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本文应用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根据25℃,PH=9.50Cu(Ⅱ)和Mg(Ⅱ)与络合剂CLG的络合物与EDTA之间的络合取代反应的不同的反应速率,实现其同时测定。该法可用来测定Cu(Ⅱ)和Mg(Ⅱ)的标准混合物以及河水、井水和矿泉水。  相似文献   

2.
铜(Ⅱ)在0.03mol/L Na_2B_4O_7,1×10~(-5)mol/L 二甲酚橙 pH9.3溶液中,出现良好的示波极谱导数图.峰电位 E_P=-0.32V(vs.SCE),导数峰电流 i′_P 与铜(Ⅱ)浓度 c_(Cu)在0.2~7.0μmol/L 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为0.1μmol/L.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的络合比为Cu(Ⅱ):二甲酚橙=1:1.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3.
4-(取代苯偶氮)-吡唑酮,在氧化条件下,能与铜络合,显色性能好,灵敏度高,可望作为测量铜的试剂。因此,对该试剂与铜形成络合物的研究颇具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报告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与Cu(Ⅱ)形成的络合物的研究。包括pH 值对络合物形成的影响以及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本试剂为我们(自己设计)合成。国内尚未有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光度法规定微量铜的新方法,试剂5-Cl-PADAB能与铜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二元络合物Cu(Ⅱ)-5-Cl-PADAB,选择性较高。在pH=4.6~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形成橙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摩尔吸光系数为4.5×10~4,络合比Cu(Ⅱ):5-Cl-PADAB=1:2,在0~18μg/25mL区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磺基水杨酸的掩蔽下,一般常见的30多种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用于合金和矿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硫代脯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和Ni(Ⅱ)、Co(Ⅱ)、Zn(Ⅱ)-硫代脯氨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量热法测量了硫代脯氨酸的离解热以及它与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焓变,进而计算了各络合反应的吉氏自由能、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5±0.2℃、Ⅰ=0.15(NaClO_4)条件下,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的吉氏自由能递变顺序为Ni(Ⅱ)>Co(Ⅱ)≈Zn(Ⅱ)。基本上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而且络合物稳定性可能主要取决于焓变大小。这些实验数据可为深入研究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在体液中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硫代脯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和Ni(Ⅱ)、Co(Ⅱ)、Zn(Ⅱ)-硫代脯氨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量热法测量了硫代脯氨酸的离解热以及它与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焓变,进而计算了各络合反应的吉氏自由能、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5±0.2℃、I=0.15(NaClO_4)条件下,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的吉氏自由能递变顺序为Ni(Ⅱ)>Co(Ⅱ)≈Zn(Ⅱ).基本上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而且络合物稳定性可能主要取决于焓变大小.这些实验数据可为深入研究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在体液中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使用经典轨迹法研究了平行络合反应S i(3Pg)+CO(X1Σ+,V=0,J=0)→S iCO(X3Σ-)或S iOC(X3Σ-)的碰撞轨迹.该两个络合反应均为无闽能反应,络合物S iCO和S iOC的寿命均大于2.0×10-12sec,表现为长寿命络合物.  相似文献   

8.
使用经典轨迹法研究了平行络合反应Si(3Pg)+CO(X1∑+,V=0,J=0)→SiCO(X3Σ-)或SiOC(X3∑-)的碰撞轨迹.该两个络合反应均为无闽能反应,络合物SiCO和SiOC的寿命均大于2.0×10-12 sec,表现为长寿命络合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TAPP)与汞的络合反应,找出了形成TAPP-Hg(Ⅱ)络合物的最佳条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45.9nm,摩尔吸光系数ε=2.5×10~5,用于发样和水样中汞的测定,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Cu(Ⅱ)-Phen体系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测定微量铜的方法。以NH_3-NH_4Cl为底液,pH9.05,Cu(Ⅱ)-Phen络合物有一灵敏导数极谱波。峰电位-0.74V(对SCE).峰电流与铜的浓度在5.0×10~(-7)~8.0×10~(-6)mol/L范围成正比。以该法测定了电镀厂排放污水,获得满意结果。应用循环伏安、脉冲极谱等方法确证了该极谱波为络合吸附波。采用理论计算与条件实验结果相比较的方法,对其电极反应过程做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11.
