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图像背景下的满文文字提取方法。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含有图像背景的满文图片进行单字提取,并进行去噪、细化、剪枝等预处理,找到这个单字的主轴,终止点、内部点和交叉点,在主轴上找到临界点,由临界点进行笔画生长从而达到满文文字笔画提取的目的。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对手写体满文图像、印刷体满文图像和彩色图像中的满文分别进行了文字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满文文字提取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满文的识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图像背景下的满文文字提取方法。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含有图像背景的满文图片进行单字提取,并进行去噪、细化、剪枝等预处理,找到这个单字的主轴,终止点、内部点和交叉点,在主轴上找到临界点,由临界点进行笔画生长从而达到满文文字笔画提取的目的。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对手写体满文图像、印刷体满文图像和彩色图像中的满文分别进行了文字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满文文字提取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满文的识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给满文识别系统提供基元特征和训练测试样本,在对图象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倾斜校正、行列分割等预处理后,构建了印刷体满文文字多级数据库,包括列文本库、单词库和基元库3个子库。该库的构建为后续满文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满文矢量字库和罗马转写满文输入法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满文文字的特征,提出满文搭配字母和满文字根的概念,并在满文字根的基础上构建Windows通用矢量字库,由满文字根拼接成满文字母,再由满文字母拼接成满文,最终实现基于矢量字库满文文字的显示·在依据满文搭配字母和拼接规则构建的满文搭配字母表的基础上设计标准罗马转写向满文编码转换算法,基于该算法的罗马转写满文输入法实现了在Windows下应用程序对满文文字的调用和处理,经过多种应用程序测试,满文的显示和输入法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移动终端满文输入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整理、挖掘、保护和利用大量的满文历史资料,方便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满文交流,实现了基于OpenType字库和Unicode编码的满文罗马转写输入法.根据满族文字特点,在移动终端上设计满文输入的软、硬键盘两种布局,提出一键多符和两键确定输入的硬键盘满文输入法,并给出满文输入信息处理和正确显示的关键流程.在实际...  相似文献   

6.
满文罗马转写与圈点满文转换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满文文字的特征,在给出圈点满文和满文罗马转写单词定义BNF范式的基础上,按照总结出的圈点满文与其拉丁化方案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则,构建了满文罗马转写与圈点满文之间的相互转换算法,并着重解决了圈点满文向罗马转写转换过程中的编码冲突问题,对不符合规则的文字编码提出了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罗马转写文本和圈点满文之间的双向一一对应转换·通过对测试文本的转换试验,表明了所提出的转换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研究满文识别中训练样本匮乏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数据增广方法扩展训练样本集的技术框架。该框架包括字体几何结构变形与图像质量变换两个模块,采用仿射变换、弹性形变等9种数据生成方法,分别模拟满文字符图像的笔画粗细变化、扭曲变形、光照不均、不同视角及背景等情况下的采集效果。在满文识别的研究中,采用该方法将每个类别的字符数据量扩展到7万个。实验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是解决训练样本匮乏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和广泛地应用,同时也促使模式识别技术在文字识别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主要从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对文字识别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对其统计决策及字句结构等基础识别方法及在文字识别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并对模式识别技术领域的前景和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技术不能使单字识别系统的识别率达到100%,单字识别系统会产生错判和拒判.因此,将满文中单词识别系统的识别信息和满文的词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满文词组和待定词集统计信息库,采用基于统计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利用Viterbi动态规划法求最佳路径,对满文的单字识别输出进行后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实验表明,单字识别系统的识别率越高,后处理的纠错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技术不能使单字识别系统的识别率达到100%,单字识别系统会产生错判和拒判。因此,将满文中单词识别系统的识别信息和满文的词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满文词组和待定词集统计信息库,采用基于统计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利用Viterbi动态规划法求最佳路径,对满文的单字识别输出进行后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实验表明,单字识别系统的识别率越高,后处理的纠错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
多特征与BP神经网络车牌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任安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45-5648
汽车牌照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对车辆牌照识别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系统车牌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综合颜色特征和投影特征相结合的车牌定位方法。字符分割采用了投影法;字符特征选取了互补性强的粗网格特征、投影特征以及外围轮廓特征;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车牌字符识别。对车牌字符的识别分为汉字、字母及字母数字三类进行。实验表明,多种图像处理技术与模式识别技术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识别能力;本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质心层次特征的无约束手写体数字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学字符识别(OCR)是模式识别最为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OCR的研究重点是无约束手写体字符识别.采用了基于字符质心的层次特征对无约束手写体数字进行分类识别.基于字符质心的不均匀分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无约束手写体数字字形千变万化所引起的不稳定性.层次特征将字符在空间的二维分布转化为一维,特征抽取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将该算法应用于无约束手写体数字的信函分拣系统,单字的平均识别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像的不变特性与特征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两种字符特征向量的提取方法.一种是基于平移、旋转和尺度不变性的图像变换法,另一种是强调字符形状和结构的方向特征量提取法.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字符图像中心矩的图像变换法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值,有利于机器识别.实验中通过最小距离法进行字符的分类识别,识别率达到80%以上,可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车辆牌照字符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4.
车牌识别(LPR)是智能交通中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目前车牌识别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字符特征提取方式采用一种基于半分积分投影法,选用高斯径向基作为核函数对字符进行训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局部特征融合的表情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表情识别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而特征融合方法则是表情识别中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基于嘴部的Gabor小波特征和几何特征对表情识别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仅用嘴部不同特征进行特征融合的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嘴部的Gabor小波特征和几何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后再使用最近邻分类器分类.根据不同样本库、不同识别方法的对比实验结...  相似文献   

16.
藏文字符识别是中国的多文种信息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印刷体藏文识别系统的原理和预处理、识别、后处理过程,分析了文字识别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和印刷体藏文识别技术,着重分析了印刷体藏文识别中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这两个关键技术,并对藏文识别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特征抽取是识别中的重要步骤,提取描述性强的特征能够有效提高分类器的识别效率。在提出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特征行抽取在字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应用。首先,在分类识别时可用作匹配的特征向量,通过双向匹配来识别独立的字符。其次,可在识别粘连字符时用于预测前端字符,并在提取前端字符后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从而达到准确分割和识别粘连字符的目的。还详细描述了交互确定特征行的方法。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对字符特征行的应用价值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冲压产品特征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对冲压零件的特征分类、特征定义和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级进模冲压零件几何模型中识别、匹配形状特征,对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参数的技术构架和实施方法.用COM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轿车冲裁弯曲级进冲压件进行弯曲特征识别展开、毛坯排样几何特征图形的识别以及进行各类排样方式下的毛坯优化排样.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SolidWorks开发平台上应用COM技术编程可以较好地对冲压产品进行特征设计和特征识别,其关键技术的实现为级进模KBE(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更为灵活、简便和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