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信息种类繁多,媒介形态丰富,受众增加迅速并逐步细化,人们生活中的任何时间段都有媒体参与。受众的注意力变成非常珍贵的资源,大众传媒不断演变成"碎片"。阐述了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含义,分析了网络媒体受众的碎片化情况,探讨了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影响和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移动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消息频繁重传给服务器和网络造成的负荷,基于随机过程的更新理论,提出移动即时通讯消息重传模型来研究消息重传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消息重传数为1.22次,与重传模型分析结果1.25次非常接近,取得比同类型模型更好的描述能力.基于建模分析结果提出一种移动即时通讯消息重传改进机制,采用固定重传间隔,设置重传计数器控制最大尝试次数,相关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减少消息重传次数,同时又不显著增加消息传递时间.最后利用概率论中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分析消息重传机制如何影响移动即时通讯消息传递的总体服务质量,并给出调整重传间隔参数等服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5):117-123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对我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主体的影响力、利益实现迫切程度及利益需求和满足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和属性,并绘制出关系图谱,以期为开发我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提供指导.结论表明:1)以国家体育总局、地方政府和单项体育协会为代表的具有官方性质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非官方性质各利益相关者,意味着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行政干预力量强于市场导向力量;作为比赛主体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其利益诉求最为迫切,但他们的利益需求未得到满足,因为当前我国职业体育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获得与满足与其影响力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即影响力越大的利益相关者获得的利益就越多.2)依据权利性、合法性和紧迫性,将国家体育总局、单项体育协会、职业体育俱乐部和比赛主体人员(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作为我国职业体育"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将媒体、赞助商和地方政府作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将观众作为"潜在型利益相关者".3)绘制的我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关系图谱分为3层:"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处在核心层,对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最大;"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处在中间层,作用和影响较大;"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处在外围层,其作用和影响最小.我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治理工作应主要围绕核心层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展开,同时兼顾中间层和外围层的各类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的媒介生态观层级说,指出城市在微观层面是作为媒介的环境而存在的;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大众媒介受众的结构特点、媒介接触情况和媒介期待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兴城市的受众特点及由此衍生的媒介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介意志的体现者,公众代言人,在媒介、受众乃至社会之间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随着主持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日趋丰富,主持人风格要求日趋多样化.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采、编播合一的记者型主持人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和青睐.探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记者意识以及在节目制作与传播中的表征和意义.具有深厚素养和现代观念的记者型主持人是媒介与受众的双重选择.  相似文献   

6.
迅猛发展的大众传媒正逐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开展文化传播必须高度重视受众体验,使受众获得难忘的参与文化活动经历。最佳的文化传播能够让受众获得愉悦性强、精神亢奋、有遁世感、难以忘怀的体验。体验在文化传播及传承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体验不仅是文化传播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联接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中介。大众传媒开展文化体验传播,应选择感人文化精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受众参与服务。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是党的重要的执政资源之一.党使用新闻传媒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其执政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应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视野中,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与党的意志、与受众、与舆情、与事实的关系为参照系,解析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新闻真实性方面有着颇为严格的相同之处;对舆情的调查、分析是舆论引导的起点,也是舆论监督的起点;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必须善待作为引导对象的媒体受众(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的身份,尊重其知情权等民主权利,实施舆论监督,则必须善待作为监督行为的主体的受众(人民群众);两者在体现党的意志方面有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深度报道"曾经被一些新闻学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然而,70多年的新闻实践证明,深度报道的思想纲领不但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成为西方新闻业的主流价值取向之一。在当今的中国,电视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从业人员和广大电视受众的关注,并已成为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有力武器。这是电视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性反映,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传媒批判理论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视受众进行理论溯源和意指分析,有助于找出其对民生新闻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产生意义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有关的法规政策、改革传统体育经营模式、推广品牌战略、加快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建立体育与传媒为一体的运作模式等是保障和引导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运动视觉研究已经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较早的相关研究始于美国。研究表明:视觉信息策略与运动成绩关系十分密切,运动视觉能力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技能性竞技运动(如网球、足球、羽毛球、击剑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有较大影响。通过对Web of Science下载运动视觉研究相关文献索引资料进行分析显示:现阶段国外运动视觉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是运动视觉研究的主力军。对文献共引网络中关键节点文献分析显示:(1)专项运动能力(专业知识)是运动视觉的基础;(2)运动竞赛中选手的选择性预判能力是运动视觉水平的重要表现;(3)适度焦虑有利于运动视觉信息加工策略形成,促进运动视觉行为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个人作为传播个体的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增强,受众群体细分呈现为碎片化现象,同时也引发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人们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碎片化具有受众碎片化、媒介碎片化、内容碎片化、时空碎片化和行为碎片化五个维度的内涵。梳理基于信息传播的用户消费行为模式变迁,商业营销经历了大众传媒时代的AIDMA模式和搜索引擎时代的AISAS模式,信息碎片化时代的SICAS模式。SICAS模式更理解新的传播和营销生态.能够建立与用户行为匹配的行为消费模型,有助于提高企业商务营销活动成本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现了一个给受众"动"的空间,加强了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参与性,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思维已揳入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影像发展与人类生存互动的"林中空地"①。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传播理念给了广播极大的发展启发,充分研究新媒体资讯的丰富性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优质媒介人才,满足新兴受众群体的需求,创新广播节目的生产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广播媒体和新媒体日益融合,方可做强、做大广播传媒。对照广播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地市级广播传媒的发展遇到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唯有充分研究其内、外的双重掣肘,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机遇,用符合广播规律的融合效应生产具有贴近时代、贴近受众的节目,广播方可走上新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新闻传播的两极,“受众”与“传者”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受众”心理,总结归纳他们的新要求、新愿望,有的放矢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成为各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的角度观察或定义电视是技术媒体。其次从媒体的角度去认识电视,抓住本质看到技术媒体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何影响着电视与观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晓琴 《太原科技》2014,(11):14-15
介绍了传统媒介的现状,指出媒介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化,新兴新闻媒介显然有着明显的受众优势,得出高校媒介必须主动与新媒体合作,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相互借鉴,走向共生共荣的局面,数字化将是必然态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传媒娱乐化演变至今日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全民狂欢的盛世面具之下,却隐藏着哗众取宠的低俗现象,其不断吞噬着现代文明,消解人性和价值,将我国传媒界和大众带入了“娱乐至上”的怪圈,令人担忧和深思。基于传播游戏理论,采用受众视角,分析受众在我国传媒娱乐化进程中的作用和角色,解析受众的娱乐天性、娱乐时的心理感受和对娱乐趋同选择所产生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呼吁媒介从“软”“硬”兼施、“软”“硬”分流两个方面把握好传媒娱乐的度。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批判理论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视受众进行理论溯源和意指分析,有助于找出其对民生新闻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产生意义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