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沙棘营养器官结构特征及其与生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沙棘初生结构的分化和次生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沙棘根系角质层发达,外被粘质物,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大量栓质化。根瘤的形成与木质部和皮层有密切关系,弗兰克氏菌的侵入刺激皮层形成大量的薄壁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瘤。茎的皮层外部细胞较小,排列整齐,细胞壁厚,表皮外有很厚的角质层和一定量的蜡质。叶的结构更加体现了抗旱、耐寒植物的特点,栅栏组织发达,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较大,气孔深陷,且具有角质层和密而叠置的星状毛及鳞片等。这些均为生活在旱、寒环境里表现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对一次醇沉及多次醇沉后杜仲水提液中氯原酸的含量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次醇沉比一次醇沉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当乙醇浓度最终为90%时,一次醇沉的损失率为18.9%,而分次醇沉的损失率仅为6.8%.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苹果渣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流速为1.0 mL/m 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68 nm。结果槲皮素在0.008~0.04 u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4),回收率为98.93%,槲皮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2%,最低检测限度为2pg。结论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样品测定结果为苹果渣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杏外种皮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报道了一种通过溶剂提取,乙醚和碱液萃取,以及酸还原,由银杏外种皮为原料得到氢化白果酸、白果酚、银杏黄酮类物质的新工艺方法,利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的定性定量测量和结构分析。初提物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几种常见菌的抑制率为60%~80%,对几种常见害虫的杀虫率70%~80%。纯化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对几种菌的抑制率均超过70%,氢化白果酸对小麦白粉茵治疗和保护作用可分别大于80%。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超声萃取法萃取银杏外种皮中白果酸的工艺过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萃取液中白果酸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 最优工艺条件: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料液质量与体积比为1:30,提取时间为30min,其中乙醇浓度对提取过程的影响最为显。结论 该方法具有省时、节能和萃取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杏不同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索氏提取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对几种银杏叶、银杏外种皮、银杏果梗中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含量测定,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中质量分数为1.9%左右,在银杏梗中的质量分数为0.5%-0.7%,在外种皮中的质量分数为0.1%-0.8%。结论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是理想的提取原料;银杏叶梗和外种皮中含较少量的黄酮,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角度考虑,同样可作为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7.
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对吸附分离所用吸附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浓度梯度洗脱分离葛根素的柱层析工艺路线。实验表明,高径比为10:1的层析柱在30℃时以2.0mL/min的流速洗脱,其效果最佳,葛根素的收率达93.75%。实验中以薄层层析法为定性分析手段,以紫外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为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野生烟草中微量提取茄尼醇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超声波正己烷、无水乙醇提取法和正己烷、无水乙醇热回流4种实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正己烷水热回流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茄尼醇微量提取得率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筛选优化.结果 微量提取茄尼醇最佳工艺条件为:用10倍量的正己烷于45℃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90min.结论 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