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Lix984为萃取剂,硫酸为反萃取剂,对废液中的铜进行了选择性萃取研究,分析了萃取机理,论述了不同因素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炼钢厂炼焦车间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最佳萃取条件.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对土壤样品进行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离线色质联用分析,并同索氏萃取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从赤泥中富集回收金属镓,利用浓硫酸对赤泥样进行恒温熟化-水浸后的浸出液进行萃取,研究了丁基罗丹明B-正丙醇-硫酸铵萃取镓的行为,同时讨论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硫酸铵质量和正丙醇体积分数对镓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优化的赤泥中镓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5min,萃取温度为室温,正丙醇体积分数为30%,硫酸铵质量为4.5g时,镓的萃取率最大为82%。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栝楼籽油的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栝楼籽粉碎细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栝楼籽粉碎细度90目、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得率可达39.6%.  相似文献   

5.
N503萃取Fe3+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503对Fe3 溶液进行萃取实验研究.结合试验详细阐述了萃取相Fe质量分数与水相中Fe3 质量浓度变化的曲线关系,并分析了主要因素对萃取的影响.通过再生萃取剂的循环萃取试验研究了其萃取效果,结果表明再生萃取剂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态物料进行了萃取机理分析,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态物料的萃取模型,给出了宏观萃取速率表达式,提出了验证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二硫化碳(CS2)和N一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剂对神府东胜煤样进行了超声萃取,并用丙酮对萃取物进行溶解.利用GC/MS分析研究了其萃取物的族组成,对其原煤及萃余煤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对萃取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萃取过程阶段性明显;萃取物中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另外还含有多种含氧、氮和硫的杂环化合物;原煤和萃余煤红外光谱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油水比、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等对DNNSA反胶团萃取净化含镍电镀废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图解法对逆流萃取理论级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相煤油负载DNNSA反胶团萃取净化含镍电镀废水是可行的;提高油水比可以提高萃取效率;萃取时间为20 min达到萃取平衡;萃取剂浓度由0.005 7 M升高到0.446 M时,萃取效率提高了66.81%,即提高有机相中反胶团的数量有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DNNSA浓度为0.1 M时,其萃取容量约为3.57 g.L-1,多级逆流萃取理论级数为4级.  相似文献   

10.
锝萃取型发生器萃取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锝萃取型发生器技术是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生产99Tcm。对锝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锝与铼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实验中研究了在碱性体系中甲乙酮对铼的萃取行为,考察了萃取剂用量、碱液浓度、铼的浓度及水相中钼浓度对萃取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99Tcm的示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甲乙酮对99Tcm萃取率达99%。  相似文献   

11.
以铜离子为模板,制备了聚乙烯醇凝胶,通过吸附实验试验了该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铜离子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吸附率可达95.3%,显著优于一些化学合成铜模板聚合物及非铜模板聚乙烯醇凝胶.  相似文献   

12.
用热力学分析了氧在阳极铜精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氧化、还原终点应控制的杂质水平,计算了相应的氧化和还原终点应控制的氧活度范围。在阳极铜精炼试验中采用高温快速定氧技术跟踪氧的变化并指导精炼操作,成功地用含高镍和高硫的粗铜炼出表面平整,物理质量高的阳极铜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镍电解阳极液直接进行电解净化除铜处理过程。镍电解阳极液中的CU2+离子优先于Ni2+离子在镍电极和铜电极上放电还原,其电极过程具有溶液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在阴极电位不低于-0.500V(vs.SCE.)和溶液搅拌条件下,采用多孔镍作阴极在常温下就能使镍电解阳极液的CU2+离子浓度降至0.002g/L以下,达到深度净化除铜要求。加强溶液搅拌和增大电极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净化除铜速度,电解净化除钢产物为99%以上的金属铜粉。  相似文献   

14.
铜阳极泥的工艺矿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铜阳极泥中提取贵金属的工艺,采用XRD,SEM和显微镜的方法对阳极泥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泥中颗粒粒度45μm占1212%;主要元素为Ni,Cu,Se,Ag,Au;主要物相有金及其合金、银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氧化镍、硫酸钡和黄铁矿等;金和银是主要贵金属,个别小颗粒金为金铅合金,银以硒化银和铜银硒的形式存在;铜和镍是主要贱金属:铜为单质铜、硫酸铜、硒化铜以及铜银硒,镍主要为氧化镍;铜阳极泥以硫酸铜为基底,氧化镍中经常包裹有单质铜.  相似文献   

15.
将自制磷酸镁水泥用于铜污染土的固化稳定,研究其淋滤特性和微观结构。以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磷酸镁水泥掺量、初始铜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固化后重金属铜污染土的淋滤特性及固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和磷酸镁水泥掺量会影响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和上清液pH,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铜离子浓度的减少及水泥掺量的增多,铜离子浓度显著降低;浸出液的pH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降低,随磷酸镁水泥水泥掺量的增多而提高,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后与扫描电镜试验结果结合解释了水分迁移对固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X光电子能谱仪及同步辐射装置分析了铜锂合金的表面电子结合能及费米面处的电子能态分布.研究表明:微量锂的加入影响了纯铜的价带,使纯铜费米面处的电子态密度下降,从而降低纯铜的导电率,但是由于锂具有良好的脱氧、除硫等净化作用,使纯铜中的其他杂质含量有所下降,因此两者相消后略微降低铜的导电率;随锂含量的增加,铜的导电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尽管加入锂后脱气除杂效果显著,但残余的锂主要固溶于铜中,使铜的晶格产生畸变,同时提高了纯铜的表面电子结合能,从而使金属导电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2-取代芳基苯并咪唑-Cu(Ⅱ)络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2-取代芳基苯并咪唑- Cu(Ⅱ)络合物,通过苯并咪唑与Cu(Ⅱ)反应前后红外光谱解析,表明二者发生了络合反应;采用摩尔比法测定了该络合反应的配位数、X射线衍射测定了络合物的结构,确定了该络合物中心原子Cu(Ⅱ)和配体苯并咪唑分子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18.
铜合金管坯旋轧成形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B10铜合金管坯旋轧成形过程进行三维热力耦合仿真模拟。在模拟分析中分别从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和变形温度等方面,将B10铜合金与目前生产成熟的TP2紫铜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掌握了铜合金管坯旋轧成形的变形规律。相应实验结果证明铜合金管坯有限元模拟具有很好的仿真预测价值,并可用于探索其它类型铜合金管坯旋轧成形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合成了亚酞菁铜.把1,3-二亚胺基异吲哚啉、钼酸铵和二水乙酸合铜在喹啉里加热,加入催化剂量的1,8-二氮杂-双环(5,4,O)十一碳烯-7(DBU)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通过索氏提取,然后用柱色层分离,得到灰褐色产物.通过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证实,灰褐色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亚酞菁铜.根据亚酞菁铜分子裂解质谱图,还初步分析了亚酞菁铜分子的裂解过程,首次给出亚酞菁铜合成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将转炉产粗铜成分的以往化验数据作为二次变量,化验数据严重滞后的当前炉次粗铜成分作为主导变量,并以延迟时间T=2(炉次)将转炉粗铜成分时间序列分成两个子时间序列,采用重构相空间理论、最大Lyapunov指数方法和样本及时更新的办法,建立了一种仅对当前炉次的炼铜转炉粗铜成分进行软测量的混沌时间序列软测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能快速得出转炉当前炉次的粗铜成分数据,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