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宇航局的杰瑞德教授表示塞丁泉彗星很可能带走了火星的上层大气,就像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那般。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近距离飞掠火星的彗星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科学家认为这颗小彗星磁场极强,甚至临时和火星的磁场相互作用了几个小时,很可能还吹走了火星部分高层大气层,这也是火星大气丢失的一个可能性原因,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2.
青云 《科技潮》2005,(4):52-53
最近,火星探测的热潮激起了大家对探索生命起源的兴趣,科学家在火星上也发现了类似于地球的陨石坑。不少科学家推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些陨石坑。于是,人们又把生命起源的目光投向那些可能撞击地球和火星的彗星和小行星。现在,一种时髦的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他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  相似文献   

3.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11-11至2014-11-20)1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3日,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分离的菲莱着陆器,于北京时间00:05确认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罗塞塔计划始于1993年,耗资约13亿欧元,2004年3月发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观察距离地球5亿km远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科学家认为对彗星发散出的气体、尘埃以及彗星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4日,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用一个铜质锥体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实验。这颗重达372千克的炮弹的撞击能产生相当于4.5吨TNT炸药的巨大威力。这将给彗星和地球带来什么影响,一直成为科学家和人们关注的热点。科学家认为,爆炸在彗星上会形成直径约100米、深25米的弹坑。这次撞击将在距地球1.3亿公里的太空深处进行,位于室女座的角宿附近。  相似文献   

5.
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稠密的星际气体云和尘埃云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子物质——由最简单氨基酸组成的甘氨酸。该研究小组负责人,伊利诺伊州大学科学家刘易斯·斯奈焦尔在美国天文学协会年会上通报了这一发现。宇宙  相似文献   

6.
<正>C/2013 A1"赛丁泉"彗星已经抵达火星附近,并于北京时间20日凌晨与火星遭遇,从火星边上"擦肩而过",最近点距离火星大约8.8万英里,即14万公里,小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美国宇航局已经动用庞大的航天器舰队对"赛丁泉"彗星进行观测,这是一次百万年才会发生的一次遭遇,因此捕捉"赛丁泉"彗星飞行轨迹对科学家而言非常重要,其中的信息有望揭开太阳系起源的奥秘,至少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与太阳系起源有关的线  相似文献   

7.
陈丹 《科技潮》1994,(7):11-13
奇异天象数百万年难逢壮观景色全球人民共睹科学家预测,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彗星将于1994年7月20日前后撞击木星。届时多达21个彗星核碎块将一个接一个撞进木星,并以耀眼的闪光和巨大的火球来宣告这些碎块的最终归宿。这次碰撞引起的爆炸威力,将比地球上现在所有核武器的爆炸能力大10万倍。无疑,这是今年最大,最为重要的天象,也是今年最为热门的科学话题。  相似文献   

8.
《汕头科技》2007,(1):33-34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10,(5):8-8
日前,英国科学家确定,麦克诺特彗星是迄今为止最大彗星的“候选星”。伦敦大学学院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的格雷恩特·琼斯博士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RAS国家天文学会议上,详述了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拽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马特斯、帕特里克·威特曼和丹尼尔·威特米尔研究彗星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15日星尘号飞船归来之后,科学家们立刻对其所带回的彗星尘埃和星际尘埃进行研究。半年多过去了,研究工作有何进展?科学家希望从这些微粒中找到什么?7月20日,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美籍华裔彗星专家、NASA“星尘计划”副首席科学家邹哲在北京友谊宾馆关于星尘计划探测结果的报告会上,向听众介绍了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10年前,2004年,一颗空间探测器开启了它的追逐彗星之旅。10年后,2014年,沉睡着飞行了10年的"罗塞塔"号终于被唤醒,因为预计它将在今年11月,追上它的目标:遥远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释放出着陆器。天文学家们已迫不及待地绘出了"罗塞塔"号的着陆想象图,图中着陆器正用"鱼叉"装置刺入彗星表面,固定后利用钻头,抽取并分析彗星表面下20~30厘米的物质……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源于彗星。甚至,彗星在撞击地球后,它携带的氨基酸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启动物质!到底是与否,谜底马上揭开……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类首次获取彗星物质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母船留太空永久绕日运行。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近48亿公里的路程。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能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的历史提供物质依据。在日本爱知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最抢风头的,当数各家高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而最受孩子欢迎的是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保姆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会负责地看护好儿童和监视周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杭州科技》2014,(6):4-5
<正>《科学》公布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罗塞塔搭载的菲莱着陆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实施软着陆。来自这两个太空探测器的数据为彗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使科学家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彗星的变暖、呼吸和演化。⒈罗塞塔研究成果及菲莱着陆彗星2014年,将早期鸟类和恐龙化石与现代鸟类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文章揭示了某些恐龙世系是如何发育成小型、体重轻盈的形态学构造的,这让它们能够演化成许多类型的鸟类并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物种灭绝中存活下来。⒉从恐龙到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扁长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行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  相似文献   

16.
据科学家的计算,在1985年底至1986年5月的这段时间里,神秘的哈雷彗星将出现在地球上空。它是第一颗被人们预言回归的周期彗星,一个周期为76年左右。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它已经回归了31次。它沿着一个扁长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转,这次它准确的近日点时间为1986年2月9日。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在忙碌而兴奋地准备迎接哈雷彗星难得的来访,人们争相翘望它壮丽的形象和踪迹。这颗彗星得名于十八世纪英国彗名科学家埃德蒙·哈雷,因为他首先预言了它的回归。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回归都是不平凡的,它那庞大光亮的彗头和漫长的火一样的尾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世界》2006,(2):18-18
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的路程。此项飞行计划共耗资2.12亿美元。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9,(4)
今年2月8日北京时间5时4分15秒,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一艘名为"星尘"号的空间探测器,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它的目标是与81P/怀尔德2号彗里相会,采集其彗尾和彗发中的尘埃颗粒,并将其送回地球。这一探测活动或许能帮助科学家从彗里尘埃中更多地了解行星形成的过程。为何选择怀尔德2号彗星该彗星是1978年由瑞士天文学家怀尔德发现的。1974年9月10日以前它尚在太阳  相似文献   

19.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慧星常常使我们的先人感到惊讶和恐惧,“地球生命有可能是搭乘着彗星,从外太空而来”这一观点在几十年前被视为歪理邪说,科学家们竭力避开这种可能性就好像避开中世纪迷信一样。然而,太空探测器收集的新证据已经透露了生命体最初起源的过程,NASA的“深度撞击”(Deep Impact)太空船曾在2005年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相似文献   

20.
彗星的空间探测是当代前沿课题.本文首先概述彗星的主要研究结果.彗星的本体是不大的‘脏雪球’彗核;随着接近太阳,其表面冰升华并带出尘埃而形成彗发,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太阳辐射压和太阳风推斥彗发的尘埃和离子而形成彗尾;彗星尘散失在轨道附近而成为流星群.虽然地面观测到彗发和彗尾的丰富资料,但对彗核却了解甚少,需要发射飞船进行空间探测;接着,从探测彗核的真实性质、采集彗星样品分析成分、探索彗星活动和机制、彗星的有机物与生命起源、彗星-地球关系、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线索几方面阐述彗星的空间探测的科学意义;然后,综述彗星空间探测的一些计划进展情况,总结彗星空间探测的重要成果;最后,讨论未来的彗星空间探测的科学目标,包括高轨卫星采集彗星尘、搜寻近地小彗星、搜寻未知彗星、发射更优秀飞船探测不同彗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