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系统论的复合系统理论,结合系统协调度的本质意义,构建了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的距离协调度模型,并依此提出一种定量评价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南京都市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南京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呈凸曲线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郭丽娜  王友双 《山西科技》2006,(6):92-94,96
文章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出发,通过建立以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反馈关系模型,论述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存在,协调好两者关系必须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模式,协调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土地开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土地使用状况要求不同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通过分析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践经验,从中、微观层面对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走廊两侧及站点周围土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TOD战略对客运规划和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是LUCC研究的主要突破口.PS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土地利用过程中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协调度函数,从时空角度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15个副省级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呈非严格的增长趋势,空间上呈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PSR系统内部协调度呈正相关关系,即PSR系统内部协调性越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反之亦然.(3)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经济因素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流"的"源"就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优化对南宁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南宁交通系统及土地利用演化特征出发,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发展与土地协调利用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宁市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应形成以公交系统为主体,建立区域差别化交通和道路系统建设与片区开发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分析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两者相互之间的变化机制,为城市大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河南省18个城市乃至其他同类城市实现土地利用与大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变异系数与耦合度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两系统的耦合度水平整体偏高,除郑州、安阳两市外,其余16个城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土地利用水平;(2)河南省18个城市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协调度关系被划分为良好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失调、严重失调4种,其中,郑州市为良好协调,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濮阳、许昌、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等12市为低度协调,三门峡、济源、鹤壁、漯河4市为中度失调,南阳为严重失调;(3)河南省18个地市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低度协调的12地市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中度失调发展4市表现出较强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以扶余市为例,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熵权法测算得出指标因子权重,定量评价了扶余市2012—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2012—2016年间扶余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由0.177 8增加到0.192 7,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从各子系统层面分析,压力指标系统呈降低趋势,状态指标系统和响应指标系统呈整体上升趋势.(2)2012—2016年间扶余市土地集约利用PSR模型协调度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扶余市土地依旧处于粗放的利用状态,仍需进一步探索集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科学评价成为土地供给以及规划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横向和纵向对济南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在1995-2007年间有了明显提高,但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协调,且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相比仅处于中游水平;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土地利用效率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用地、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城市交通体系结构、城市道路网络等级体系结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城市停车、智慧交通、信息共享和交通研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构建四个体系,颁布一部法律,建设共享开放的数据库,发展城市综合智慧交通,以及利用大数据提升交通研究水平等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拥挤机理的经济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机理进行剖析,认为城市交通拥挤与开发商追求土地区位巨大的级差效益有关;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设施作为公用物品的外部效应导致拥挤的必然发生;最后,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对交通拥挤问题及涉及交通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入手,构建包括1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选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4个主成分,并以其贡献率为权重,利用主成分各因子得分,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区域空间发展角度,结合ArcGS处理软...  相似文献   

16.
按照信息熵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并以重庆市江北区1996年至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求出各时段的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制约度及提升强度,以此构建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演化提升绩效的评估模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复合交通系统配流模型将区域与路网加以融合,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土地利用的情况下对交通状况进行分析.但该类模型的简析解通常不能直接获得,而需要通过相应的数值解法来获得.针对复合交通系统的特点,采用了求解固定点问题的分析思想,提出了利用敏感度分析方法的牛顿迭代算法来求算复合交通系统配流模型的数值解.该解算方法的收敛速度快,模型的解算结果稳定,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全局规划和评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湘江流域9个城市2010年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个体差异,并呈现出中游低、下游高的空间格局;并分析了评价结果,提出提高城市用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88814条POI数据, 并借助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网络), 对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识别, 并与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EULUC-China)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 1) 深圳市城市街区尺度呈现功能混合的特征, 主要分为第二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交通设施主导、居住+第二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服务业设施混合、居住+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以及商业+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5类空间用地。2) 基于SOFM网络的用地功能识别模型, 结果更为细致, 混合功能用地的分类更能突出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