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文电影是英语语言教学,特别是听说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分析英文电影应用于听说教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探讨英文电影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和意义。研究表明:将英文电影作为听说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听力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听说课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与整体语言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的应用存在误区,并且其应用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本文探讨了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引入英文电影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以及如何在英语听说课上应用英文电影进行有效语言信息输入及输出的具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认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即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以及学习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使得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又存在一些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英文影视作品赏析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一种有效手段,原版英文影视作品中精彩的对白、真实的英语环境都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机会。重点探讨了英文影视作品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实施步骤,从作品选择、课前准备、课中指导、课后强化等方面阐述了英语听说教学的设计思路,以期通过英文影视作品赏析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听说课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该文提出了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在理解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分享环节提升学生的思维以及在表达环节深化学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听说课占据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听说课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菲  周安菊 《科技信息》2007,(20):247-247
本文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语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认为要提高学生听说水平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就得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及自信心,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培养正确听说习惯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还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丁伟一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2):90-90,87
突出能力、注重实用是英语专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但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泛读课上,多数老师只对课文、单词和背景知识进行精细的讲解,极少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果对泛读课进行重新设计,也同样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效果。本文作者通过革新泛读课堂教学法,适当增加课堂活动和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特点,尝试利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在目的语环境中对大学英语听说课进行全新的设计,强调知识的建构和学习者认知主体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对当今公共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介绍: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拿我们学院为例,从05年起就把单一的口语课和听力课合并成更为科学的听说课。很多专家和出版社也发行了一套又一套的听说教材。由此可见,听说结合的教学模式日渐得到肯定,也日渐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科学性。但从我们学校和其他一些兄弟院校的情况来看,听说是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1.
在广播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广播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音乐广播节目运营的过程中,音乐元素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广播节目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额,提高收听率,获得更多的受众,也开始采用融合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创新节目形式等手段来推动广播的市场运营。只有将音乐元素立足于受众需求之上,不断利用新型媒介手段和新颖的节目形式,紧跟时代步伐,音乐广播节目才能获得良好的收听效果,才能长久地运营下去。  相似文献   

12.
用表现不同情绪乐曲去诱发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结果发现,情绪可以随音乐的诱发而发生相应的情绪变化。根据心理生理互相作用的理论,在被试的大脑皮层上,随着乐曲情绪的展开、发展达到高潮时,会导致皮层上微弱的脑电信号,随着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能代表特定情绪的脑波出现。因此可以给青少年音乐教育,临床音乐治疗,提供心理生理的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虽然已经形成耳传面授的基本教育途径,但在计算机音乐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全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普通院校普及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声乐教学领域,为声乐教学提供测量声音质量的科学标准,使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可视、可听、可延续的新型声乐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如何借助数字技术调整歌者的状态和修正音准等视角着手,探讨在声乐实践中实施"数字化"教学的途径,以期运用数字技术对声乐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利君 《科技资讯》2014,(1):150-153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音乐作品信息的音乐作品个性化推荐及协同过滤方法的不足,通过分析音乐作品需求者的音乐试听数据及下载数据,并结合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挖掘模型,提出一种基于LDA-MURE模型的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音乐作品需求者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音乐属性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LDA-MURE算法可更高效地向音乐作品需求者推荐感兴趣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钢琴教学应重视正确读谱,重视对钢琴作品符号意义的准确把握;强调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与想象;对作品的理解需注重理性分析,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技术升华到艺术.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车载音乐环境下驾驶行为变化规律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国内外车载音乐对驾驶员心理负荷和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界定出驾驶行为危险度的定义.同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驾驶行为的三个指标,实现对车载音乐环境下驾驶行为危险度的评价.以驾驶员的心率变异性作为输入变量,驾驶行为危险度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基于心理负荷的驾驶行为危险度预测模型,并提出不同类型驾驶员收听音乐的建议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草原地区驾驶疲劳恢复的特性,利用MP15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器收集驾驶员在疲劳恢复阶段不同调节方式下的HRV信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MEAN、LF/HF和SampEn指标趋势分析,开展室内模拟驾驶疲劳恢复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调节休息和车外自由活动方式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表现为先加重再迅速恢复后波动的现象。2)长距离驾驶后,不建议驾驶员立刻采用听音乐或下车活动方式调节疲劳,车内安静休息更适合驾驶员。3)休息时间在20min左右时,相较于车外自由活动,建议驾驶员采用音乐调节休息方式;休息时间超过20min,驾驶员应采取多种方式调节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20.
Do blind people develop superior abilities in auditory perception to compensate for their lack of vision? They are known to be better than sighted people at orientating themselves by sound, but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is enhanced awareness extends to other auditory domains, such as listening to music or to voices. Here we show that blind people are better than sighted controls at judging the direction of pitch change between sounds, even when the speed of change is ten times faster than that perceived by the controls--but only if they became blind at an early age. The younger the onset of blindness, the better is the performance, which is in line with cerebral plasticity being optimal during the early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