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总结分析4 657例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病理学筛查结果。将内镜中心体检、就诊年龄≥40岁甘州区人群设定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高危人群,对内镜检查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的病例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2019年8月—2020年9月共完成胃镜筛查4 657例,活检1 845例,活检率为39.62%,共检出上消化道癌及早癌病例145例,检出率为3.11%,其中上消化道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43例,早诊率为29.66%;上消化道早癌治疗37例,早治率为86.04%;上消化道癌前病变304例,检出率为6.53%。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高危人群,内镜-病理综合诊治模式能有效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是早期诊治上消化道癌,提高研究早诊早治率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薄片制片在临床宫颈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2280例经CytoPrer-1制片,细胞采用TBS分级系统给予评估.结果:TCT检出意义不明的典型鳞状上皮0.83%(19/228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0.26%(6/22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0.04%(1/2280),SCC 0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0.04%(1/2280),共27人,占1.18%.其中活检19人,发现宫颈病变17人,为89.5%(17/1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5%(2/1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1.6%(6/19),鳞癌47.4%(9/19)(原位癌3人,浸润癌6人).慢性宫颈炎10.5%(2/19).  相似文献   

3.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病理特点。对207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茵及病理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疣状胃炎的临床缺乏特异性。男性多于女性。胃镜下特点为病变多为多发,少数为单发,胃黏膜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脐状隆起,直径为2~8mm,少数为不规则形,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糜烂,有的覆盖少许血痂及黄色分泌物,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94.2%,其次是胃体胃窦部4.6%,胃体1.2%。病理检查患者以轻中度慢性炎性居多,共174例(84.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33例(15.9%)。幽门螺杆茵阳性率为82.7%。疣状胃炎应作为一种癌前疾病,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疣状胃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了解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及年龄特点,探讨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1323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1323例体检人群HPV总感染率为15.3%,21种亚型中有17种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2、58、68、53、45型,高危型感染率97.1%。1323例HPV感染率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肃地区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相当比例,尤其是高危型,亚型分布且有一定区域性,对体检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南藏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本地区医院收治的2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来评价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意义.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前行胃镜活检,结果显示20例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20例诊断均为胃癌,其中5例为早期胃癌(占25%),15例为进展期胃癌(占75%).术前与术后的诊断进展期胃的Borrmann分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慢性胃炎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门诊患者,在常规内镜下发现慢性胃炎平坦型病变再转化为窄带成像模式进行观察,在选取部位进行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比较.结果普通白光内镜下总病理符合率为71.3%,窄带成像内镜下总病理符合率为91.6%,两种情况下总病理符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诊断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炎症伴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时,窄带成像内镜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窄带成像内镜在慢性胃炎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率好于普通白光内镜,尤其对早期胃癌、上皮内瘤变等病变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对1460位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依次进行TCT和HC2检查,并对TCT检查结果异常且HC2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460例患者中有414例(28.4%,414/1460)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TCT检查结果异常,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2例(6.99%,102/146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2例(11.1%,162/146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150例(10.2%,150/1460);414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样本中,有224例HC2检测为阳性,其中139例PCR检测为阳性,测序分型发现HPV 16型占10.9%,HPV18型占1.7%,并且其发生率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增加而升高;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新疆北疆地区的HPV16,18型序列具有特有的性质。由此可知,在临床宫颈病变人群中,高危型HPV 16和HPV 18的感染率较高并出现序列多样性。在HPV疫苗还没有引进和实施的新疆地区,筛查应该作为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简称 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及血清标本、36例十二提肠溃疡患者 (对照组 )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血清标本入本组研究。分别采用 PCR及血清学试验检测其 Hp感染状况 ,两项检测均为阳性者即确立为 Hp感染。结果 :(1) 4 3例胃癌中 ,Hp阳性 30例 ,阳性率 6 9.77% ;3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阳性 30例 ,阳性率 83.33% ,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Hp阳性患者中 ,胃癌及对照组 cag A基因阳性分别为 2 4例、2 5例 ,阳性率分别为 80 .0 0 %、83.33% ,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 ) 4 3例胃癌中 ,高中分化腺癌组 Hp及 cag A检出率分别为 6 2 .5 0 %及 70 .0 0 % ,低未分化癌组 Hp及 cag A检出率分别为 74.0 7%及 85 .0 0 % ,但两组 Hp及 cag A检出率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 Hp感染及 cag A+ 菌株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唯一或必须因素。 (2 )胃癌的分化程度与 Hp及cag A+菌株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理地区白族、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族与汉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差异性,为防治白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填补国内空白.方法:对1025例大理地区白族、汉族人群,经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3~5块,溃疡、癌肿者在不同部位取2~3块粘膜作病理检测及HP(幽门螺杆菌检测).关于HP检测,取经检组织作HPUT(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试验,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两项检测HP均阳性为HP感染.结果:1025例中,HP阳性631例,阳性率为61.5%.