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 Horizon 2000 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14,(8):41-44
<正>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二、主要内容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  相似文献   

3.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8-01至2014-08-10)1罗塞塔探测器成功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6日,欧洲航天局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6日09:29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10年5个月4天、总长超过64亿km的太空飞行,按计划追上目标彗星,进入距离彗星约100 km的轨道。罗塞塔预计于2014年11月将菲莱着陆器投放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并对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对全球科学研究进行了年终盘点。其中,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被选为2014年最重要的科学突破。欧洲"罗塞塔"探测器在飞行十年约64亿公里后,2014年8月成功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然后又于11月释放着陆器"菲莱"登陆彗星表面。虽然"菲莱"在彗星表面弹跳两次,此后又因电力耗尽陷入休眠状态,但这是人造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颗彗星上进行软着陆,而且它仍有希望醒来,并发回更多数据。  相似文献   

5.
悠悠 《前沿科学》2014,(4):88-89
<正>罗塞塔号探测器最新勘测结果表明,67P彗星的水比地球水更"重",地球水并非起源于彗星,很可能来自于小行星。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谜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罗塞塔号"探测器最新勘测结果显示,地球水资源并非来自于彗星,很可能来自于小行星。今年11月,罗塞塔号探测器着陆在67P彗星表面,勘测数据表明该彗星上的冰块不同于地球冰水。欧洲航天局发射罗塞塔号探测器细距离探索  相似文献   

6.
登陆彗星!     
<正>2014年11月12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飞船释放出的菲莱登陆器在彗星67P/C-G上成功着陆,创造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探测彗星?这一壮举是如何实现的?罗塞塔和菲莱在彗星上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菲莱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登陆彗星的人类探测器(参见《科学世界》2015年第1期"登陆彗星!"一文),在销声匿迹7个月后,于2015年6月13日终于再次联系上了欧洲空间局(ESA)。在2014年11月12日,菲莱号登陆在67P/C-G彗星的一个悬岜之下。由于太阳能帆板处于阴影位置,它只工作了60个小时就耗尽了能量,被迫休眠。自那时起,ESA一直  相似文献   

8.
前沿     
《杭州科技》2014,(6):4-5
<正>《科学》公布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罗塞塔搭载的菲莱着陆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实施软着陆。来自这两个太空探测器的数据为彗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使科学家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彗星的变暖、呼吸和演化。⒈罗塞塔研究成果及菲莱着陆彗星2014年,将早期鸟类和恐龙化石与现代鸟类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文章揭示了某些恐龙世系是如何发育成小型、体重轻盈的形态学构造的,这让它们能够演化成许多类型的鸟类并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物种灭绝中存活下来。⒉从恐龙到鸟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科学家首次在彗星中探测到一种叫做甘氨酸的重要氨基酸,暗示着彗星向地球传递生命形成的重要元素。甘氨酸是蛋白质包含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存在于67P彗星云层之中。这是科学家使用罗塞塔探测器锂离子和中性分析轨道光谱仪(ROSINA)勘测发现的,研究报告作者、瑞士伯尔尼大学太空和宜居性中心ROSINA仪器项目负责人卡特林-阿尔特  相似文献   

10.
彗星探测对了解地球生命起源和早期太阳系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着陆器"菲莱"(Philae)是彗星探测任务"罗塞塔"(Rosetta)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的着陆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菲莱"看作质点,建立了"菲莱"在67P附近自由轨道运动和表面弹跳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重建了"菲莱"在67P附近和表面运动的轨迹.由于第一次触地的情况较为复杂,对轨道运动和弹跳运动这两个阶段分段仿真,复现了"菲莱"自"罗塞塔"探测器分离至停止运动的轨迹,并与欧空局SONC复现的"菲莱"运动轨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菲莱"在67P表面的弹跳轨迹进行参数化仿真,改变第一次触地点TD1的切向和法向恢复系数,分析恢复系数对"菲莱"表面弹跳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知识快餐店     
<正>转眼间,知识快餐店又营业了一年。要说今年科学界最轰动的消息,应该就是沉睡了10年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苏醒并登陆彗星了,让我们与它一起回顾一下历史吧。  相似文献   

12.
<正>10年前,2004年,一颗空间探测器开启了它的追逐彗星之旅。10年后,2014年,沉睡着飞行了10年的"罗塞塔"号终于被唤醒,因为预计它将在今年11月,追上它的目标:遥远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释放出着陆器。天文学家们已迫不及待地绘出了"罗塞塔"号的着陆想象图,图中着陆器正用"鱼叉"装置刺入彗星表面,固定后利用钻头,抽取并分析彗星表面下20~30厘米的物质……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源于彗星。甚至,彗星在撞击地球后,它携带的氨基酸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启动物质!到底是与否,谜底马上揭开……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纵横》2006,(1):59-59
一、太空探索好戏连台。1月12日13点4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7月4日13时52分,“深度撞击”号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首次揭示了该彗星的真实面目。1月15日凌晨,“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创下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这些发现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2005,(12):7
由《科技日报》评选的2005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日前揭晓。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一、太空探索好戏连台 1月12日13点47分,“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7月4日13时52 分,“深度撞击”号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首次揭示了该彗星的真实面目。 1月15日凌晨,“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创下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这些发现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9月30日,欧空局罗塞塔号的12年科学旅程画上了句号。罗塞塔团队一路走来都经历了哪些波折?罗塞塔的最后一项任务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科学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次激动人心的探险历程吧!漫长、艰险而勇敢的旅程欧空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项目自1993年立项以来,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和任务周期,直到2016年9月30日,以罗塞塔飞船受控撞击彗星表面为最后任务,终于宣告了任务的结束。罗塞塔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计划,它是首次伴飞探测彗星,首次着陆彗星,首次采用微波辐射计和紫外光谱仪探测彗星,  相似文献   

16.
视觉     
正新智彗星(NEOWISE),是一颗具有接近抛物线轨道的逆行长周期彗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在执行"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于2020年3月27日发现的,编号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发现的第三颗彗星。2020年7月,新智彗星现身多国天宇,是北半球继1997年的海尔-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正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2颗黑洞在合并的最后阶段产生的。2颗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为29颗太阳和36颗太阳,合并成了1颗62倍太阳质量高速旋转的黑洞,亏损的质量以强大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终于抵达地球,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2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  相似文献   

18.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2014-12-11至20142014-12-20)1预定寿命期内工作全完成嫦娥三号着陆器开始超期服役[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圆满完成第13个月昼的全部预定工作,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截至14日21:14,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已满1周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实现了精心护航嫦娥三号着陆器月面安全工作1年的预定工程目标。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叶清 《厦门科技》2005,(5):24-27
2005年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耗资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以10.2公里/秒的速度向“坦普尔一号”彗星撞击(图1)。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这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新秀     
正"无尾彗星"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夜空,即使没有亲眼目睹,我们也一定在荧屏上看过这样的画面。其实,"尾巴"不一定是彗星的"标配"哟!天文学家在2014年发现了代号为C/2014 S3的天体,持续观测后发现:其轨道与彗星轨道类似,但它在许多方面与大多数彗星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彗尾。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天体是在地球形成时期形成的,很可能就是形成地球原始天体的一部分,然后像弹弓上的石子一样被弹射到太阳系外缘。如果能再发现50至100个"无尾彗星",研究人员就能知道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地球等行星是在现在的位置上形成的还是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