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和受众主体性的觉醒,受众对传播活动的参与变得尤为重要,大众传媒开始重视与受众互动,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式层出不穷,网络的出现给受众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参与方式,随后,手机为受众参与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互动方式,独具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受众参与传播活动的权利,值得我们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大众传媒凭借其特有的属性与功能,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民间舞蹈作为文化信息的内容之一得以广泛传播,民间舞蹈传统的传承方式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悄然转变。如何认清大众传媒语境下民间舞蹈传承的困境与优势,进而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播学界和民间文化学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呈现出一股媚俗之风。媚俗化传播正是对受众心理特征的一种片面认识和盲目跟从。不可否认的是,媚俗之风的盛行反映了当前我国受众在接受信息传播时的某些心理特征。本文主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媚俗化传播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大众传媒一直是集体记忆传承及延续的重要方式,而现代社会的多变性为安徽皖南地区的当涂民歌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阐释带来了新的挑战。大众集体记忆的判断偏差、"断裂性失忆"现象及"小众"群体失语等问题成为现阶段当涂民歌集体记忆缺失的重要表现。鉴于新时期大众传媒的传播优势,可通过再现文化记忆和再造传播语境两种方式重构大众对当涂民歌记忆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5.
互动广告能够让受众参与情境体验,同时产生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交互行为,该交互行为是其区别于传统广告形式的主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文化渗透的互动广告打破了传统广告单一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的单向性,大大推进了现代广告业的发展。文章归纳总结了新媒体和交互广告的定义、发展背景和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新媒体互动广告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新媒体互动广告的设计优势。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与社会文化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的方式进行,传播和积累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因为编辑的本质属性“集”正好满足了文化“积”这一基本特性的需要,编辑的参与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保证了文化积累的连续性,编辑过程也是文化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大众传媒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社会发展影响了传媒的发展,另一方面传媒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大众传媒在梅州农村的变迁,通过分析其受众特征,阐述大众传媒在梅州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影像化传播渐成主流的信息化时代,拍客是读图时代最为活跃的传播参与者。拍客传播不仅提升着受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也在增强媒介对社会环境的监控、协调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拍客传播也在为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启迪培养、储备生力军,并在促进影像产业的发展繁荣,丰富受众的娱乐生活、提升其生活品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总体而言,拍客传播将融入全媒体的大传播,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传媒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对视频制作的发展起到根本性作用,在推动视频互动性升级转型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同时,接收的多屏化、移动化、碎片化等传播生态特性倒逼传统视频必须从播出平台、制作方式、传播介质等方面进行变革.数字技术对传统视频互动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形成受众参与节目生产的态势;数字媒体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建构传播优势以及交互式视频的兴起.实现视频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尊重受众主体地位,回归受众本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需要攻克数字媒体中具有共通性的关键技术,从而有效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信息种类繁多,媒介形态丰富,受众增加迅速并逐步细化,人们生活中的任何时间段都有媒体参与。受众的注意力变成非常珍贵的资源,大众传媒不断演变成"碎片"。阐述了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含义,分析了网络媒体受众的碎片化情况,探讨了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影响和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学界掀起了一股媒介文化研究的热潮。作为媒介文化研究史上的"双璧",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观点对于我国的媒介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媒介不仅是一种文化工业,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则站在普罗大众的角度拓展了文化的内涵,肯定了受众的能动性。但是,从我国的现实语境出发,中国的媒介文化研究不仅需要借鉴西方的相关理论,更应该立足于本土,以发展出一种全新并具有实践性的多元化视野。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茶为媒介进行彼此间的沟通,是开展“摆茶俗”的主要目的,客来敬茶、以茶待客充分体现出当地居民热情好客、注重友谊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现代语境下,可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转译“摆茶俗”文化的内涵,将其历史沿革、文化意蕴和精神价值转换成具有现代性的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结构与材料等基本视觉元素,并通过概括、简化、夸张等艺术手法,借助符号化的标志形象、系列招贴和文创产品的方式,进行创新衍生设计,呈现其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增强受众的认知度和情趣感,促进“摆茶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13.
“文化”概念的意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理论日渐发展,文化研究对文化概念进行不断的解读和改写。从对意识形态的揭示到文化霸权观念的提出,再到对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媒介文化、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文化主义等等众彩纷呈的描述,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边界日渐蚀解,多种亚文化不断浮出水面,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没有边界、包罗万象的多元、变动不居的概念。当然,文化研究还会继续发展,它还会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改写:  相似文献   

14.
方言类节目受方言区域广大受众的喜欢和接受,有着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内容贴近性强,编播放形式活泼务实,主持人主持风格平民化,是电视传媒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和大众传媒本身的目的和经验等原因,大众传媒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猎奇化、配角化、他者化、碎片化和程式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使很多本来因为现代化、全球化影响而生存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越发困难.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采取客观、全面、系统、生动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新媒介语境下,借助现代媒介技术的传播优势,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为非遗保护提供新的传播路径,且大大提高了非遗的普及教育和传播效果。当然,也要正确认识大众媒体对西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积极发挥现代传媒的数字技术优势,实现西藏非遗健康有效地传播和承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起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如何保护、开发古籍,已成为各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以尊重历史,保护文献,传承文化为旨归,将馆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传播是建立民族传播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和规律对于建立中国的民族传播学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民俗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文本,运用当代传播学的知识分析民俗节日中的文化传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众多民俗节日的基础上,把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传播媒介分为音乐歌舞符号群、物体语言符号群和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终极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和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与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变的时代为宏观视野,从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博弈、媒介技术的开放性、生活方式的休闲走势、主流话语面临的挑战、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危机等方面,推论新闻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以此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具体操作的路径:新闻传媒应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主动融汇网络化公共通道,整合新闻舆论监督从而扩张其效力.以谈话节目、公共新闻和媒介活动等蕴含人文关怀的传播样式为例,探讨新闻传媒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的取向与空间.同时,其有效作为、不辱使命的实现程度还取决于新闻传媒是否内外兼修、创造和谐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