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顶山香山寺有"观音祖庭"之誉.蒋之奇<香山大悲菩萨传>详尽描述了中国民间观音应化故事,最终固化了外来佛教观音信仰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形象,反映了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佛门"三虚"———太虚法师、虚云法师、倓虚法师,对振兴近现代岭南佛教的贡献巨大。太虚法师莅临粤港弘法,宣传开展新佛教运动,并创办岭东佛学院培养人才。虚云法师复兴南华寺、云门寺,弘法传戒,整肃纲纪,重振禅风。倓虚法师将湛山宗风及湛山僧团近乎完整地带到香港,开创华南学佛院、设立中华佛教图书馆培养人才,并以每周佛学讲座普及佛教知识。这些努力,改变了传统岭南佛教的面貌,推进了佛教革新发展,也为佛门培养了一批堪当中流砥柱的僧材。即以今日岭南佛教之发展格局来看,亦仍然深受"三虚"法脉及其门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南的地域性概念因随不同历史阶段的行政区划而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政治意义。佛教传入江南后,迅速地影响了江南民众的信仰世界。孙吴时期江南区域政治经验,即以神异说来凸现政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东晋动荡的社会政治局势,也深深影响着江南的佛教发展。南方四朝民间社会在信仰佛教的层面上,不仅具有心灵契机,而且具有政治环境。江南区域性的文化根基与大一统的文化传统互相涵化、渗融互摄,从而建构起了江南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就江南六朝时期佛教与政治关系来说,总体而言是一种良性互补的互动关系,它所集聚的政教经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地区文化历史的发展,使得磁器口信仰文化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宗教文化种类多样;第二,信仰文化与袍哥文化关系密切;第三,信仰文化与水,与龙信仰有一定关联。目前,磁器口地区的佛教比较兴盛,其中尤以宝轮寺香火最旺。除了宗教信仰,磁器口的民间神灵信仰也很发达。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唐代由中原、西蜀传入贵州后,在黔北黔东兴起。至宋代,佛教逐渐传布贵州各地,一方面在黔北黔东地区,佛教仍以强劲的势头向纵深发展,佛寺遍布其地;另一方面,随着佛教在贵州各地传布渗透,贵州土官土酋开始热衷奉佛兴寺,佛教影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贵州腹地亦始建有佛寺,住有僧人。这为元明时期贵州佛教的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佛寺遍布黔北黔东佛教在唐代从黔北黔东传入,进入宋代后,佛寺几遍布黔北黔东。据史志记载宋代黔北地区,在桐梓建有崇恩寺、鼎山寺、虎峰寺,遵义建有万寿寺、福源寺、金山寺、桃源山寺,正…  相似文献   

6.
在大理地区,由南诏、大理国及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寺庙(观)、浮图(塔)的分布很广。从著名的崇圣寺三塔、鸡足山的寺院,到各个村寨,都有各种类型的寺庙和塔的建筑。佛教信仰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被世人称为“妙香国”。但是在白族地区流行的佛教当中,又与中原等地的佛教有不同之点,即白族的佛教信仰中,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的遗痕,如图腾崇拜的仪式和本主崇拜。本文就对白族佛教信仰的广泛性和特殊性与南诏、大理国的政治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其形态、内涵不但具有多样性,而且还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层次。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特点,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民间信仰变迁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间信仰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于民间信仰在民众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因素及负面作用,要加以约束和进行说服教育,对其在民众中有积极教化作用的成分,要充分利用和进行正面引导,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民间信仰在区域社会空间秩序中的建构作用。方法在田野考察与爬梳文献基础上,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区域社会空间秩序进行个案分析。结果研究从洪洞娥皇、女英信仰的空间区位和分布村落展开,得出民间信仰在经济互动、政治解读、文化熏染等方面发挥着空间秩序的建构作用。结论在传统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民间信仰的建构作用大于解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泰安市域民间寺庙遗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内民间寺庙的空间分布状况和特征,分析各寺庙供奉神灵状况,进而研讨泰安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发现,泰安市民间寺庙与民间信仰遗存分布广泛,民间客观存在着以观音、碧霞元君和阴司崇拜为重心的寺庙与信仰分布,并且各类寺庙与信仰随泰山、大汶河以及交通要冲等地理因素呈现若干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土后,就依附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力图融摄儒道并与民间的鬼神信仰相结合。