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2.
对马尾松各部位(松树枝、花序、老树皮、松针)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不同树龄(5年、10年、20年、25年)的马尾松松针中黄酮的含量,为更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马尾松资源提供参考。采用热回流乙醇提取样品中的黄酮,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510 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芦丁对照品在8~4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结果表明,马尾松老松针中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最高6.483%,老树皮中黄酮含量最少,20年左右树龄的马尾松松针黄酮含量最高,为提取黄酮的理想天然原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不同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索氏提取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对几种银杏叶、银杏外种皮、银杏果梗中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含量测定,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中质量分数为1.9%左右,在银杏梗中的质量分数为0.5%-0.7%,在外种皮中的质量分数为0.1%-0.8%。结论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是理想的提取原料;银杏叶梗和外种皮中含较少量的黄酮,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角度考虑,同样可作为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4.
培养条件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黄酮合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2个不同品种的银杏树幼叶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银杏黄酮含量测定,发现其存在较大差异.梅核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高,为3.32%,大白果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低,为0.84%;梅核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高,达1.26%,岭南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低,为0.22%.选取生长旺盛、银杏黄酮含量高的愈伤组织在B5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了银杏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了多种条件对银杏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mL培养瓶中装有50mL培养液,接种量为鲜质量30—40g/L,对培养细胞给予3000—40001x的光照、以蔗糖为碳源最有利于黄酮的合成,以葡萄糖为碳源则最有利于细胞生长.HPLC检测结果显示,银杏悬浮培养细胞中银杏黄酮含量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82%.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对盆栽银杏叶PAL酶活及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年生盆栽银杏苗分别喷施4种金属盐诱导其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银杏叶2002年的黄酮含量和PAL活性年周期变化,以及不同处理下银杏叶PAL活性.结果表明:4种金属盐处理对银杏叶中PAL活性及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从9月19日开始,分别用0.1%、0.3%的Fe-SO4、0.1%、0.2%、0.3%的ZnSO4,0.1%、0.3%、0.5%的MnSO4和0.1%、0.4%的CuSO4处理,不仅可提高叶黄酮含量,而且还延长了最佳采叶期,其中提高黄酮含量最佳处理组合为0.1?SO4 0.2% ZnSO4 0.3%MnSO4 0.4%CuSO4,该处理下,叶片黄酮含量高达1.619 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截干萌芽对银杏高生长、单叶干重、单株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第一次截干后,银杏高生长量比对照高,第二次截干后,距地30 cm 截干的处理高生长也超过对照,约为对照的127 % ;②截干后,银杏单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③第一次截干后,银杏单株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第二次截干后,30 cm 截干高度的处理单株叶产量约为对照的112 % ,且随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叶产量有随着增加的趋势;④截干后,银杏叶中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随截干高度的增加,黄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为使银杏叶用园管理方便和获得较高的叶产量和较好的叶质量,建议银杏叶用园应采取截干萌芽这一矮林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7.
银杏雄株叶片类黄酮含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源枝类、部位及采叶期三因子试验设计,连续3a每年7-11月每隔30d采摘叶片滴定银杏雄株的单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银杏SLFW与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产在10月份了大值;长枝叶片的干物质含量及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中,短枝;1a生枝叶片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及单叶面积明显大于多年生枝;不同采叶期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枝类叶片在各个生长发育期的干物质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来自10个产地的银杏古树叶黄酮,以及与黄酮合成相关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了解不同产地银杏叶片的活性物质含量变异以及各活性物质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10个产地银杏古树叶为材料,测定各活性物质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产地间及产地内的变异。【结果】嫁接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银杏,其叶片活性物质含量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显著差异。10个产地银杏古树总黄酮、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PAL活性(鲜质量)分别为9.13 mg/g、157.15 mg/g、0.71 g/L和10.96 U/g。