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4 氧杂 6 ,7 环硫庚基三甲氧基硅烷依次与二乙胺、气相法二氧化硅及水、氯化钯反应 ,接着用水合肼还原 ,合成了聚 4 氧杂 6 巯基 7 二乙胺基庚基硅氧烷钯 (0 )配合物 .研究了其在Heck芳基化反应中的催化特性 .  相似文献   

2.
4-氧杂-6,7-环硫庚基三甲氧基硅烷依次与二乙胺、气相法二氧化硅及水、氯化钯反应,接着用水合肼还原,合成了聚-4-氧杂-6-巯基-7-二乙胺基庚基硅氧烷钯(0)配合物。研究了其在Heck芳基化反应中的催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2.5一二(2-甲酰基苯甲氧基)噻吩与丙二胺反应制备了一种新的希夫碱大环L,L为7,11一二氮杂-3,15一二氧杂-4.5:13,14-二苯并-20-硫杂双环[15,2,1]-7,10,17。19-四烯。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大环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聚-4-氧杂-6,7-双二苯膦基庚基硅氧烷铂配合物,研究了其在碳-硫键形成反应中的催化特性.在标题化合物和无水碳酸钠存在下,巯基化合物与卤化物在丙酮中回流能高产率地生成相应的硫醚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聚-4-氧杂-6,7-双二苯膦基庚基硅氧烷铂配合物,研究了基估碳-硫键形成反应中的催化特性。在标量化合物和无水碳酸钠存在下,巯基化合物与经物在丙酮中回流高产率地生成相应的硫醚。  相似文献   

6.
以2,5-二羟基-1,4-二噻烷为起始原料,经立体有择反应和利用保护试剂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合成得到(2R,5R)-5-羟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1R,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酯(I)、(2R,5R)-5-乙酰氧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1R,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酯(Ⅱ)和(2R,5S)-5-(6-氨基-嘌呤-9-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1R,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酯(Ⅲ).经过1H NMR和质谱及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Ⅱ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533 O(1)nm,b=1.453 5(1)nm,c=2.354 7(1)nm,Z=4,V=1.824 2(4)nm3,Dc=1.174 g/cm3.最终可靠因子R1=0.072,wR2=0.063.分子中共有两个环,5个手性中心,六元环呈椅式构象,五元环呈信封式构象.  相似文献   

7.
以2-氯甲基-3-苯并喹啉甲酸乙酯(1)为底物与α-萘酚、β-萘酚反应经“一锅法”合成了中间体2-(α-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a)、2-(β-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b)。化合物2a,2b在Eaton′s试剂作用下合成两种新型六环稠杂环化合物萘并[2′,1′,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7(14H)-酮(3a)和萘并[1′,2′,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15(8H)-酮(3b)。化合物2a,2b发生分子内傅一克酰基化闭环反应,所合成的新化合物2a、2b、3a、3b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以2,2',2″-三氯乙基胺盐酸盐、咪唑或苯并咪唑为起始物,经中间产体-氮杂三咪唑1、氮杂三苯并咪唑2,继而在高稀淡条件下采用"一锅法"合成了笼状氮杂三咪唑鎓环番3、4、笼状氮杂三苯并咪唑鎓环番5;经IR和1H NMR、13C NMR,MS谱表征了环番3、4、5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硫酸汞或硫酸汞-硫酸催化影响下,将3-(1'-羟代环己基)两炔-2-醇-1(Ⅰ),4-(1'-羟代环己基)丁炔-3-醇-2(Ⅱ)及4-(1'-羟代环己基)丁炔-3-醇-1(Ⅲ)环化,分别地制得了1-氧杂螺环[4,5]癸酮-3(Ⅳ),1-氧杂-2-甲基螺环[4,5]癸酮-3(Ⅴ)及1-氧杂螺环[5,5]十一酮-4(Ⅵ)。 用Baeyer-Villiger法对环化产物实行氧化降解,得到了一种酸,此酸的各种性质和特别合成以用作比较的可靠样品,1-羟代环己基乙酸一致。 环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及其它化学性质符合对这些化合物所拟定的结构。这些结构的验证,特别是其中羰基位置的确定,有助于弄清环化历程的概况。它包含着炔二醇中α-第三醇羟基的1,3-移位而形成α,β-不饱和酮,继之以通过羟基部份对双键加成的环化而导向杂氧螺环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报导1,2,3-三取代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顺-1-甲氧羰基-2-对位取代苯基-6,6-二甲基-5,7-二氧-螺-[2,5]-4,8-辛二酮与苯硫酚的反应.生成产物4 和5,产物4 经IR、MS、元素分析及1H、13 CNMR等确定其结构为β-甲氧羰基-γ-苯硫基-γ-对位取代苯基丁酸苯硫酯;产物5a经IR、MS、元素分析、1 HNMR等确定其结构为α-苯硫羰基-β-甲氧羰基-γ-对甲苯基-γ-丁酸内酯.并讨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氧氯丙烷,不经过预先聚合,直接与三乙醇胺反应,制得交联的氮氧杂冠醚型聚合物.研究了这类聚合物与二乙基锌配位催化酮的硅氢加成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芳香酮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3种双(二甲基硅基)取代的含硅单体化合物,即1,4-双(二甲基硅基)苯、4,4′-双(二甲基硅基)联苯、9,10-双(二甲基硅基)蒽,并将上述化合物分别与4,4′-双(乙炔基)联苯在RhCl(PPh3)3/NaI催化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相应的硅桥联共轭聚合物.进一步对聚合物单体的光物理性质研究发现,由于硅甲基对构型的影响,聚合物对单体均呈现一定的荧光增强现象.利用对硝基苯胺作为淬灭剂,聚合物在淬灭剂极低浓度时(10-6 mol/L),依然具有良好的淬灭性.  相似文献   

