布,其派生的次一级构造控制了矿体方向。薄片观察结果揭示千糜岩是由原岩以硅质白云岩经剪切变形和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它有五种类型,即绢英白云千糜岩、白云石英千糜岩、绢英千糜岩、硅质千糜岩、石英绿泥千糜岩。硅质白云岩的变形作用产生许多特色的显微构造和石英C轴组构;而变质作用则以广泛的退变质为特征,二者密不可分,它们共同产生千糜岩和含矿石英脉。  相似文献   

8.
对渭河盆地北缘口镇断裂上盘黄土进行系统的磁组构特征分析。发现磁化率各向异性(AMS)具有典型压扁型弱变形,磁面理为主导因素,并控制磁线理。磁化率椭圆K_(max)方向等面积赤平投影与玫瑰花图解存在近正北向、北西西和南西三个优选方向。表明口镇断裂带上盘黄土磁组构特征指示断裂构造应力在130~55.9 ka至少出现三次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贵州天柱坑头金矿构造变形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柱坑头金矿床主要受层间构造控制,金矿体主要富集在层间滑动构造带.在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由于顺层差异性滑动,形成一系列的层间滑动构造.通过对坑头金矿控矿构造中变形岩石及石英脉体的宏观变形特征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控制金矿的层间滑动变形带以脆韧性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10.
费县控制金成矿构造主要是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它们与其它构造交汇而形成的构造结对成矿母岩的侵位定位以及所引起的含矿热液活动、矿化空间都起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使构造控矿模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牟乳金矿带构造分区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山东牟平—乳山(以下简称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方法利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对断裂带内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床(体)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区断裂控矿规律。结果本区控矿构造系统主要由近南北向容矿断裂和北西向构造条带组成;矿床就位主要受近南北向断裂与北西向构造带的联合控制,分布于其相交的构造结中;在每一良好的成矿段内,矿床的分布具近等距性。结论西泊地区为一矿床(点)赋存点。  相似文献   

12.
韧性剪切带的遥感影像特征反映出其覆盖层和基底构造的不同,指示深断裂在不同构造层的表现,通过显微组构的分析,笔者发现了糜棱岩的普遍存在,并初步确定了该带活动性质及其控矿区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西藏纳多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重磁异常特征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解释了重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矿(化)体的赋存位置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点,为利用磁测方法间接寻找铅锌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首次以天然岩石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压力下岩石磁组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应力应变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监测了试件在压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内部微破裂事件及变形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岩体(火成岩)样品,岩石磁组构对应力应变的响应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在压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的微弱增强,形状因子T值明显升高,磁化率主轴的快速旋转。本结果与前人利用人工合成的磁铁矿为载磁矿物的样品得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岩石磁组构变化与应力应变关系的深入研究及磁组构构造意义的解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南-华北大陆的碰撞和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形式非常相似,既发生了华南大陆向华北一侧的强烈的大陆俯冲、华北大陆向华南数百公里的楔入,又伴随有大陆块体的逃逸.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异常复杂,很可能与华北大陆的这种楔入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但对华南-华北大陆碰撞和华北向华南的楔入在中国东部所产生的深刻的板内变形效应,了解不多.研究安徽南部沿江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来探讨这种大陆碰撞和楔入在华南板内的构造效应.安徽沿江推覆构造带是扬子褶皱冲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台阶式逆冲为其构造特色.对其构造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建立了局部平衡构造剖面,计算了造山缩短量.安徽沿江推覆构造带以台阶式逆冲断层为其构造特色,这种推覆构造广泛、密集,根据平衡剖面方法计算得缩短率为55.9%.同时发现推覆构造对金属矿藏的控矿作用,这种控矿作用具有系统性和层控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矿区内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主构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矿区内主构造特征、含矿性以及矿床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进行了解析。并结合区域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对某铅锌矿床的找矿远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与房山岩体侵位相关的构造变形,变形包括岩体南侧的宏观S-C组构、岩体周缘的环形构造等,反映了岩体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底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宁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型走滑断裂系鲜水河-小江断裂系重要组成部分,演化历史悠久,构造变形复杂。为了进一步理清青藏高原东缘安宁河断裂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文中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与解析并结合构造岩磁组构对安宁河断裂带进行精细的构造变形研究,厘定了安宁河断裂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序列及其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中生代安宁河断裂带先后经历了印支晚期NEE-SWW向挤压作用下的早期具有左行走滑特征的韧性剪切和晚期韧-脆性密集劈理化构造变形过程以及晚中生代近E-W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低角度韧-脆性剪切三期构造变形过程;构造岩磁组构样品的平均磁化率具有强、弱磁化率2种特征,且构造岩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征,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型为主,构造强应变特征明显;最小磁化率主轴呈NEE-SWW向,即中生代早期的韧脆性变形受到了NEE-SWW向的挤压作用,但运动学分析结果反映出了后期叠加改造的特征。新生代安宁河断裂带整体经历了NWW-SEE向挤压作用下以左行走滑为主的具有自西向东扩展特征的三幕挤压走滑和两幕斜张走滑构造变形过程,奠定了安宁河断裂带现今两堑夹一垒的构造地貌。这为深入认识和恢复川滇南北构造带及其青藏高原东缘的形成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金矿是一个新型金矿床。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水金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控矿构造为区域性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早期压扭)、格尔珂弧形断裂(后期走滑)及与之交汇控制矿体群、矿体产状(配矿构造),为多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0东秦岭松树沟蛇绿橄榄岩结构构造及其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的橄榄岩结构构造及组构研究表明,该蛇绿橄榄岩主要经历了3期塑性变形的叠加改造,分别为洋盆扩张阶段以动态重结晶作用为主特征的塑变形、蛇绿橄榄岩块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过程中的高温塑性变形和蛇绿岩构造侵位过程中的低温塑性变形,反映了其特征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