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侧面碰撞过程中车门内饰板运动过程的分析,简化车门侵入速度,建立了一种基于质量弹簧模型的可以复现车门板上多个点运动的侧面碰撞台车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ADYMO软件的侧面碰撞台车-假人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表明,基于多点运动复现的侧面碰撞台车试验得到的假人伤害值与整车试验得到的假人伤害值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该台车试验方法可以很好地复现车门内饰板、座椅与假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该方法非常易于在工程上实现,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台车碰撞试验是约束系统开发的主要试验验证方法,基于某SUV的正碰台车试验,建立了乘员侧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介绍了约束系统模型中假人定位、座椅、安全带、白车身、气囊的建模方法,并用LS-DYNA软件进行计算,依据C-NCAP管理规则对假人伤害进行评分。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假人运动姿态、假人各部位伤害曲线与试验相比较吻合,各部位得分与试验基本一致,验证了约束系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车身结构对车辆侧碰安全性的影响,提取车身侧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对某款汽车设计了110组侧碰仿真试验,提取了关键位置的车身响应及假人伤害值,建立了车身响应与假人伤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逐步回归模型,并利用逐步回归模型的等效关系式获得不同位置的车身响应对假人伤害的贡献率,据此对车身侧面结构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试验验证可知,优化后的试验样车满足法规要求,为其他车身侧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侧面碰撞试验中使用较为广泛的Euro SID-2假人与最新研发的World SID假人进行了对比。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出发,其中静态对比主要对两种侧碰假人的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进行了比较;动态对比则是采用AEMDB的侧碰壁障,对分别装有Euro SID-2假人和World SID假人的同款车型进行了实车碰撞试验,并根据假人采集到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假人在伤害值和响应特性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依据ECE R129法规,针对某款儿童约束系统进行了侧面碰撞台车试验,分析儿童假人的损伤规律,并且探究侧面碰撞中儿童约束系统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假人年龄的减小,头部和胸部的伤害值呈增高的趋势。侧面碰撞中,头枕形状和材料刚度以及儿童约束系统与门板接触区的材料刚度会影响其保护效果。利用以上方法改进后有效降低了Q0假人头部伤害,头部合成3,ms加速度和头部伤害指标HPC(15)均降低20%,以上,满足法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款SUV车型约束系统零部件试验和侧面碰撞试验数据,建立了有效可靠的侧碰乘员假人伤害有限元模型;并利用THUMS人体模型替换假人模型进行乘员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THUMS人体模型可以形象、直观地对乘员可能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对于乘员安全保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概念设计方法,通过参照实车和仿真中侧围部件的一般侵入速度曲线和B柱的变形模式,提取了对B柱特定部位进行加载的三条简化的侵入速度曲线,并建立了B柱/假人的简化计算模型.研究改变B柱指定部位的侵入速度曲线,并以MADYMO软件为工具计算得到了27组假人的损伤值以及B柱的变形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减小B柱整体侵入速度、合理分配B柱各部位的侵入速度以及使B柱产生较好的变形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侧面碰撞中假人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PSM_Scaling的方法对某车型侧面碰撞仿真假人伤害值进行拟合,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侧面气囊点火时刻和泄气孔尺寸进行优化,改善假人胸部伤害情况.优化后肋骨压缩量最大值有所降低,T12弯矩Mx和T12力Fy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车试验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假人胸部得分提高了2.98分.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假人伤害值是最重要的结果参数。相同试验条件下,指定的车辆内的假人姿态是影响试验结果的最重要因素,而假人H点是假人定位的基础并最终决定假人姿态。HPM-Ⅱ是新一代H点测量装置,在不久的将来(10年左右)将取代原有的HPM装置。该装置是在第1代HPM装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优化改进得到的。对HPM-Ⅱ装置的结构、功能、操作规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第1代HPM装置,HPM-Ⅱ装置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逆向工程方法获得Q6儿童假人颈部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网格划分,得到具有良好细节和较高精度的颈部有限元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该颈部模型需要优化的材料参数,以真实假人颈部标定试验结果为基准,采用曲线匹配算法对相关材料参数进行正向和侧向标定试验,在2种工况下,对Q6儿童假人头部角度和力矩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空间缩减序列的响应面优化方法经多次迭代得到优化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模型较好地满足了Q6儿童假人颈部的标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火箭撬试验滑轨是一种大型地面动态模拟试验设备,火箭撬试验对滑轨的直线精度要求达到一百万分之一,因此对火箭撬滑轨的安装调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全站仪及电子水准仪很难满足火箭撬滑轨对安装测量的精度要求,而激光跟踪仪的快速发展为高精度的直线测量提供了条件。本文运用激光跟踪仪对我国新建长达9 km的某火箭撬滑轨的轨道安装进行测量调试,现场试验表明激光跟踪仪完全满足对轨道安装的精度要求,对以后拓宽激光跟踪仪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款置于汽车后排中间位置的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模型,采用MADYMO与LS-DYNA耦合的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并对该模型进行滑车试验验证.