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城市交通"流"的"源"就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优化对南宁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南宁交通系统及土地利用演化特征出发,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发展与土地协调利用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宁市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应形成以公交系统为主体,建立区域差别化交通和道路系统建设与片区开发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郭丽娜  王友双 《山西科技》2006,(6):92-94,96
文章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出发,通过建立以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反馈关系模型,论述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4.
天津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在对天津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用地结构不协调、平面交通格局的扩展空间狭小及公交系统不健全是导致交通系统发展与城市用地扩张相互制约的主要症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起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及促进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南京市为例,根据《南京统计年鉴》中已有的数据,构建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和协调度模型。运用均值化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交通和城市形态系统的主成分因子,根据样本数据对协调度模型进行参数标定。运用模型计算南京市2006~2014年不同年份的协调程度,最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南京市近10年交通和城市形态都在不断进步,整体协调度较高,但是2010~2013年由于青奥会的原因,交通发展较快,协调度下降,2014年交通增速放缓,协调度回升。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较少的环境代价和资源投入,尽可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TOD规划理念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TOD模式的交通发展战略,为协调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提供了方向,这一思路是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重要新兴课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学构建"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广东高校基础研究投入现状,研究2001—2012年期间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广东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趋向协调发展,但协调度均值偏低,与多数东部省区仍存在差距;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子系统向有序化发展,但其协调度均值低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其人员投入协调度的增长幅度优于经费支出协调度。  相似文献   

8.
张燕  张洪  彭补拙 《河南科学》2009,27(2):226-229
将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作为两个系统,选择一些可以用一定指标度量的有代表性的系统要素,并按一定标准将它们分作3类,分别称它们处于a,b,c状态;再通过对系统中处于不同状态的要素数量的比较,决定系统所处状态,然后赋予一定值,得到系统的“态势度’’;经对土地利用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的态势度进行函数运算,可获“协调度”.以态势度和协调度为工具,便可评价土地利用是否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及协调达到的程度.用此方法对通州市的评价表明,在当前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况下,该法不失为一种可用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找出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区域核心城市东营和滨州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2—2016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以及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敏感性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东营和滨州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研究区域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历了从中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5个阶段,应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和滨州的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城市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旅游业—城市交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0年济南市的旅游业、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的旅游业、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0年已处于“勉强协调”阶段,但协调水平仍然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瓶颈.因此,济南市应该在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及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低碳旅游和绿色交通理念,加强对济南市生态环境的综合防护工作,实现济南市旅游业、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复合系统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复合系统的协调运行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缺乏相应的定量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提出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系统协调的实质是充分利用和促进其间的积极关系,并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对1990-200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复合系统发展分为3个阶段:1991-1994年的无序化、1995-1998年的有序化慢速发展、1999年后的有序化快速发展,说明自1995年以来江苏省率先实施的高等教育扩张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复合系统运行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例,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和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构建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6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紧凑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紧凑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度二者整体水平较低,但都有上升的趋势,且二者各自内部差异也在增大;(2)河南省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集约度协调性水平不高,2012年许昌市和郑州市分别为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到2016年仅有郑州市达到初级协调,洛阳、新乡、濮阳和周口4市达到勉强协调;(3)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集约度协调发展关系的整体情况变化不大,大多数城市在2012年和2016年均保持着城市紧凑度超前或土地利用集约度超前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析了复合系统协调的协同学特征,研究了复合系统复合因子,协调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类可以实际计算的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中西部地方性城市工业园区面临的土地资源、产业发展以及配套设施不协调的问题, 以园区为系统整体, 构建“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自然与配套设施”评价体系, 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 在滁州13 个省级工业园上进行运用, 为其升级改造重点提供方向。结果表明: 1) 园区协调度东高西低, 整体和单独系统的发展都不容乐观; 2) 园区“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自然与配套设施”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 77%的省级工业园应当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或者自然与配套设施系统要素层正向指标, 以提升园区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分析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两者相互之间的变化机制,为城市大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河南省18个城市乃至其他同类城市实现土地利用与大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变异系数与耦合度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两系统的耦合度水平整体偏高,除郑州、安阳两市外,其余16个城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土地利用水平;(2)河南省18个城市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协调度关系被划分为良好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失调、严重失调4种,其中,郑州市为良好协调,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濮阳、许昌、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等12市为低度协调,三门峡、济源、鹤壁、漯河4市为中度失调,南阳为严重失调;(3)河南省18个地市土地利用与大气污染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低度协调的12地市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中度失调发展4市表现出较强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存在,协调好两者关系必须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模式,协调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环境经济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论理论,建立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度模型,计算出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以及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并进行了评价。发现辽宁经济与环境系统之间不协调,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也会进一步制约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环境经济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论理论,建立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度模型,计算出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以及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并进行了评价.发现辽宁经济与环境系统之间不协调,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也会进一步制约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30,自引:0,他引:130  
从系统学的角度提出了复合系统的复合因子、协调机制等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协同学为基础,给出了一类可以实际计算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并以某具体的“教育-经济-科技”复合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优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各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不同省市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差异的不断降低,则是缩小省市发展差距、实现均衡发展的保证.构建了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函数,并应用变异系数法评估了中国29个省市近年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差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大经济带内部各省市之间及三大经济带之间也呈现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