2-巯基苯并咪唑经溴化反应得到2-溴苯并咪唑.然后与ω-溴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进一步得到中间体.最后通过Cu(Ⅰ)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2-a]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得到了证实.初步考察了溶剂、碱、配体对Cu(Ⅰ)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2-a]苯并咪唑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巯基苯并咪唑经溴化反应得到2-溴苯并咪唑,然后与ω-溴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进一步得到中间体,最后通过Cu(I)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 2-a]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得到了证实。在本文中,我们也初步考察了溶剂、碱、配体对Cu(I)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 2-a]苯并咪唑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一种柔顺的、对称的、八齿(N_6O_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缩写为EGTB)及其一系列铜的络合物的合成与性质。配体由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与邻苯二胺共热缩合而成。配体EGTB与不同铜盐和外桥配体反应得到一系列络合物。并对配体的~1HNMR、IR、UV-VIS谱及络合物的IR、UV-VIS、EPR谱、电导、元素分析进行了研究。推测络合物中Cu(Ⅱ)离子的配位几何环境可能是四方锥或畸变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14.
杨水平 《江西科学》2001,19(4):244-246
研究了哌啶荒酸哌啶 (PDPC)与Cu(Ⅱ )最佳显色反应的条件 ,在pH =8.5的条件下 ,Cu(Ⅱ )与PDPC形成稳定的黄棕色络合物 ,络合物组成比为M∶R =1∶2 ,最大吸收波长λmax=4 4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 .86×1 0 4 L·mol- 1·cm- 1。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并有较好的选择性 ,应用拟定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Cu(Ⅱ )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镉(Ⅱ)-铜铁试剂络合物的伏安行为,在0.15mol·L~(-1)NH_4Ac(pH6.7)、0.5 mmol·L~(-1)Cup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得到一灵敏的Cd(Ⅱ)-Cup络合吸附波。峰电位E_P=-0.69 V(vs.SCE),峰电流与镉(Ⅱ)浓度在0.01~1.5μmol·L~(-1)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5.0mol·L~(-1)。用等摩尔系列法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2,表观稳定常数为6.1×10~(11)。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常规脉冲极谱等手段研究络合物电极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体系为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度法和紫外光度法研究加替沙星(GTF)及其铁络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Cu(Ⅱ)、DNA均能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GTF分子的荧光.并且用荧光法测定GTF-Cu(Ⅱ)和GTF-DNA二元络合物的组成和形成常数.GTF-DNA的光谱图在有Cu(Ⅱ)存在时,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能够形成GTF-Cu(Ⅱ)-DNA三元络合物.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元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天然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讨论反应的最佳条件.进一步证实加替沙星、Cu(Ⅱ)和DNA的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的二个问题。吸附实验表明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抑制了重金属离子进入固相。所以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小于黄浦江。另外,光解实验表明有机物对Cu(Ⅱ)的络合能力远大于对Zn(Ⅱ)的络合能力。故黄浦江和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相对富集系数以Zn(Ⅱ)为最小。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对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的二个问题。吸附实验表明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抑制了重金属离子进入固相。所以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小于黄浦江。另外,光解实验表明有机物对Cu(Ⅱ)的络合能力远大于对Zn(Ⅱ)的络合能力。故黄浦江和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相对富集系数以Zn(Ⅱ)为最小。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用电位法研究溶液中Zn(Ⅱ)混合配体络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溶液中,Zn(Ⅱ)的主要络合品种为Zn(TEA)(OH)_2。在氢氧化钠-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中Zn(Ⅱ)的主要络合品种为[Zn(EDTA)(OH)_2]~(4-)。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显色剂DCS-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下,试剂与铬(III)生成蓝紫色络合物,λmax=620nm,ε=2.46×104L·mol-1·cm-,铬(Ⅱ)量在5.0-5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络合比1 : 2.该体系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用于生物样品中铬(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