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为了探究全球生态监测网络在过去30年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以1990年至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0 754篇文献作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生态监测网络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结果表明:(1)从1990年到2021年,生态监测网络领域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目前仍然是国际的研究热点。(2)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加拿大和英国,这些国家也是世界上生态监测网络建设较快的国家。(3)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美国林业局、俄勒冈州立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马里兰大学等,中国科学院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但文章影响力及国际间合作亟待提升。(4)当前主要关注点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森林、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5)未来潜在研究热点趋向于研究森林、土地利用、氮、碳、水等,研究方法趋向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晶  李娜 《科学观察》2024,(1):39-53
[目的/意义]揭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明确当前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研究领域的优势和不足,科学描述未来研究重点及总体布局,最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辅以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WOS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22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结论](1)英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攀升状态,中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平稳状态;(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研究的中坚研究机构,穆兴民、高鹏和冉大川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者;(3)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WOS数据库中的研究主题分别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诱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和黄河流域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及其黄河发育演化规律研究,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主题分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策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及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未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研究重点应集中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完善水沙...  相似文献   

3.
作为气候变化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城市,波士顿致力于加强气候韧性城市的建设,从建筑、交通、能源、沿海保护、极端天气事件应对、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着手规划提升城市气候韧性的战略举措,气候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波士顿是美国和国际上最早发布气候监测和评估框架的城市,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领导者和全球韧性城市建设的典范,其气候韧性建设的过程为我国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南冰冰 《科技资讯》2023,(18):231-238+256
为厘清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推进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近10年(2012—2022年)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研究领域的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发文量、作者、国家、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阶段性研究前沿,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发文量逐年增长,澳大利亚的Deborah Lupton发文量与被引次数均最高;美国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学者独立性较强,在该领域的研究中需要加强不同机构与国际上的合作。热点研究包括“大数据”“信息”“保护”“隐私”等。该研究有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WOS数据库和CSCD的全球喀斯特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全球喀斯特研究状况与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个人在喀斯特研究领域的科学水平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的Web of Science和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对1900—2017年收录的全球喀斯特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喀斯特研究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指标,中国、美国和德国排名前三;该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该领域发文量前5位的研究人员有王克林、熊康宁、王世杰、袁道先和陈洪松;全球喀斯特研究有影响力的期刊主要是《Journal of Hydrology》和《Carsologica Sinica》;全球喀斯特研究最主要的研究热点是喀斯特石漠化、贵州省、地貌、植被、岩溶、生物多样性等。中国在全球喀斯特研究中起主导作用,贡献量最大,但文章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娄岱金  苏玥  罗涛  赵国强  叶凡 《江西科学》2024,(1):27-35+111
为探究植物数据库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集SCI-EXPANDED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VOSviewer和Scimago Graphica文献计量软件和Origin数据分析工具,从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对2004年至2022年间发表的植物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在逐步上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Su Zhen,中国、美国和德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中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该领域的高产期刊为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发文量占比17.09%。热点高频关键词为database、identification、evolution、resource等。根据关键词聚类主题的不同,对植物数据库进行划分:生态数据库、药用植物数据、组学数据库和遗传资源数据库。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显示,prediction、expression和diversity等是近三年出现的突现关键词,可被看作植物数据库研究领域的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谢艳艳 《甘肃科技》2013,(24):88-92
运用文献计量法获取1990-2012年甘肃气候变化研究的机构、人员、主题、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近10年间甘肃气候变化研究文献增长显著,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气候变化特征、影响及响应是甘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主要有水资源、生态环境、冰川、冻土等,研究区域主要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等生态脆弱带为主,研究技术手段主要采用遥感、小波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为更全面了解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本文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SSCI 909篇)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1 951篇)收录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方面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国内外发文量趋势不同。中文发文量呈倒“U”型曲线,外文发文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全球范围内美国发文量最多,中国位居第二;国内外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2)学科交叉性较强。发文量最大的外文期刊为《Ecological indicators》,其他植物、环境、生态学、毒理学、经济学等跨领域的期刊突出了国际生态足迹研究的综合性与交叉性。(3)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内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估、足迹家族、经济环境关系等方面研究具有相似性,国内研究表明了中国的生态文明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最后,本文认为未来生态足迹研究可能侧重于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耦合、行业或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压力、可再生能源的生态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10年全球水土保持学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研究领域综述全球水土保持学科研究进展,为科研人员了解水土保持学科研究前沿与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4个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基于情报计量学,对2006-2015年全球水土保持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6-2015年全球水土保持研究文献产出相对集中在美、中这两个学科研究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水资源、地质学、工程和自然地理6个研究领域。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荒漠化及相互关系研究,土壤侵蚀建模与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是研究的热点。中国黄土高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区域重点热点。荒漠化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旱地发展范式(DDP)正在兴起。与气候、水力、风成、泥石流、植被覆盖相关的土壤侵蚀模型是土壤侵蚀研究预测及治理的主要研究模型与重要方法。模型、指标阈值、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是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的主要方法。【结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水资源、地质学、工程和自然地理是目前全球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6个主要研究领域。旱地发展范式,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荒漠化及相互关系研究,土壤侵蚀建模与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是研究的前沿热点。