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现状,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5—2021年关于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论文,并利用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文献被引频次、核心作者与国家(地区)、学科分布及关键词进行分析,追溯探讨了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展概况及热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5—2021年间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总发文量位居世界第1,但相关研究创新性仍需进一步提高;核心作者组内联系较紧密,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涉及环境科学、林学和农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养分循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向.未来应加强矿物肥对土壤碳循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5—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领域中文和英文论文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前者包括发文数量、文献来源、研究机构、作者、地域合作网络和高被引文献等,后者包括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热点突现词分析等。常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关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中文文献早于英文文献,二者发文量总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部分中英文文献来源于领域内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环境和生态等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较分散,而英文文献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中文文献的研究者较多,形成相对明显的合作子群,而英文文献发文者较少且以中国学者居多;中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是文献发表的主要力量。在热点突现词分析中,生态足迹的突现强度最高,表明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应加强水资源生态足迹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为更全面了解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本文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SSCI 909篇)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1 951篇)收录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方面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国内外发文量趋势不同。中文发文量呈倒“U”型曲线,外文发文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全球范围内美国发文量最多,中国位居第二;国内外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2)学科交叉性较强。发文量最大的外文期刊为《Ecological indicators》,其他植物、环境、生态学、毒理学、经济学等跨领域的期刊突出了国际生态足迹研究的综合性与交叉性。(3)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内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估、足迹家族、经济环境关系等方面研究具有相似性,国内研究表明了中国的生态文明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最后,本文认为未来生态足迹研究可能侧重于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耦合、行业或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压力、可再生能源的生态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谢艳艳 《甘肃科技》2013,(24):88-92
运用文献计量法获取1990-2012年甘肃气候变化研究的机构、人员、主题、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近10年间甘肃气候变化研究文献增长显著,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气候变化特征、影响及响应是甘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主要有水资源、生态环境、冰川、冻土等,研究区域主要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等生态脆弱带为主,研究技术手段主要采用遥感、小波分析等。  相似文献   

5.
以CNKI与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合集中2002?2020年Visual MINTEQ(VM)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从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和研究热点等方面整理、归纳并评述VM在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运用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1)发文量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最高,布-阿里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主要中英文发文机构,Gustafsson J P被引频次最高,作者间以国内协作为主;(2)VM在重金属形态研究中的使用热点主要包括:①模拟不同环境因子对水/土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形态影响,②模拟不同水/土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矿物的沉淀或溶解,③使用DLM、CD-MUSIC、NICA-Donnan等表面络合模型计算处理不同吸附行为;(3)VM将来还可运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生物体内重金属毒理性及大气中痕量金属络合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娄岱金  苏玥  罗涛  赵国强  叶凡 《江西科学》2024,(1):27-35+111
为探究植物数据库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集SCI-EXPANDED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VOSviewer和Scimago Graphica文献计量软件和Origin数据分析工具,从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对2004年至2022年间发表的植物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在逐步上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Su Zhen,中国、美国和德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中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该领域的高产期刊为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发文量占比17.09%。热点高频关键词为database、identification、evolution、resource等。根据关键词聚类主题的不同,对植物数据库进行划分:生态数据库、药用植物数据、组学数据库和遗传资源数据库。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显示,prediction、expression和diversity等是近三年出现的突现关键词,可被看作植物数据库研究领域的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生物质炭对土壤氮循环影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8—2019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 Space对年发文量、发文国家、机构、作者群体、共被引和关键词聚类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总结了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中文和外文文献发表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外文文献增长速率更快;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2个国家,但TOP20高引用率文献中美国占比较高;中文文献发表数量靠前的机构分别为河南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外文文献排名TOP10的科研机构中中国占7个;作者群体分析显示科研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相对较少;基于关键词聚类和突现词分析,生物质炭对土壤品质改善和土壤氮转化过程(矿化、硝化和反硝化等)的影响机制,以及氮循环中的相关微生物对生物质炭添加的响应,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气候韧性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缓解气候变化困局的优先事项,增强全社会的气候韧性是最现实和最紧迫的任务。通过探析全球气候韧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气候韧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方法/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以2012-2022年期间发表的文献为信息数据基础,对气候韧性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 2012-2022年间,气候韧性领域全球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际合作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中心度最高的国家是瑞典。发文量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机构是N8 Research Partnership。该领域主要以韧性、气候变化、适应力、脆弱性等为研究热点,生态韧性、适应力、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和适应力协同管理、降水、韧性评估、气温、社会生态系统、生计韧性、转型变革等是重点研究前沿,生态环境科学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更深层次了解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发展规律与前沿热点,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从文献基本特征(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学术版图、研究热点与前沿等角度对中国知网与Web of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2000—2021年森林小气候领域的2 77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近20 a来,国内外学者在森林小气候领域主要围绕研究对象(如冷杉林、次生林等)、研究指标(如树冠蒸腾、土壤呼吸等)、研究理论(如边缘效应、小气候效应)、研究方法(如逐步回归、旷场实验等)、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等)与生物因子(如树冠形态等)等6块学术版图进行研究;(2)第1阶段(2000—2009年)是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繁盛阶段,重点围绕森林对气象因子的改善作用等基础研究展开,第2阶段(2010—2021年)是对该领域的补充发展阶段,重点围绕森林与人的关系等应用研究展开,并与城市发展、人体健康等话题相结合;(3)该领域文献半衰期短(0.77—2.31 a),老化速度快,发展迅速.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发文量不少,但同时存在文献影响力较低等问题.未来几年的...  相似文献   

10.