银杏叶黄酮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及PA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来自汉中产地的黄酮含量最高,在今后优良叶用银杏来源的选择中应予重视。都匀产地黄酮变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产地间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产地内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片中的合成代谢规律,确定银杏合适采摘期,以及选育优良的银杏品种,探讨了雌、雄株和金叶(芽变品种)银杏叶片光合生理与黄酮含量的周年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银杏种质资源圃的雌株、雄株及嫁接的金叶银杏为材料,对4—11月银杏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黄酮成分及含量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整个叶片生长周年动态变化中,雄株银杏的含水量低于雌株和金叶银杏,特别是在6—9月夏季高温时期的差异更显著;雌株银杏的含水量、相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雄株与金叶银杏,特别是在5—8月,但雄株与金叶银杏的相对叶面积增加速度较快;雌株银杏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 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雄株和金叶银杏,雌株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高点分别出现在4—5月和9月,各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金叶银杏>雄株>雌株;雄株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之间,雌株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与总黄酮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金叶银杏叶色在4—6月为金黄色,其叶绿素含量均比雄株、雌株银杏低,7月转绿后与雌株和雄株差异不大,其光合、黄酮代谢的变化更接近于雄株,且其黄酮合成的能力高于雄株及雌株。【结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期在9月,雄株和金叶银杏更适用于叶用林的培育,雌株的抗逆性高于雄株与金叶银杏,金叶银杏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因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温和强光都会降低银杏的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银杏叶黄酮、萜内酯的合成,降低其含量。笔者对银杏幼苗进行适当遮阴处理,研究幼苗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遮阴环境做出的响应,以期为银杏的科学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种植不同株行距的玉米形成不同遮阴度对银杏幼苗进行遮阴,挑选有规格一致、1年生健壮实生银杏苗的12块样地,同时在银杏幼苗的一侧按照不同距离点播一排玉米种子,待玉米长成稳定高度后,将玉米植株在阳光下形成的投影面积作为实际遮阴面积。试验设置3种玉米株距,即株距30 cm(形成遮光率约30%,编号L1)、株距20 cm(形成遮光率约50%,编号L2)、株距10 cm(形成遮光率约70%,编号L3),以全光照样地作为对照(CK,遮光率0%); 每个区组间空1块地作为隔离带,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玉米遮阴降低银杏叶片温度和光照强度,测定不同处理下银杏叶片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筛选出有利于提高银杏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合适遮阴度。【结果】不同遮阴密度处理下,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L1>L2>CK>L3; 银杏内酯 GA、GB、GC以及总内酯含量均表现为L1>L2>L3>CK; 而白果内酯BB的含量则表现为L1>L2>CK>L3。总体来说,L1处理下银杏叶片中的黄酮、总萜内酯以及各个单体的含量方面均表现最高,其次是L2,而L3处理下不利于银杏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积累。【结论】L1处理(玉米遮光率约30%)对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合成效果最佳,对提高槲皮素、山奈酚素和异鼠李素等3个黄酮单体含量的效果均最好,且L1处理下,3个单体以及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CK; 随遮阴密度增加,银杏内酯(GA、GB、GC)以及白果内酯BB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在落叶树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格局与调配机制,为进一步掌握树木生长规律并评估栓皮栎群落的固碳潜力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5月—2017年6月,以秦岭东段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通过旬尺度和月尺度相结合的周期性采样方法取得栓皮栎1、2年生枝条以及当年生健康叶片样品,采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定栓皮栎叶片和枝条NSC的组分含量及变化。此外,对栓皮栎叶片物候进行周期性观测,测量叶片长度,运用Gompertz函数拟合叶片生长曲线,得到叶片物候主要日期阶段的变化。【结果】①栓皮栎叶片和枝条的NSC组分含量均随时间呈明显的动态变化(P < 0.05),叶片的NSC含量(质量分数)均值(8.94%)高于枝条的(7.90%)。②栓皮栎叶片和枝条的NSC组成均以可溶性糖为主,分别占62.5%和63.5%,这可能是本研究区栓皮栎对暖干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的结果。③两器官间NSC及其组分含量的显著性差异,主要出现在生长季前期(4—6月)和后期(10月),主要原因是两器官在碳存储和碳消耗的阶段存在功能性差异。生长季前期,枝条为萌芽展叶消耗能量,而叶片通过光合作用积累NSC;生长季后期,枝条为下一年树冠重建储存能量,而叶片光合作用减弱。④除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外,NSC及其组分含量在两器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在生长季前期(3—6月),叶片和枝条NSC含量高度极显著正相关(R = 0.986, P < 0.001),但存在15~20 d的滞后。【结论】栓皮栎生长过程中叶片和枝条器官的碳水化合物储量表现出动态调配变化,但并非线性关系,可能是受滞后因素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使用模型估算栓皮栎群落固碳潜力时,需综合考虑碳分配在不同器官间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2.