13.
以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POSS1)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与乙烯基二茂铁反应,合成了八取代二茂铁的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POSS2),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H-NMR, 29Si-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对RhCl3催化硅氢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2‐甲氧基苯基)膦作为配体时,RhCl3能有效地催化硅氢加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当温度达到100℃、反应5 h、三(2‐甲氧基苯基)膦与RhCl3催化剂的比例为5∶1时,转化率最高,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并考察其对Karstedt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氨基、羧基、烷基等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有抑制作用,而含硅基官能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则可提高Karstedt催化剂催化活性,同时提高了β加成物的选择性.当催化剂用量为0.5‰,7a配体含量与 Karstedt (0.5‰相对苯乙烯)的比例为6∶1,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团的三芳基膦配体对RhCl3催化硅氢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2-甲氧基苯基)膦作为配体时,RhCl3能有效地催化硅氢加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当温度达到100℃、反应5h、三(2-甲氧基苯基)膦与RhCl3催化剂的比例为5∶1时,转化率最高,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1-己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为模型反应,研究了碳硅烷树形大分子-铂络合物对于不饱和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n(N)/n(Pt)比值、温度、树形大分子代数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催化剂n(N)/n(Pt)比值的增大,催化活性逐步降低,活性高峰处于n(N)/n(Pt)值为2~4之间。硅氢加成产物以β-加成产物为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Ni(dpm) 2 Cl2 —CuCl(dpm为Ph2 PCH2 PPh2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聚氢甲基硅氧烷(PHMS)硅氢加成的催化性能 ,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Ni—Cu催化体系对MMA与PHMS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 .硅氢化接枝率可达到 5 0 % .在硅氢加成反应的同时伴随有MMA的热聚合反应发生 .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 ,反应速率加快 ,接枝率相应增高 ,MMA的热聚合则相应减少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 ,但MMA的热聚合也随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将光敏基团C1直接键连在聚硅烷大分子上,用3种方法合成了含氯聚硅烷:①用硅氢化反应将氯丙烯加成到聚硅烷上;②用含苯基聚硅烷中的苯环进行氯甲基化反应;②在Wurtz缩合反应完成后直接从反应体系中将端基含氯的聚硅烷分离出来.对产物分别进行了^1HNMR、FT-IR、GPC和XPS表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硅氢化加成及还原反应,将四烯丙基硅烷(G0)官能化,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考察不同的催化剂、溶剂、投料方式及温度对官能化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流动相、床层体积及流速对硅胶柱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氯谱(1H-NMR)对分离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H2PlCl6-C3H7OH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溶液式投料,滴加温度和后续反应温度已控制在0和35℃的条件下,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采用石油醚为洗脱剂,在床层为φ2.5 cm×35 cm,流速为2.0mL/min硅胶柱中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总收率达到70.5%:经鉴定,产物结构完整,与理论结构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