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计算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日益向人们日常生活渗透和国际重大政治事件的双重驱动下,社会计算和信息安全这2个学科(群)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们的研究方向开始重叠。论文扼要阐述了社会计算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领域及方法,举例描述了其中的"情报与安全信息学"和复杂网络分析在信息安全若干新兴领域,主要是舆情分析和Web2.0安全方面的应用。这些例子表明社会计算等学科为信息安全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野、建模方法和处理数据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非常规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近年来网络虚拟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非常规安全问题,讨论了中国政府对网络虚拟社会的认识与态度的转变。最后,回顾了2004年以来王飞跃研究团队对数字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国家与社会安全内涵改变的思考及其科学应对方法的研究历程,认为基于ACP的社会计算方法是研究网络虚拟社会中非常规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的社会信息学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旨在对美国社会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参考。回顾了社会信息学的定义及其在美国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美国在机构团体、会议组织、杂志期刊几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社会信息科学在美国的教学与研究现状及经费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一个危害民生、涉及经济、政治、国家稳定与社会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损害了身体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由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纠纷、投诉和群体冲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使国家和民族失去生存条件和发展基础,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威胁甚至比传统的战争破坏更加可怕;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战争与冲突的导火索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危及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智能社会是以人机物的高度耦合为核心特征,以智能社会协同治理为核心治理模式,形成现代人到智能体的主体性转变,全面拓展人类的生物、时间和空间等存在属性的社会形态。智能社会协同治理是智能社会智能体充分调动各类智慧、技术、资源而形成的有机整合的治理模式,以解决智能社会的个体成员、运行规律、社会机构、治理模式、政策制定和伦理规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国内外学者综合运用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对智能社会进行建模,从协同治理主流理论、智能社会拓扑和协同决策优化等角度研究智能环境下的协同治理技术,发展了一系列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的机理与模型。近些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的范畴,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对智能社会协同治理的模型与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人类发展历史与核心社会特征演化趋势、数字社会向智能社会过渡阶段研究,协同计算的主要模型、方法以及协同计算在智能社会行为体“人机物”互动中的应用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和对比分析,凝练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分析各研究分支的特色和可能存在的互补性,最终给出该方向未来的潜在发展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全面展开,社会公正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国内社会学者以其独特的学科视角对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公正问题、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贫困问题与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权利义务法理学近十年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看 ,存在着功能性和结构性两大缺陷 ,已适应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由于社会权利分析理论更新了法理学的学科方法论 ,拓展了法理学研究的纵深 ,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更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 ,因此 ,社会权利分析理论应当成为新的法理学选择的学科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下的自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认知现象的交叉学科,现已形成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框架下的自我研究强调从社会、认知、脑神经三个层面上进行,而随着文化心理学对自我研究的深入,文化对自我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这三个层面。目前,自我概念产生的脑区定位、灵长类的自我意象、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等研究已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正成为企业议程的新重点。“地球公民”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越来越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观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新起与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二纬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行研究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依据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进程深入分析社会政策的构建要素,全面把握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不断改进社会政策中的缺失与不足,从而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社会政策,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社会政策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当务之急,也应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从1949年的26万增长到2016年的5282万,中国从解放初期积贫积弱的国家迈入了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在总结以往对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和考证相结合的测算方法,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科技工作者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每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政策背景的影响,探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发展脉络,展现了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染病信息学和症状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病信息学是管理和分析传染病相关数据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领域的数据收集、共享、分析和处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传染病信息学的核心技术和研究思路,及其在症状监测中的具体应用。症状监测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公共卫生监测措施,是传染病信息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领域和国际间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其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国家安全认知的基本演变历程;研究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安全在影响社会变革发展、塑造国家战略能力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科技评估在前瞻性预测、综合性比对和颠覆性分析等3类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大连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阐述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基地和团队建设为依托,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手段,以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力是实现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开展学术研究尚缺乏依赖的学科基础,社会影响力较低。通过科研评价,对一定时期内公安院校科研成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科学研究与公安工作结合的紧密度及科研成果转化程度,为监督、预测、调控科研管理活动及科研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对于学科建设能为其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科技研发、应用、服务活动中,创新性进展精彩纷呈,突破性应用层出不穷,人性化服务耳目一新。但作为人类活动,其中必然存在错漏、不端,因而需要揭露和质疑,通过反思和防范促进科学技术更好发展。本文遴选10件2018年社会关注度较高、颇具争议或负面影响重大的科技事件,以期引发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新兴生命科技领域中人-动物嵌合体研究意义重大,同时其在公众厌恶、对“非自然”和模糊物种界限的担忧、对嵌合体生物伦理地位的不确定、有损人性尊严以及滑坡论等方面存有巨大的伦理、社会争议,进而给当下法律规则和治理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认为,基于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不可否认的益处以及潜藏的伦理、社会争议,争议因具体研究类型而异,不应简单地允许或禁止一切嵌合体研究,而应采取密切监控、个案分析的适应性灵活治理策略。从法律与伦理规范、审查与监督管理、公众探讨与科学传播等多个维度提出治理策略相关建议,以争生命科技领域发展与伦理限制之二维平衡,保障该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分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和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一级学科,正面临良好发展的机遇期,思考和规划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理解学科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高校发展定位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安全是人们享受智能生活所带来的生活便利、质量提升的前提。基于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利用智能和泛在网络技术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综合实时安防系统,全面保障人类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生活安全,有望对人类未来智能生活的理念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智慧安防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前沿与趋势,介绍了智慧安防系统的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最后对智慧安防系统助力智能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