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全面迅速发展,其中户外广告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城市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户外广告的作用,结合当下文化和户外广告的发展现状,以曲靖中小城市为例,从户外广告的效应与利弊、整顿与规范、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LED技术与城市文化等方面思考城市户外广告的规划设计与发展,探寻户外广告的发展之路。通过户外广告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服务城市生活,增强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弊端越发明显.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现状:传统建筑保护不当和过度保护、现代建筑存在千篇一律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筑伦理文化观等;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筑伦理道德、确定传统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发展地域性的城市建筑文化等建议.以益阳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多项措施,以期解决现有城市发展中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3.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公共文化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支撑,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尤其在促进农村城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距还很大,城镇化是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已成社会各界共识。要能够不断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吸纳就业发挥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必须要有系统谋划和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平台。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要把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阶段目标,重点推进“家门口”的城镇化,优化小城镇功能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做好小城镇生态文章,传承小城镇历史文化,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这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噪音等导致城市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简述当前中小城市交通现状的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对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城市广泛存在的交通问题,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应优先发展大城市,有的学者认为应以中小城市为主,还有学者认为应重点发展小城镇.本文运用一系列指标,对中国县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在集聚性、集约性、经济性等方面均优于中小城市.鉴于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必须走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大城市,同时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8.
四川的两次地震,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消防在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四川较多中小城市地处龙门山地震带上,随着这些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老城区的消防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一旦这些中小城市发生突发性事件,城市中的建筑群及建筑物周边的人群将遭到更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完善城市规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问题现存在着诸多争议。为此,在借鉴国外城市化模式经验基础上,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即重点打造都市圈,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大都市圈为龙头、中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规模等级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城市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和市场配置。在当前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下,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关系,中小城市与超大城市、大城市的关系,规模扩张与质量优先的关系,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解决好投入来源、城市群互动、质量效益转型和城乡统筹问题,将使中小城市走上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生态学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对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在我国中小城市建立高效的城市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解决中小城市道路交通难题的主要方法。本文总结了的国内外城市道路体系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的现状,对建立中小城市城市道路立体交通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俞君  张伦超 《科技资讯》2010,(19):246-246
本文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城区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借鉴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中小城市拥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市)将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促进县(市)域本地城镇化已是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对策,因此研究小城镇在县(市)域城镇化中的贡献问题十分急切.利用山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建制镇镇区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的连续统计数据,运用城镇化贡献率和贡献增长率2个指标,从全省、不同类型小城镇和不同类型县(市)3个角度分析了小城镇在县(市)域城镇化中的贡献及其变化,发现提高小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是县(市)域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县(市)的大型、特大型小城镇和全国重点镇,以及应继续关注县城偏离型县(市)的最大镇的发展,为山东省及类似省市制定县(市)域新型城镇化推进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严冰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9-14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的交通问题开始不断出现。城市规划、交通管理、道路建设、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以威宁市为例,深入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描述--以山东半岛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形理论是一种从自然或社会现象本身出发研究其内部规律的理论方法,优于传统研究方法对复杂现象进行的简化抽象,更接近于实际.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分形理论来解释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及特点,并进一步为区域城市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山东半岛为研究案例,利用分形理论的分维测算方法对城市规模分布进行描述,发现其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均衡。首位城市不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今后应进一步突出大城市的首位作用,稳中有升地发展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7.
赵连勇  徐之舟 《科技资讯》2010,(30):209-209
我国以工业和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三农"的利益,城乡关系失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与劳动力转化和建立农村小城镇而呈现的集聚型城镇化,要以产业集聚和空间布局规划为主要发展路径,为增添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应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核心,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  相似文献   

18.
政府大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战略及广西区域经济实力的壮大,为广西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广西小城镇发展亦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滞后、中心城市实力较弱、城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制约;适时抓住机遇,针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整对策,促进广西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是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城镇化经历了波动徘徊—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等主要阶段。当前总体上正进入城镇化中期的快速扩展阶段,但存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较大脱节、城镇化质量不高、大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扩散趋势加剧、城乡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及新趋势,应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先导的产业支撑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分工协调、城镇聚合轴和都市圈有机结合的战略布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优先发展特色镇、重点中心镇的“小城镇、大战略”,以科学分类考核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城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然遵循世界城镇化的共同规律性,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建国以来随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江西城镇体系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系列到系列化,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成长过程,城镇人口分布亦从主要见于小城镇转为现在以大、中、小城市为主,集中趋势很强,城市,尤其大、中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