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加权密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不同性质溶剂诱导下的垂直相分离情况.计算发现,对于具有一定相容性的等链长和等链节间相互作用能的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非选择性溶剂中,不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收缩,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溶胀,但不会发生垂直的相分离;在选择性溶剂中,混合高分子刷可以在溶剂诱导下发生垂直相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乙烯—氧乙烯两亲接枝共聚物 (PS-g -PEO)在选择性溶剂甲苯中的性质 .研究发现两亲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形成胶束 .而胶束的形成受浓度、温度以及两亲接枝共聚物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越高 ,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越小 ;分子中接枝链越短 ,其CMC值也越小 ;PEO含量越大则CMC值越小 ;而当PS -g-PEO共聚物分子量越小时其CMC值越小 ,胶束也越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洽平均场理论研究高分子溶液相分离,研究高分子溶液粘性单体相互作用参数χN与p体积分数相图,分别改变粘性单体间隔、溶剂尺寸研究其对相分离的影响。其结果是随着高分子体积分数p的增大,相分离临界值χN先降低后升高,并且整个相图不对称。减少高分子链粘性单体间隔,相分离临界值χN降低。增大溶剂尺寸,相分离临界值χN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洽平均场理论研究高分子溶液相分离,研究高分子溶液粘性单体相互作用参数χN与Φp体积分数相图,分别改变粘性单体间隔、溶剂尺寸研究其对相分离的影响.其结果是随着高分子体积分数Φp的增大,相分离临界值χN先降低后升高,并且整个相图不对称.减少高分子链粘性单体间隔,相分离临界值χN降低.增大溶剂尺寸,相分离临界值χN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分离法研究了室温下5~18个碳的正构醇助溶剂对甲醇与柴油的互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5℃下所考察的9种醇类助溶剂中8种可以促进甲醇在柴油中的溶解,形成稳定透明的混合燃料,十二醇的助溶效果较好;同时,测定了含助溶剂的甲醇柴油中甲醇含量对所得到的混合燃料油密度和运动黏度的影响,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混合燃料油密度和运动黏度均明显降低,以十四醇为助溶剂,甲醇含量不超过20%时能保证混合燃料的密度和黏度达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接枝在六面体和球形纳米粒子表面的聚电解质刷.研究了3价抗衡离子条件下,2种形状的聚电解质刷在不良溶剂中的相行为.通过对比三维相图、二维等密度图和刷高,分析讨论了2种刷的状态.结果表明,接枝表面曲率均匀与否,对其上的聚电解质刷相行为有很大影响.计算了聚电解质刷的链间关联函数,同时统计了3价抗衡离子的链内和链间关联作用,定量证明曲率不均匀会增强链间的关联效应,导致2种聚电解质刷的相行为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分子极稀溶液体系得到的高分子交联网络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了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对高分子交联网在溶剂或增塑剂中的溶胀及体系相分离影响.并对非极性高分子交联网的相分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状交联体系中溶剂的平衡浓度比线性高分子溶液的高;随着链的柔顺性提高,交联网的溶胀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小分子溶剂与高分子混合体系的溶液--液晶相平衡性质。研究发现,高分子链越长,形成液晶的极阴浓度越小;当高边节小于4.2时,体系不可能形成液晶。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下利用静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MEH-PPV共轭高分子在混合溶剂中的结构形态。结果显示,温度为25℃时甲苯/壬烷稀薄混合溶剂中MEH-PPV共轭高分子Zimm图有偏离直线现象出现,这表示溶液中存在少量的聚集结构。而温度为50℃时MEH-PPV共轭高分子Zimm图则呈直线状,这表示该温度下的甲苯/壬烷稀薄混合溶液为良溶剂。此外,还计算出MEH-PPV共轭高分子的单元分子量和单元长分别为260 g/mol和0.67 nm,进而由Kratky-Perod方程得到50℃下MEH-PPV分子链在混合溶剂中的持续长度lps分别为5.24 nm与3.68 nm,相应的Kuhn链结长lK分别为10.48 nm与7.36 nm,Kuhn链结数分别为1 329与1 871。  相似文献   

