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接地带,是城市扩张的前沿,也是城乡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准确地识别城市边缘区,有助于从城乡对比的角度来衡量城市化程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推进城市规划学科的进展.以海口市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用不透水面指数评价土地利用程度,然后运用最大熵阈值法进行图像分割,界定海口市城市边缘区内外边界,并对海口市城市边缘区空间范围进行具体识别.最后通过人口统计和归一化植被指数验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并依据识别结果对海口市2009—2017年城市边缘区扩展状况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城市边缘区扩展变化主要受到自然因素、交通和人口等因子的影响.将不透水面指数与最大熵阈值分割法相结合可以直接从遥感影像中识别出城市边缘区,这是后续对这一特殊区域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对海口城市边缘区扩张研究,有助于促进海口市的城乡协调发展,其对海口市实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福州市1988、2000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城市核心区,划分城市热岛效应区,定量分析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强度变化和空间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0年和2009年,福州市城市核心区与非城市核心区的温度平均值差值分别为3.67、3.70℃和4.34℃,温度平均值差距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1988年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2000年趋于多中心空间结构,2009年趋于集中连片分布.基于城市核心区进行城市热岛的提取与划分,可以显著提高研究精度,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边缘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区的定性描述,而对边缘区的定量界定及增长驱动力研究较少.依据徐州市1987~2008年遥感图像,运用信息熵和异速增长模型对徐中城市边缘区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边缘区扩张具有方向性,1987~2003年城市边缘区的扩张方向为东南方向,2003~2008年主要为北方向和西北方;基于异速增长模型人口的增长方向与城市边缘区的扩展方向基本吻合,说明人口是推动城市边缘区扩张的一个主导因素;在徐州城市边缘区扩张过程中,增加的城市用地主要来自于灌溉水田和林地,但在不同的阶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福州核心区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福州市1988、2000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城市核心区,划分城市热岛效应区,定量分析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强度变化和空间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0年和2009年,福州市城市核心区与非城市核心区的温度平均值差值分别为3.67、3.70℃和4.34℃,温度平均值差距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1988年福州市热岛效应区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2000年趋于多中心空间结构,2009年趋于集中连片分布.基于城市核心区进行城市热岛的提取与划分,可以显著提高研究精度,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主城区1986、1995、2004、2007、2010及2014年Land 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GIS技术对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提取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叠加技术对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进行方向划分,同时选择城市扩展指数、扩展重心迁移模型、紧凑度、分形维数和弹性系数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间,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增加527 km~2,年均扩展速率达到18.82 km~2;正北、正西和西北方向扩展面积较大,东南方向扩展面积较小,城市重心坐标整体向北偏移;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用地扩展表现为组团式、非紧凑的形态,以后的城市用地扩展应更加注重建成区内部的填充;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重庆主城区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位的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快、最显著的地区,城市边缘区的定量界定方法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为参考,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和农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不透水面比例是城市热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了国内外关于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的文献基础上,本文对现有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分析,并对不透水面提取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重要动力,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已成为监测、分析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选择我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以2000年~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福州市城市用地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了2000~年~2015年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同时结合福州市2000年~2015年社会经济数据和人文数据,探讨了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总体呈上升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来城市用地扩张快速发展;在空间上,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呈现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在驱动力上,人口、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程、坡度、灯光、到一般公路、学校、医院的距离是影响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获取准确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高西南地区遥感影像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的精度,探讨了当前快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分类实验.选用昆明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8与Sentinel-1A影像为原始数据,使用GS变换法对影像进行融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2种分类算法对融合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8和Sentinel-1A的融合影像数据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具有最好的分类效果,其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5.8091%,0.8124,认为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是获取准确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为高原地区城市的土地利用分类提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年、2001年、2007年和2010年4个时相遥感影像,在GIS技术辅助下,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1993-2010年间的城市用地变化过程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研究表明:17年间,厦门土地利用变化迅速,城市建设用地、耕地、林地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用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比例从4.88%增加到15.14%,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地提高是其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城区面积的迅速扩展是厦门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1984—2007年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1984—2007年间8个时相的Landsat-5TM数据,对北京城市扩展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范围提取方法,确定了各时相的城市范围;然后结合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4个指数,对城市扩展的数量特征、形态变化、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成区范围与形态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信息,利用2010年5月24日的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苏州市建成区范围,得知苏州市主建成区面积为618 km2,主建成区重心在五峰园。苏州市各区建成区形态特征参数反映两种城市扩张模式:一种是整体齐头推进;一种是局部多头推进。通过建成区形态分析发现苏州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为苏州城市精确规划、管理与研究的需要,今后有必要利用遥感和GIS对苏州市建成区范围定期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态分形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形态演变是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过程表现为内部填充和外域推进两种地域扩展形式。本应用分形理论,对太原市城市边缘区近4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研究,揭示太原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域扩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法,对广州市1990、2000及2009年的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单核心”扩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点-轴”扩展模式,最终将形成以“多核心”为典型特征的广州大都市区;②1990年初期,广州市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整体显得较为粗放、混乱、无序。2000年以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重心向南部移动;③城市空间扩张与破碎度变化规律具有同步性和相似性,城市核心区的破碎度变化幅度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指示作用;④城市边缘区是一种极其敏感与不稳定的时空综合体。发展初期多表现为不连续的、破碎,进入发展后期,其空间形态变得连续、紧凑,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将伴随着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始终。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6、2009年Landsat5 TM和2013年Landsat8 OLI 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结合以往的相关数据、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厦门岛及周边区域的城市绿地进行提取分类,并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将绿地遥感影像划分为林地和其他绿地,分析区域内绿地面积和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NDVI和K T变换可以更简便、大面积地提取绿地信息;2006—2013年,厦门岛及周边区域城市的绿地面积逐年增加,但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建议厦门市应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规划与建设,合理分布绿地空间,推进垂直绿化,合理配置绿化物种,以本地物种为主,提高景观稳定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边缘区历来成为城市空间扩展中的热点地区.通过对城市边缘区概念、特征、空间扩展及其景观生态变化的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控制城市蔓延的两种途径用来解决城市边缘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景观生态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转型期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空间增长在旧城空间、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围空间和区域性空间四个圈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旧城空间表现出由计划经济时期综合性使用功能向商业、居住、办公等专业性功能分化;城市边缘区以居住和工业为主要的功能,采取圈层、轴向和填充的蔓延式增长方式;城市外围空间的以工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功能开发,采取综合性城市新区、新城等形式的跳跃式增长方式;城市增长出现向区域性空间的延伸,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功能延伸,包括兼并和竞合两种增长方式;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是政府力、市场力、社区(集体)力3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对全国大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最后基于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特征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城市扩展弹性系数、城市扩展方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6年来宿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扩展强度也进一步增强.1987-2013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50.67 km2,扩展速度为5.18%,扩展强度为1.63.城市空间格局由填充式逐渐向外延式转变(即由老城区向外延伸扩展),主要向南、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促使其演变的力是错综复杂的.文章梳理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力,并将其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又将内力划分为向心力和离心力,外力划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然后分别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服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心理引导、环境承载力、技术发展、追求田园生活、政府政策、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具体诠释.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内外力达到平衡时的结果,内力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力起到辅助性作用.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便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向着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