首先对无扶手、面式扶手、杆式扶手以及面式扶手及侧翼相结合的4种不同类型的座椅进行侧面碰撞仿真试验,其次对扶手高度不同的座椅模型进行侧面碰撞仿真试验,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扶手能限制儿童乘员从座垫滑落而有效避免安全带约束儿童颈部造成的窒息死亡,侧翼能有效保护儿童乘员的颈部和胸部,侧翼和扶手组合式儿童安全座椅模型保护效果最好;扶手高度适中的座椅能对儿童乘员提供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某微卡汽车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假人的胸腔与头部指标大于法规约束值的问题,以原方案的侧面碰撞仿真分析结果与海湾地区的法规为依据,选取车门与B柱内外板厚度、防撞杆与B柱内部缓冲结构厚度和门槛内吸能盒厚度与屈服强度为随机变量,假人的胸腔、头部、腹部和骨盆为输出响应值,确定了响应面模型;结合可靠性理论、一次二阶矩试验方法、优化方法与响应面模型,对微卡汽车的侧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使输出响应值最优的随机变量的各项参数值,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使假人的各项伤害值均相应减少且小于法规约束值;提高了微卡汽车的侧面防撞性能;降低了侧面碰撞事故中乘员的致死率与致伤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颗粒法理论对压力容器试验和气囊静态离位摆锤试验进行模拟,验证了颗粒法模拟气囊展开过程的有效性.将颗粒法应用于乘员约束系统中气囊的展开模拟,建立正面碰撞台车有限元模型.通过假人头部响应的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颗粒法能够用于气囊展开过程的准确模拟,为乘员约束系统开发与仿真等工程应用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车辆安全性的车门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乘用车整车侧方碰撞分析,研究了车门板金件强度和厚度合理设计,以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使车门达到轻量化。对车门板金件不同强度和厚度方案的可变形壁障侧碰、侧壁柱撞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表明,车门板金件厚度和强度变化对柱撞安全性变化不敏感;车门中部加强板不宜采用过强结构;车门内板强度和厚度是影响车门侵入量的关键因素。目前,绝大多数车门通过板金件强度和厚度的合理设计,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车门减重10%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限元法的轿车发动机罩板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某型多功能乘用车为对象,结合材料替换与结构改进对该车的发动机罩内、外板进行轻量化设计,同时解决了实车碰撞试验中发动机罩铰链发生断裂的问题.轻量化设计的发动机罩板满足了静态刚度设计要求及整车耐撞安全性能,验证了轻量化方案的可行性.发动机罩内、外板的减重效果分别为46.38%和50.18%.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微穿孔板消声结构声学仿真计算过程中,微孔给有限元网格划分带来的困难,采用两种不同的简化方法模拟微穿孔板.其一将经典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理论与传递导纳法相结合,通过在穿孔板内外表面定义一组传递导纳系数表示微穿孔板;其二则计及板材料性能对吸声特性的影响,将微穿孔板转化为等价的多孔材料模型.分别运用这两种微穿孔板简化仿真方法对某高频双层串联微穿孔板消声器的传声损失进行仿真计算,并与阻抗管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微穿孔板简化仿真方法均适用于双层微穿孔结构,且能准确有效地预测其声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客车侧碰撞有限元建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有效开展纯电动客车侧碰撞仿真为目标,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整车骨架、覆盖件、动力电池包有限元模型以及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按照碰撞法规对车体后部(后轮后)位置进行了侧后碰撞仿真,分析了电动客车车身、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评价了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指出了电池箱门骨架刚度小、电池模块固定能力差、碰撞区侧围骨架缓冲吸能能力弱等影响安全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八边形截面逐级吸能梁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建立了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台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制订并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壁厚的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碰撞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建立八边形逐级吸能梁的耐撞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遗传算法,以八边形逐级吸能梁壁厚为变量,对该吸能梁耐撞性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一组耐撞性较好的八边形逐级吸能梁设计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用于车架耐撞性改进.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该八边形逐级吸能结构变形吸能均匀,能够更好地达到碰撞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桥梁实测冲击系数计算方法中,结果受检测人员主观判断影响较大、计算假定与实际工况存在偏差等问题,以低通滤波动、静分离法的核心思想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频域幅值谱比对滤波法用于桥梁冲击系数计算中的动、静位移分量分离。该方法针对动位移结果中静态分量受测试条件干扰程度低、冲击系数检测不需要信号实时处理等工程特点,通过比对多条动位移时程曲线的频域幅值谱结果,根据测试曲线频域幅值谱之间的相似性特点,自适应的确定滤波截止频率,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窗函数低通滤波法截止频率估计困难的问题。数值计算结果证明,此方法可准确地提取出动位移曲线中的静态趋势项,可作为桥梁真实静位移结果的良好近似。同时,此方法受试验车辆行驶速度、桥面平整状况、测试噪声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工程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