中国黄土高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区域重点热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愈发严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依据201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生态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关于入侵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SCI论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为入侵植物防治及入侵态势预测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显著提升了入侵植物的物候可塑性、种间竞争力、生长-防御权衡策略及沿纬度梯度的扩散速率,而降雨量上升、干旱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入侵进程的影响则存在多变性;全球化背景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导致入侵生态系统的响应更为复杂。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包括:(1)生物、非生物因子对入侵植物的综合效应;(2)本土、入侵植物对于多类资源脉冲的异质性响应;(3)气候变化下入侵生态系统的多营养级互作关系;(4)采用原位群落移栽的手段探讨入侵植物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全球水土保持研究热点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研人员了解水土保持学科研究前沿与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国际通用的4个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基于情报计量学理论,对2006—2015年全球水土保持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分析。统计发现,2006—2015年全球水土保持研究的文献产出相对集中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该学科研究发达的国家,内容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水资源、地质学、工程和自然地理6个研究领域。其中,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荒漠化及相互关系研究,土壤侵蚀建模与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是研究的热点。中国黄土高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区域重点热点。荒漠化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旱地发展范式(DDP)正在兴起。与气候、水力、风成、泥石流、植被覆盖相关的土壤侵蚀模型是土壤侵蚀研究预测及治理的主要研究模型与重要方法。基于模型、指标阈值、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评估方法是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锐  龚志起  杨娜  伍芮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8):1478-1486
为全面了解国际生命周期社会影响评价(Soc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的研究进展,探索其研究热点及趋势。选取Web Of Science的S-LCA领域文献,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样本文献的研究国家和机构、作者合作、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CA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发文集中分布于少数几个期刊,且期刊整体质量较高。国与国、机构与机构间的科研合作并不紧密,但在同一机构或相近地区,以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核心形成了作者合作网络群。通过对S-LCA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和突发性检测分析,可以发现未来S-LCA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是将着重于指标体系的统一与完善、多元化的模型开发、实际应用及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碳减排承诺、多灾种预警系统、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认知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吕媛媛 《科技信息》2011,(10):77-78
在当前全球背景下,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归结为各主要国家利益集团政治、经济、科技、环境与外交的综合较量。从公共管理的服务职能来讲,微观到地方政府应将应对气候变化列入城市化发展规划之中,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景观视觉评价反映了景观评价主体的风貌特征及给人的视觉感受。随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景观的生态性与视觉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景观视觉评价有关的研究逐步成为景观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本研究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得到1998—2022年中文和外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结合文献综述法梳理分析景观视觉评价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和发文作者机构等网络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与信息统计。结果表明:1)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的外文文献总量多于中文文献,1998—2008年WoS核心合集中外文文献发文量处于空缺阶段,2009年开始出现发文至2022年发文量呈波动式快速增长阶段,1998—2022年CNKI中文文献发文量呈现缓慢增长到较快增加的趋势。2)中文文献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热点侧重于对乡村、城市公园和风景区的景观评价与视觉分析,外文文献研究注重大尺度场地的景观生态评价和视觉影响力分析。3)欧美国家视觉评价体系、模式及学派的出现为景观视觉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景观视觉评价研究发展的过程呈现出融合多学科领域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更加清晰地了解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cn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 582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6.1.R2软件对2003—2022年绿色生态农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研究,从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发表的期刊、发文机构、作者情况及关键词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结果】2003—2022年年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论文共刊登在201种杂志上,其中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刊文数量(153篇)位列第一。共有500个发文机构,其中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发文量为539篇,位列第一。共有498位研究者,其中Wang Y和Li Y两位研究者发文量均为120篇,对绿色生态农业研究领域的贡献最大。共有534个关键词出现,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是soil(土壤)(111次),根据关键词聚类进一步显示,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土地利用变化”更感兴趣。【结论】目前国内研究者加强了对绿色生态农业的研究,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热点。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并试图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继续保持环境气候领域的主导权。日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既有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更有树立环保大国形象,掌握气候外交主导权,为本国环保产业开拓市场等政治、经济方面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Web of Science(WOS)的SCI-E及CNKI数据库中棉花黄萎病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学科分布、主要刊文期刊、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被引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绘制棉花黄萎病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和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WOS数据库中,棉花黄萎病研究文献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发文量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西班牙、土耳其和澳大利亚,中美两国发文量分别占42.88%和29.91%,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中,中国农科院发文量位居榜首,其次为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农业部和南京农业大学.发文学科主要分布在植物科学、农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和基因遗传学等领域.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累计发文量高达36.70%,其中植物病理学(9.81%)、欧洲植物病理学(4.43%)和植物病害(4.27%)发文量较高.在CNKI数据库中,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发文量居主导地位,分别占11.37%和9.25%,其次是河北农业大学(9.25%)和南京农业大学(6.94%).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占据了57.81%的发文量,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棉花学报,占总发文量的20.62%.在棉花黄萎病研究领域中,无论发表论文的绝对数量,还是排名靠前的核心作者占比和核心机构占比等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居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两个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研究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分子机理探索(基因表达)等方面.该领域突现强度较大的3大主题是抗病性、水杨酸和植物免疫,研究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构成了目前棉花黄萎病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揭示生物安全领域研究现状与学科交叉特征,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生物安全领域跨学科研究、学科资源分配以及科技决策支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对生物安全领域进行细分,并对生物安全领域及其学科交叉的特征、发展趋势、演化趋势等进行分析,梳理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演化趋势与学科交叉趋势,阐明不同国家生物安全领域的现状、特征、学科交叉趋势以及合作趋势。[结果/结论]学科特征方面,国防、食品与网络生物安全为新型生物安全,不同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倾向不同。学科交叉方面,公共、农业、混合与其他生物安全跨学科性稳步增长,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跨学科性程度高,跨国合作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交叉程度,且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英国这5个发文量排名前列国家的生物安全领域跨学科性随时间的推移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并试图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继续保持环境气候领域的主导权.日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既有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更有树立环保大国形象,掌握气候外交主导权,为本国环保产业开拓市场等政治、经济方面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