10.
正模拟良溶剂中环形高分子单链的结构与动力学特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文多等采用多粒子碰撞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耦合的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形高分子单链在良溶剂中的静态与动态性质,并与线形分子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环形高分子链内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线形链,即粒子排列得更加紧密;相应的均方回转半径也小于线形链,线形链与环形链的均方回转半径的比值为1.77;同时,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套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混合剂高分子溶液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个样品池增加溶剂吸收量、利用汽相pVT数据测量值并结合物料衡算求得平衡时的汽液相组成的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汽液相的误差小于5%。用该装置测定了丁酮/甲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丁酮/丙酮/PMMA两个三元系在308.15K下的汽液平衡数据。结果显示,由于甲苯的加入,丁酮在PMMA中的溶解性有了提高,而丁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和理论计算对盐/二元混合溶剂体系溶剂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推测无机盐离子—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和苯/乙醇二元混合溶剂体系中团簇分子的变化规律,并对可能存在的团簇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和TD-B3LYP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和激发能计算.得到无机盐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溶剂间的作用力,使多聚体构型逐步转化为低聚体,Ca2+、Li+、Cl-都可以提高荧光效率,含有NO3-构型的团簇分子不易发生跃迁且震荡强度皆为零.  相似文献   

13.
从统计热力学的角度出发,应用非线性群子统计理论,对高分子合金体系平衡态相分离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二元高分子合金体系的非线性群子统计模型,推导出该体系的相分离方程。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二元高分子合金体系的相图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模拟了若干文献中的相图,得到了与实际曲线相当吻合的理论模拟曲线。  相似文献   

14.
萃取精馏分离苯和环己烷的二元混合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溶剂萃取精馏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分离技术.通过一个简单实用的气液平衡实验装置考察了多个萃取精馏分离苯/环己烷近沸点体系的二元混合溶剂: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性能.结果发现,混合溶刑分离效果比简单溶剂更好,且混合溶剂存在最佳组成;当混合溶剂的摩尔比接近1时,其性能最佳;N,N-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溶剂是所有被考察萃取刑中最好的混合溶剂;另外还发现了优于文献报道的简单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微孔材料微观结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UHMWPE)微孔材料中的微孔结构是通过热致相分离方法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TIPS)形成的。TIPS过程涉及到聚合物-溶剂二元体系,二元体系的相分离过程对微观结构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通过UHMWPE 石蜡油二元体系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相图的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二元体系的相分离过程以及不同冷却速度下形成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用表面引发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RATRP,以CuCl2/Bpy/AIBN为催化体系,在硅片表面成功接枝聚合了一种季铵型离子液体.利用椭圆偏光、静态接触角测定、傅里叶变换衰减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光散射对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膜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离子液体膜表面的润湿性与离子液体的种类及取代基碳链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离子液体是全新的绿色溶剂体系被称为"未来的绿色设计者溶剂"。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在众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而引起广泛的关注。离子液体在分离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相平衡等热力学数据缺乏。叙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的相平衡,总结了这些混合物相行为的基本热力学规律以及对萃取分离过程的指导作用。结合研究工作,概述了相平衡与离子液体的关系,意在为离子液体的应用提供信息和数据。同时,对离子液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相转化法制备PVDF空气滤膜时,不同的单一溶剂,不同的用量及混合溶剂对PVDF空气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所成膜的风阻和孔隙率对PVDF空气滤膜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在65mL用量时所制得的膜与混合溶剂DMAc:DMF:NMP为15:16:17所制得的膜孔隙率分别为91.23%...  相似文献   

19.
A core-shell hybrid nanostructure,a hard core of single-crystalline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wires and a soft shell of brushes of poly (ε-caprolactone) (PCL),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ROP) on the surface of nanowires. Such special structures were proved by TEM images. Meanwhile, the thickness of polymer layers was measured. The chemical component and the grafted PCL quantity of the sample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TGA, which provides a simple and universal method 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