佛教的偶像崇拜与造像无疑地也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和发展的。在不同时代融合不同的习俗和方式,按照需要改造着佛教偶像,最终使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所谓"信仰论政治"中的"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即通过权力对神人关系及其神圣性的垄断而展现出来的象征权力,它是经由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历史事件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来看,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充分展现出了佛教信仰之神圣系统是如何进入王权的统治秩序,又如何通过王权的运作机制,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建构的神圣性基础,从而重新塑造了国家统治及其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公权力之合法性的超越特征。可见,佛教信仰的实践及其表达,一旦与国家权力及其制度紧密整合,便会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信仰特征。就此而言,南诏大理国时期对于佛教信仰之推崇及其权力运作机制之中对佛教信仰的最大依赖,实际上就是这种"信仰论政治"之意义在佛教信仰中的具体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2.
知讷是高丽时期禅宗佛教的代表,是韩国曹溪宗的创始人。他的禅学思想,在理论上以“真心”说为基础会通禅教,提出禅教一致观;在修行上提倡“顿悟渐修”和“定慧双修”。同时,他引导了韩国佛教净化自身的定慧结社运动,给消沉的高丽禅宗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期的韩国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浙南古廊桥与民间信仰活动紧密相结合,民间信仰活动贯穿造桥全过程,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活动及表现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设神龛供神像祭拜,举办各种祭神节等,融入到廊桥实体及与廊桥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并通过建筑饰物、书画、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寺庙是佛教独有的建筑形式,是佛教文化的外在展现,是佛教信仰的生存载体.以五台山佛教寺庙为研究主体,台怀片区为研究范围,构建五台山寺庙空间分布数据库.利用空间分析软件ArcGIS对五台山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第一,五台山寺庙的空间分布为凝聚型,且围绕区内唯一聚集区——台怀镇寺庙中心区呈向心性分布;第二,区域内的主要出入道路及朝台道路、清水河流域、居民点的分布、寺庙的建寺历史等四个因素是影响五台山寺庙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北朝时佛教禅宗四祖道信,自幼笃行佛学,14岁从禅家三祖们架学佛法,23岁时到吉安东山寺受戒,修行3年之后,到湖北司空山,接受三祖们架的衣钵,成为禅宗四祖,后又到吉安东山寺传经.终于成名.传之宏九五祖、楚能六祖、行国七祖,逐开著名的佛教禅表原派系,道信四祖大名传遍华夏.  相似文献   

18.
中缅边境小乘佛教与现代化运动的冲突与磨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入,云南沿边地区的开放也不断扩大,古老的小乘佛教与现代化运动相撞,在寺院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教规与法制及佛教信仰与现代化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小乘佛教,随着冲突的激化而逐渐改变并纳入现代文化圈,并将随着现代化运动的深入而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立即引起了崇佛、排佛之争。鉴于崇佛派与排佛派的力量相当,钦明、敏达两住天皇采取了中立旁观的态度。随着崇佛派力量的增强,用明、推古天皇逐渐显示出推行佛教的积极态度。圣德太子通过政令将佛教指定为官方的正统意识形态;舒明、皇极天皇修建百济寺,标志着日本国家佛教的开始,佛教最终为日本宫廷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生育古往今来被人们紧紧地抓在手里,为它而产生了各种礼仪、礼制、风俗等民间生育信仰。生育信仰是古代人类传宗接代最重要的活动,但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生育信仰主体的女性的生育信仰意识则逐渐淡薄弱化。以民俗的视角就现代女性生育信仰意识的弱化试谈笔者的观点,以期为传统民间习俗的传承和保护做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