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生态批评以整体主义的视角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为重新阐释文学经典提供了理论武器。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玛丽·雪莱的经典小说《弗兰肯斯坦》,可以看出作品对人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强烈关注。精神生态的失衡导致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灾难和悲剧。鉴于目前全球生态灾难的现实语境,重读这部小说将更具有现实警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弗兰肯斯坦》堪称是一部生态警示录。  相似文献   

2.
阐述英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通过代表作《魔法师》,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道德生态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生态失范的后现代社会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生态的失衡,给自然环境乃至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种种危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渊源。福尔斯希望建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鲲 《科技信息》2011,(4):150-150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它涵盖了多种思想流派,本文通过分析自然生态女性主义、精神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四种流派之间彼此的区别,对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大量作品从生态环境与人性批评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摧残和人的精神的异化扭曲,使我们觉察到了生态批判中的劳氏的生态文明观、自然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因而,在劳氏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劳伦斯的热切希望:人要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渴望用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建立人与人的和谐,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困惑与觉醒、反抗与追寻以及死亡与重生,揭示了二战后美国人民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通过分析霍尔顿的纯真守望,告诉世人要怀揣反抗虚伪、守望纯真和追寻自然之心,要用爱与理解来解决生态异化的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6.
王蕾 《菏泽师专学报》2012,(4):10-12,20
科学发展观在关于发展目的问题上,主张以生态良好为根本手段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以践行生态正义为促进自然生态良好的根本动力;在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现生态公平为推进社会生态良好的根本准则。可见,它即坚持以人为本,又倡导生态伦理,因而是一种实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伦理完美对接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教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教育自觉与实践样态,以自然生态价值、社会生态价值和个体精神生态价值相互融通的整体性价值规范为价值教育的内容取向,通过生态教育情境的创设和以生态体验教学为主导的教育途径的有效运用,实现教育对象在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情感、生态价值意志和生态价值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的和谐建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学诞生根源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文学是人类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随工业化进程而日渐呈现为一种紧张关系,自然生态开始出现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疏离,其本质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态处于一种深深的危机状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危机交织所造成的人类存在困境,是生态文学诞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超越了一般生态批评的范畴,指出<狼图腾>通过对草原狼性的描写和狼的图腾形象从神圣向世俗转化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对自然生态的巨大影响,在狼获得文化英雄和生态英雄身份出场的同时,也在历史文化的冲突和草原生态变迁的现实中凸现了生态话语.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对阿来的小说《随风飘散》中的人物——格拉进行尝试性解读。在小说《随风飘散》中,作者透过格拉这一人物对自然生态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写,对人生和人类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对格拉这一人物进行尝试性解读,揭示作品所蕴涵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生态优化人性生态和爱惜、保护自然生态两个层面探讨作品的生态意蕴 ,并认为《猎人笔记》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富有生态意蕴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当下日益成为显学的"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创作题材与思想内涵的批判性都涉及到对生态的思考与价值判断。通过分析鲁迅对自然生态关注的先锋性,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态的批判性,指出鲁迅关于生态的思考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生态化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作用于人,除了物质性即自然生态的效应外,还有精神性即人文生态的效应.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组合成为整体的复合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问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作用于"人-社会-自然".人文艺术就是关于生态科学中研究人与环境交互关系中的其中之一的学科,它能从基本的生态意义上升到美学境界.人文艺术的环境体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其良性结果能正此例地作用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态理念的树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不仅要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社会,而且要正确地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体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教育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本体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终极道德发展价值是唤起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的自律精神,它包括生态意识及其伦理良知的价值、生活意念与生活方式品质的价值以及法律意识与自律规范尊崇的培养价值。生态人格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16,(3):431-435
以生态足迹原理为基础,计算了榆林市2001—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2013年间,人均生态足迹从3.522 hm~2上升到了4.29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145 hm~2下降到了2.455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120上升到了1.748.由此看出,榆林市的自然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榆林市今后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变能源结构,以及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构成了生态文艺的三个层面,而自然与自由是相关的当真正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真淳,人的心灵会得到净化。而对于完善人格的追求又会使大自然拥有深邃的内涵。陶渊明是这方面的典范。躬耕南山,委运自然,没有身名之累,虽有对死亡的恐惧,但以纵浪大化的态度消解了这种痛苦,最终形成其为后人倾羡的南山人格。  相似文献   

17.
生态德育已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人们已从不同视角对生态德育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刘惊铎教授的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为内容的生态德育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态德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哈罗尔的小说《遥远的展望》描写了二战后澳大利亚工业社会的郊区生活,反映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持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的对立冲突,以及人们物质享乐与精神追求的失衡。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该小说进行解读,聚焦分析作品中反映出的工商业社会背景下的自然环境、两性关系、人际关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以及非生态环境中成长的小女孩艾米莉对生态人际空间和生态精神空间的寻求,揭示出作品中蕴涵的深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中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为主。结果其动力机制为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建设、产业簇群、社会历史文化、新经济环境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变化对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的影响。结论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是在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不同时空条件下各影响因子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经济时代,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新经济因素在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它们还是要通过传统的交通道路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产业簇群等动力因素而发生作用;及时整合各种动力因素,最终才能使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依存、对立和同一,人类从自然界的两次提升,自然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的运动,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对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