白族感染率为62.3%,汉族感染率57.8%,)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认为大理地区白族、汉族HP感染与民族和饮食习惯,年龄的关系与国内外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和探讨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的感染状况而开展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0~2004年深圳地区来儿童医院就诊患儿进行抗Hp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显示722例儿童血清男性儿童Hp阳性率(9.09%)和女性儿童Hp阳性率(9.72%)大致相近, 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也随着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深圳关外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3.77%)明显高于深圳关内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11%).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ELISA法适合于在儿童中展开Hp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提示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薄片制片在临床宫颈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2 280例经CytoPrer-1制片,细胞采用TBS分级系统给予评估。结果:TCT检出意义不明的典型鳞状上皮0.83%(19/2 28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0.26%(6/2 2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0.04%(1/2 280),SCC 0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0.04%(1/2 280),共27人,占1.18%。其中活检19人,发现宫颈病变17人,为89.5(/1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5%(2/1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1.6%(6/19),鳞癌47.4%(9/19)(原位癌3人,浸润癌6人)。慢性宫颈炎10.5%(2/19)。  相似文献   

12.
杨增刚  王莺  刘小荣  邓英 《甘肃科技》2013,29(16):125-127
探讨了胆道系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选取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60例(实验组)及胆囊息肉患者20例(对照组),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及PCR方法检测其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以分析。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实验组阳性率为53.33%;对照组阳性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方法检测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33%、46.67%、31.67%;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15%;两组比较胆囊粘膜与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活检切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粘膜病变的相互关系。应用Giemsa染色和Warthin-Starry染色方法检测64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的Hp,总检出率为64.65%,其顺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Hp感染与胃炎萎缩性,活动性,伴肠化生,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显著相关(P<0.01)。故认为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并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各血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与ABO血型、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100例健康的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ABO血型系统、血型物质、Lewis血型系统的分布差异.结果 ABO血型分布比较:感染组O型血占56%(56/100),高于对照组的31%(31/100),感染组A型血占16%(16/10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感染人群中O型血有较高发生率(56%),和普通人群中A型血(33%)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有相关性,O型人有较高感染倾向,而A型血则有较低感染倾向.Lewis表型分布比较:分析整个数据,感染组与对照组的表型分布基本一致,说明Lewis表型分布不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感染组各表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型物质分布比较:分泌型个体分布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O型血有较强的关联,但与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年龄及地区分布等.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7318名兰州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甘肃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9.9%(1 452/7 31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14.78%(1 082/7 318),低危型HPV感染率3.38%(247/7 318),高危型中HPV16为主要致病亚型,占28.59%(415/1 452),低危型中HPV6占6.30%(98/1 452).1452例感染HPV的标本中,单一感染1 188例,占81.82%(1 188/1 452),多重感染264例,占18.18%(264/1 452).按年龄分组中≥5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占24.24%.按地区分析,陇南地区HPV感染率最高,达到30.97%(83/268).结论:甘肃地区为宫颈癌高发区,其中HPV16是感染最多的型别,对该地区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表达产物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CD44v6和p16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44v6蛋白在CIN中的表述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且高于CIN中的表达(P〈0.01),p16蛋白在CIN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CD44v6和p16两种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CD44v6和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这两种蛋白有可能作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一种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3个月)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存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史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2例患者(阳性组),余34例患者为阴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进一步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14C呼气试验判定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经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5%(2/31),与对照组[29.0%(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0.028),而阴性组为14.7%(5/34),与观察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长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对酒泉市某社区822例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意义。检测高危人群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B)、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271例健康体检者比较;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血糖、血脂水平。脑卒中高危男性、女性组与健康体检组血清TCH、TG、GLU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女性组LDL-C与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H、TG、HDL-B、LDL-C、GLU检测在脑卒中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血糖、血脂水平异常的高危人群应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攀枝花地区妇科患者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到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366例妇科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年龄15-80岁,采用凯普HPV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感染总检出率为26.84%,其中高危型为23.65%。检出频次最高的3种高危型依次为HPV52、HPV58和HPV16型,HPV81和HPV6为主要的低危型,多重感染率为20.07%。HP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呈双峰式,最小年龄组(15-20岁)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73.33%,其次是60岁以上组的第二个高峰。结论:攀枝花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具有独特的基因型别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