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1981—2021年以专利质量为主题的1 200篇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软件,全面分析专利质量研究的现状、合作网络特征、学术热点与演进趋势。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专利质量研究的发文量与时间呈指数增长关系,近40年其大致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等3个阶段;高产与高被引国家形成了以美国和中国为核心的两大合作圈;高产与高被引机构形成了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六大合作圈,呈现出多主体、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特点;研究重点从专利质量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尤其是近年来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分析专利质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应关注的4个研究热点及其重点内容,为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绞股蓝的研究现状,以发现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中199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绞股蓝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5.7.R5软件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内容构建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筛选纳入中文文献2491篇、英文文献510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显示,研究机构和作者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论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谭华炳和朴香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绞股蓝总皂苷”、“绞股蓝皂苷”、“绞股蓝多糖”关键词中心性排在前3位。中英文文献分析显示绞股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实验等方面,成分分析、药效物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开发利用是今后的研究热点。结论 目前绞股蓝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科学合作网络分布松散,未来作者、研究机构之间需跨团体、跨区域增强团队间交流合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锐  龚志起  杨娜  伍芮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8):1478-1486
为全面了解国际生命周期社会影响评价(Soc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的研究进展,探索其研究热点及趋势。选取Web Of Science的S-LCA领域文献,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样本文献的研究国家和机构、作者合作、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CA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发文集中分布于少数几个期刊,且期刊整体质量较高。国与国、机构与机构间的科研合作并不紧密,但在同一机构或相近地区,以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核心形成了作者合作网络群。通过对S-LCA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和突发性检测分析,可以发现未来S-LCA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是将着重于指标体系的统一与完善、多元化的模型开发、实际应用及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以ArcGIS软件为支撑,探讨了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ES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8年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草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 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28.35万元; 不同土地类型生态敏感性均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不敏感.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期,由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减少,所以其生态环境受到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基于WOS数据库和CSCD的全球喀斯特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全球喀斯特研究状况与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个人在喀斯特研究领域的科学水平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的Web of Science和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对1900—2017年收录的全球喀斯特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喀斯特研究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指标,中国、美国和德国排名前三;该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该领域发文量前5位的研究人员有王克林、熊康宁、王世杰、袁道先和陈洪松;全球喀斯特研究有影响力的期刊主要是《Journal of Hydrology》和《Carsologica Sinica》;全球喀斯特研究最主要的研究热点是喀斯特石漠化、贵州省、地貌、植被、岩溶、生物多样性等。中国在全球喀斯特研究中起主导作用,贡献量最大,但文章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 Space构建国内外煤矿信息化研究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等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该领域研究优势、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国内煤矿信息化年发文量明显高于国外;研究人员、研究机构较多,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内高等院校,且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但发文作者、发文机构间仍缺乏紧密交流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等是国内该领域最新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6.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我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的2003—2021年间科研诚信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开展科研诚信研究的学者、机构和关键词热点等相关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在发文量方面,科研诚信领域文献数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直到2018年文献数量激增,科研诚信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研究机构和学者方面,科研诚信研究相对分散、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在热点关键词方面,我国科研诚信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在“学术不端”“诚信”“科技创新”等方面,并基于突现词分析了我国科研诚信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煤矿风险管理趋势特征,采用CiteSpace技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1997-2020年有关煤矿安全风险关键词的文献为数据源,围绕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演进趋势、关键词突现等内容,进行知识谱图构建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是煤矿安全风险的主要研究国家,中文发文量是外文的2.1倍,整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内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发文量最多,国外机构NIOSH发文量最多,但中外文研究者和机构缺乏合作交流。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在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将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研究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获取该领域的现状与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检索WOS数据库,利用Excel、VOS-viewer和CiteSpace提取和分析年份、期刊、作者、国家、机构及关键词等信息,并制作期刊双叠图,作者、国家、机构的合作关系网络图,关键词密度图及爆发检测图。共726篇文献发表在323种不同的期刊上,首篇文献在1982年发表;2009—2015年为发文高峰期,2016年发文量开始下降。来自51个国家中806个机构的3345位作者参与了文献的发表;其中美国(187篇)、德国(80篇)、意大利(57篇)发文较多,中国参与发表56篇文献。欧洲肿瘤研究所(11篇)是参与发文最多机构,参与发文最多的3位作者分别是Gebauer B.(12篇)、Biffi R.(11篇)、Pozzi S.(7篇)。这些国家、机构与作者之间合作关系欠佳。2017与2019年爆发出现的关键词分别是pneumothorax、pl...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针对Web of Science平台SCI-E数据库中2000-2018年"气象与大气科学"学科发表的"人工智能"主题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相关研究文献的出版年、国家和地区、机构、作者等指标的分布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主题文献发文数量增长趋势加快,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及影响力双双位居第一;中国发文量虽位居第二,但影响力有待提高。最后结合高频关键词、高被引论文和专家研判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大气科学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述  刘雨  王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4):5808-5816
近年来,智能建造研究受到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通过选取2000-2021年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智能建造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SPSS、VOSviewer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构建国内外智能建造研究领域发文量时序分布、发文机构、学科分布、研究热点演变的各类知识图谱。研究表明:1)国内外发文量逐渐增加,但国内相比国外存在明显差距。2)CNKI数据库中发文机构主要分布在高校和企业,WOS数据库中发文机构有国内外高校,跨国机构合作相对较少。3)国内智能建造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理学、工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国外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还涉及教育、心理学、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等交叉学科。4)国内外智能建造研究热点各有侧重,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热点都集中在人工智能与建造的集成应用。最后,提出国内外智能建造研究未来展望,以期为智能建造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