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肩负着文化育人、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传播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大使命,因此应切实抓好高校文化建设工作,为推进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应当营造尊重原创、崇尚创新和诚信守法的知识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和大批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对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强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必须创建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公共信息和人才培训服务,让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保障、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明确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思路和关键所在,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现中国梦就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这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文化强国,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要求我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奇迹"的创造源于"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的成功在于"中国之制"。用中长期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方式、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之制"独特优势的具体体现。媒体融合是传媒业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未来的媒体融合应坚持新发展理念,重塑媒体融合的新思维,坚持媒体形态的"大融合"和媒体功能的"智融合",追求媒体融合发展的质量、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通过体制机制变革,从收入、消费倾向和供给结构三个渠道同时发力,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的充分释放以及国内供求适配性的提高,在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国内和国际循环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需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两方面入手。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科技创新置于各项规划任务的首要地位,应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尊重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旨在激发人才创新的体制机制等,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5.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大学是主阵地,实力较强的地方高校也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文针对我校应用型"卓越班"和学术型"挂榜班"运作模式,对地方高校拔尖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反思,以期为我校及同类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人才建设势必被摆在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该是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并擅长创意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项目实施,还掌握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基本素质应该呈现为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的能力结构和理想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的思想贯穿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随着各家各派对"和而不同"思想认识的深入,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并且不断地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认同。今天,"和而不同"思想对解决文化价值冲突,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世界,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提出,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实现"质量强国"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本要求,"制造强国"与"质量强国"建设需要文化支撑。工业文化和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质量文化是工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业文化与质量文化需要协同推进。文化建设需要取长补短,要树立规则意识,大力弘扬工业精神,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是质量提升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党建是高校党建的新领域和民办高校发展的强大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文化强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挑战的应对,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文化强国是民办高校党建的新视野。文化强国视野下民办高校党建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等新使命。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些新使命,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些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也是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要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是关键,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价值,及时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积极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该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例,分析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短板,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探讨了建设"文化强国"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新的契机和挑战,指出图书馆应以高度文化自觉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阐述了通过建设文化强国应使公共图书馆惠及更多百姓的问题,从机制体制建设、服务内容创新、图书馆新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近来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关注。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撑,值得反思。在分析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基础科学研究的新特征,研究认为建设科技强国呼唤高质量地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政策和管理,特别是需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的厚积、交叉互动、人才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各大城市竞相制定吸引人才计划,上海也提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政策实施后,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人才聚集水平和创新能力如何?未来又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强化了人才强国的国家基本战略方针。对接国家战略,上海针对人才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自2015年"人才20条"出台后,人才吸引政策不断升级,"人才30条"、"人才高峰工程"、2019年的户籍审批权下放……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史和革命史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传承渠道.红色文化因其独有的革命内涵,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与艺术类高校党建融合的路径的研究发现,红色文化与党建活...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7,(10):10-11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认识民族文化同经济建设、自主创新的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资排辈这种陈腐做法与"德才兼备、能绩双优"的用人标准相违背,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对于我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危害。它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要破除论资排辈的现象,可以从挽留人才、储备人才和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创新在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创新的灵魂和主要表现形式,则是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的文化属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十八大以来将"文化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契机,对知识产权文化功能及特征进行剖析与探讨,并针对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设和培养知识产权文化的制度保障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进程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也是高校党建的时代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把文化传承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项职能之中;要把提升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管理理念作为文化传承创新与高校党建共建共荣的结合点: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阵地,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使高等教育质量在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