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婷 《科技咨询导报》2014,(13):136-136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去正确的学习这门课,已经逐步成为了教学中重点问题所在。因此,国家更应该通过教学的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专业合格人才来服务社会,这样对社会、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教学是一种最为直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去应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能力,努力做到向科技化、人才化转型的目标,更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邱学军 《科技信息》2012,(3):370-370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职钳工教学一直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对脱节、理论内容相对枯燥、实训动作单调易疲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就业教育,为适应社会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中职学校要与时俱进,这就对教研教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与买践一体化教学(简称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钳工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了钳工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钳工课教学质量的做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平面设计课程属于基础课程,但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来看,所培养出的人才与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笔者认为可采取短小精悍、生动易懂的微课去辅助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去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杨锋  苏玉珍  孙建莉  顾豪 《科技信息》2012,(13):290-290
《模具拆装实训》是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习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模具拆装实训课程的精髓,进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且要教学过程中要严把考核关,注重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更符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及市场的需要.分析中职汽车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抚顺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通过简要分析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现状,指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钳工实训是一种较为单调劳累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机械工种,学生在学习钳工实训往往存在积极性不高、实训效果不佳、教学质量较差等问题。为提高学生钳工实训效果,钳工实训要注重对学生钳工实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要注重学生钳工的实际操作,要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材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六根孔明锁制作为例,浅要探讨提高学生钳工实训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钳工是机械制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大部分是用手工工具并经常在台虎钳上进行手工操作的。其主要任务是,加工零件,装配、维修设备以及工具的制造和修理。随着机械工业的日益发展,钳工的工作范围愈来愈广泛,于是产生了专业性的分工。尽管钳工专业有不同分工的。但作为职高生来说,他们都必须掌握好钳工的基础技术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职高的钳工专业教育中,必须一手抓好专业技术理论的教学,一手抓好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科学地布置钳工工位,对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钢 《科技资讯》2009,(33):173-173
在技工学校钳工实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的理念树立和钳工实习教学细节的把握是提高钳工实习课教学效果,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钳工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项目教学法能解决目前工作与学习分离的问题,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最有效途径,是构建学习知识的最有效载体.<注塑模具设计>课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直接关系到模具设计与制逵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注塑模具设计>课的教学应用,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模具专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胡俊 《科技咨询导报》2014,(13):137-137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是对学生模具制造、设计、等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成为模具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该文围绕情境教学的意义,论述出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改革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局限,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是中职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发展中职教育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才能有效地推进中职护理教学的发展。现针对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发现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使高职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市场和专业的需要,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侯悦 《科技信息》2009,(12):141-141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发现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使高职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市场和专业的需要,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模具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具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最紧缺人才之一 ,抓住这一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紧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 ,搞好模具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创出专业特色 ,培养模具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及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从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考核制度、模具兴趣小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钳工实训是机械制造类专业重要的技能训练课程,在整个学习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内地新疆中职班(以下简称新疆班)学生钳工技能的提升,对中职学校为新疆培养机械方面的技术人才工作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的现状以及在钳工实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钳工实训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邹国荣 《科技信息》2012,(10):106-106
工程热力学是培养21世纪工科学生科学素质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结合多年从事工程热力学教学的经验,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探讨提高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度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以综合考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之成为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性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实效的若干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职酒店服务管理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了适应酒店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酒店积极与中职院校相互合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学徒制,为酒店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提升酒店的服务水平。该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现在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了解在当前中职教育酒店服务管理专业运用学徒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积极探讨有效策略,让现代学徒制在中职酒店服务管理专业更好的发挥作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希望可以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