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含量可较好地表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落叶与常绿2种生活型园林树种的叶和枝中NSC(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以探讨不同生活型植物对亚热带气候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1)落叶和常绿树种叶的NSC含量差异明显,落叶树种的为15.71%,而常绿树种的达19.24%;(2)落叶和常绿树种叶和枝的NSC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叶可溶性糖含量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而淀粉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2种生活型树种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落叶树种的淀粉含量呈“∧”形变化,常绿树种的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落叶树种叶的可溶性糖和枝的淀粉含量季节波动更大;(3)落叶树种的叶可溶性糖与多年生枝的淀粉含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1年生枝的关系不显著; 常绿树种叶可溶性糖与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多年生枝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之,落叶和常绿树种对亚热带气候存在不同的糖转移和转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表现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表现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自6月至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常见植物幼树器官的氮磷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天童39种常见植物幼树的养分分配研究表明:常绿阔叶幼树中叶养分含量为:N1.059 %-2.896 %,P 0.069 %-0.126 %,落叶阔叶幼树叶的养分含量为:N1.868 %-3.254 %,P 0.092 %-0.186%,针叶树马尾松幼树叶的养分含量为:N1.874 %,P 0.078 %,植物不同器官营养含量不同,叶中N和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器官,茎和根中N和P的含量较低.通过ANOVA分析可知,不同生活型植物叶中N和P含量差异显著,落叶阔叶树种养分含量高于常绿阔叶树种,而枝、茎和根中N和P含量差异不显著;常绿阔叶树种不同生活型植物N和P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常绿阔叶乔木树种N和P含量高于常绿阔叶灌木树种.利用PCA和聚类分析发现,该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养分含量具有相似性,根据不同器官养分含量特征,演替系列上的常见种的养分利用策略可分为3种类型,即“快生长策略”、“养分保留策略”及其它类型;植物不同器官中N和P含量均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在不同器官中表现不同,其相关系数大小为:叶>茎>枝>根;不同器官吸收N和P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防火林带不同树种枝叶持水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盱眙香樟、女贞、侧柏、广玉兰、杨树、海桐、油茶和淡竹等8种树种的鲜枝叶含水率和枯枝叶最大持水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木质可燃物的失水率。结果表明:(1)杨树的鲜叶含水率、鲜枝含水率、枯叶最大持水率和枯枝最大持水率等4种含水率都明显大于其他树种,女贞、广玉兰、海桐、油茶等4种植物的4种含水率也相对较高;侧柏和淡竹除了枯叶最大持水率稍高外,其他3种含水率较低,香樟枯枝最大持水率较低,其他3种含水率中等。(2)广玉兰和杨树的鲜叶和鲜枝失水速率都是最慢的,而侧柏和油茶较快,其他树种为中等失水速率;枯枝叶失水都较慢的有杨树、广玉兰和女贞,其次为香樟、侧柏,其他树种有的枯叶失水快,有的枯枝失水快。  相似文献   

16.
树高的水力限制假说认为树木顶端的叶片受到水分胁迫后气孔导度降低,从而减少了碳积累,并限制了顶端生长和树木高生长.然而有实验表明美国黄松(Pinus ponderosa)叶片内非结构性移动碳化合物(NSC)并没有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为了解阔叶树种中NSC是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以及结合NSC、叶片形态特征和水力结构来进一步综合探讨树木高生长的限制机理,我们测量了腾冲栲不同高度梯度的叶片大小、叶片表皮细胞大小、气体交换、NSC含量以及木质部导管大小.结果发现随着高度增加,叶片大小和表皮细胞大小在降低;气孔导度、单位干重和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都没有下降;单位干重和单位叶面积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升高;单位干重和单位叶面积的淀粉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说明叶片和表皮细胞变小可能不是由于碳获得减少造成的,树木高生长的停滞可能并不能从单位叶片的碳积累不足角度来解释.木质部导管直径随树木长高在减小,表明水分传导能力减小,因而高处叶片可能遭受更低的水势和膨压使细胞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代生物化控技术,对长期危害我国电力线路的高大树木进行生长抑制,研制出能够广泛控制电力线路通道内各类树木长高的试剂——"护线宝"(TGRs-DDP)及相关的技术措施,为解决长期困绕我国电力架空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护线宝"主要通过阻碍树木微管束发育,减少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强生长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减小叶片面积及促进幼嫩枝条提早成熟等方式来抑制树木的增高生长。经有关"毒性"和"凋亡诱导"等实验研究表明,该试剂为安全型试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竹子营养叶与秆箨之间的关系,揭示竹子不同功能叶器官的结构差异,为竹类植物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信息。【方法】以6种竹子即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慈竹(Bambusa emeiensis)、绵竹(Lingnania intermedia)、香竹(Chimonocalamus delicatus)、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和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的营养叶、秆箨和叶枝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的显微结构,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竹子营养叶解剖结构具有指状臂细胞或梅花状细胞的分化,并且具有薄壁维管鞘细胞;秆上部的箨片形态更接近于叶片,而下部的箨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无叶肉细胞的分化,与叶片形态差异明显。竹子营养叶的叶片、叶柄、叶鞘和叶枝维管束韧皮部的面积占比均高于木质部,与秆箨(笋箨)有显著差异。秆箨(笋箨)的箨鞘与箨片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占比更高,虽然秆上部箨片形状和大小都与叶片接近,但与叶片相比,其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占比更高。叶鞘和箨鞘的解剖结构与叶片和箨片的有区别,与叶柄的结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