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从马六甲蒲桃果实中寻找化学成分,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 马六甲蒲桃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 对照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 山奈酚-3-O-α-L-鼠李糖(2)、异鼠李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4)、槲皮素-3-O-α-L- 鼠李糖(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7)、杨梅素-4''-甲醚 -3-O-α-L-鼠李糖(8)、6,8-二甲基乔松素(9)、乔松素-7-O-β-D-吡喃葡萄糖(10)、 stercurensin (11)、根皮苷(12)、3-甲氧基鞣花酸-3′-O-α-L-吡喃鼠李糖(13),4,5-二羟基-6-甲基-α-吡喃酮 (14)、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5)、反式肉桂酸(16)和苹果酸二甲酯(17)。其中化合物1~10为 黄酮,11和12为查尔酮,其中,化合物4、6、14、15和17首次从蒲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4、5、6、9、 10、13~17首次从马六甲蒲桃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马六甲蒲桃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1)、4-(对羟基苯基)-2-丁酮(2)、肉桂酸(3)、对羟基苯乙醇(4)、苯酚(5)、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6)、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7)、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8).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4、5、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色谱法从彝药丛枝楤木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确定为: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1)、山奈苷(2)、甘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4)、马钱子苷(5)、苹果酸乙酯(6).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常霞  陈飞  陈欣  王韬  张海艳  赵天增 《河南科学》2019,37(7):1090-1094
川续断皂苷乙[Dipsacoside B,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基-常春藤皂苷]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补充和纠正了文献1H NMR数据,明确区分该化合物13个羟基的归属,通过DEPT、1H-1H COSY、HSQC、HMBC等1D,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确定了化学结构与波谱特征.  相似文献   

5.
槐(Sophora japonica)豆荚用甲醇提取,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反相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β-槐糖苷(2)、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葡萄糖苷(5)、染料木素(6)、染料木苷(7)和槐属双苷(8)。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离得到,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罗汉果叶黄酮甙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汉果叶为原料提取黄酮,用溶剂萃取、柱层析、HPLC纯化等方法进行黄酮甙的分离和提纯后,采用TLC、HPLC、IR、NM R、M S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罗汉果叶含有2种黄酮甙,它们分别是: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甙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甙。  相似文献   

7.
以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竹节草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Ⅰ)、槲皮素(Ⅱ)、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po insettifo lin A 3-O-[3′″″-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其中化合物Ⅴ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和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中药藤梨的正丁醇部位进行了分离研究.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2-β-D-葡萄糖-1,3,7-三羟基-酮(1),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2),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3),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4),6-C-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5),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二甲氧基-酮(6),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7),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8).所有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根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洋地黄毒甙元-3-O-β-D-葡萄糖甙(1)、洋地黄毒甙元-3-O-α-L-鼠李糖甙(2)、坎诺甙元-3-O-β-D-葡萄糖甙(3)、坎诺甙元-3-O-α-L-鼠李糖甙(4)、齐墩果烷-12-烯(5)、羽扇豆醇(6)、奈皮菌素(7)、3α,11α-二羟基-20(29)-羽扇豆烷-28-酸甲酯(8)和熊果酸(9),其中,化合物1~4为强心苷类化合物,5~9为三萜或甾体类化合物,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应用正、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藜(Cheno podium album 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藜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槲皮素3-O-β-D-呋喃芹糖(1→2)-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2).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了抑菌试...  相似文献   

11.
灰毡毛忍冬皂苷乙{Macranthoidin B,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纠正了文献结构式错误,补充和纠正了文献~1HNMR数据,明确区分该化合物19个羟基的归属,通过DEPT、~1H-~1H COSY、HSQC、HMBC等1D、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2.
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层析方法从升麻(Cimicifuga foetida)的根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升麻醇(1);25-O-乙酰基升麻醇(2);升麻醇-3-O-β-D-木糖甙(3);12β-羟基升麻醇-3-O-β-D-木糖甙(4);25-O-乙酰基升麻醇-3-O-β-D-木糖甙(5);升麻醇-3-O-α-L-...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 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技术对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
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1)、 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2)、 槲皮素3-O-[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3)、 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4). 其中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新鲜霸王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的方式鉴出其结构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大戟醇(2),木栓酮(3),乙酰表木栓醇(4),西米杜鹃醇(5),α-菠甾醇(6),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7),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8)。化合物4,5,7,8为首次从霸王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2种石松属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筛选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化合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了体外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大于80%)给予药物干预,用Griess法检测了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以各化合物抑制NO释放的能力为筛选指标,评价了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乙酰基二氢石松生物碱(16)、对香豆酸甲酯(21)、豆甾烷-3-酮-21-酸(22)具有较好的NO抑制率,并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提示它们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6.
满天星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竹科花卉植物满天星(Gypsophila elegan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得到6 个黄酮苷化合物,分别为2″-O-α-L-阿拉伯糖异荭草苷(1)、芹黄素-6-C--7-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芹黄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3)、肥皂草苷(4)、芹黄素-7-O-槐糖苷(5)、异牡荆素-2″-O-β-D -吡喃葡萄糖苷(6).除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竹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化合物1显示出强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观察紫花地丁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脂多糖(1μg/mL)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格里斯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NO、TNF-α、IL-6、IL-1β的浓度,凝胶成像法检测细胞中iNOS、COX-2蛋白水平.结果显示,紫花地丁水提物、醇提物剂量依赖地降低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6、IL-1β以及其iNOS、COX-2蛋白水平.相同剂量(100μg/mL)的紫花地丁醇提物抗炎活性优于水提物.结果表明,紫花地丁水提物、醇提物可抑制脂多糖刺激的RAW 264.7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COX-2蛋白表达,减少NO、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蓝莓果实多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蓝莓果实多酚提取物对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以及NO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蓝莓果实多酚提取物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NO的分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NO分泌量逐渐降低; 蓝莓果实多酚提取物下调了iNOS和COX-2基因的表达; 参试的5个蓝莓品种果实多酚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有差异。【结论】蓝莓果实多酚提取物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减少NO的分泌,下调被炎症因子激活的iNOS和COX-2基因的表达,从而缓解和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樟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樟属植物香樟树叶的化学成分,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樟树叶提取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木脂素类化合物,4个为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8R,8'R)-3,3',4,4'-四甲氧基-9-氧代-8-8',9-O-9'-木脂素(I),槲皮素-3-Ο-α-L-鼠李糖苷(II),山奈酚-3-Ο-β-D-葡萄糖基(6→1)-α-L-鼠李糖苷(III),芦丁(IV),槲皮素-3-Ο-β-D-葡萄糖苷(V).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五加科楤木属药用植物云南楤木(Aralia thomsonii Seem.)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法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1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2)与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酶(apigenin-7-O-α-L-rhamnosidase,3)]和4个苯丙素类结构[3-O-咖啡酰奎尼酸甲酯(Methyl-3-O-caffeoylquinate,4),七叶内酯(Esculetin,5),滨蒿内酯(Scoparone,6),7-O-甲氧基-紫丁香基甘油(7-methoxy-syringylglycerol,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