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寅  张登博 《河南科学》2021,39(12):2038-2042
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社会生活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教育水平等方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建立城市发展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10个超大特大城市青年人才吸引力进行排序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对青年人才吸引力明显大于其他城市,但并不意味着人才吸引力大的城市没有劣势.综合来看,城市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展示城市特色吸引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一个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大小是决定该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选取影响城市人才吸引力的18个指标,从经济、文化教育、生活3个方面构建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建立了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1个地级市的人才吸引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级市人才吸引力综合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昌、赣州、上饶、九江、宜春、吉安、抚州、新余、景德镇、萍乡、鹰潭。最后针对不同城市提出了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人才吸引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广东一、二、三线城市及县城为例,结合大量调查数据,从数学角度引导大学毕业生从就业及个人发展机会、工资待遇、城市舒适性、消费满意度、父母喜好及孩子上学等几个因素分析,理性思考并选择最优就业和购房城市.基于实际调查,解决一个多因素的选择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的规划职业.  相似文献   

4.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指数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作出评价.分析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及分数区间,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三方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舒适性进行评估,并对其整体舒适性作出评价.计算的舒适性指数区间为[6.080,8.080],评价结论为该桥行车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宜居城市内涵探讨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生活方便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宜居性指标评价体系.以省会城市及直辖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我国宜居性城市分布不均衡,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对城市的宜居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芳宁 《科技信息》2009,(26):I0286-I0287
当今世界,人们对于生活的各方面求趋于理想化,尤其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论述,最后总结人体热舒适标准的共同特点是:认为环境参数不随时间改变,而且把人体看作是外界热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研究和实地测试结果表明人体并非是外界环境的被动接受者,人体的各种适应性会对热舒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进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重磅政策.为探求人才政策工具对人才的吸引力情况,在构建人才吸引力因素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178位人才问卷调查获得人才吸引力关键因素,对河北省163份人才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政策工具与人才吸引力因素的契合关系.研究得出创新氛围、人才培训培养、人才激励评价、创新创业支持、人才服务和薪资待遇等方面契合度高,政策效果较佳;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条件、配偶子女安置和住房补贴的契合关系为政策不足,应加大政策制定;人才载体和医疗社会保障的契合关系为政策冗余,需加强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矿井人体热舒适性等级评价模型.从矿井热环境和人体自身因素出发,考虑了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10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矿井人体热舒适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熵权理论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人体矿井热舒适性的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某高温铜矿6个不同中段的热舒适性评价,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见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不同深度的矿井热舒适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从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3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湖北省17个市州2013—201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贡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 研究期内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和生态子系统质量总体上呈提升趋势,各地市州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生态子系统质量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2) 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且研究期内鄂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鄂中地区次之,鄂东地区最小;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公路里程密度是驱动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但随着时间演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心将由少数的核心因子向多因子共建转变.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气候因素和人文建设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影响又具有双重性.因此,针对气候因素的多变性、模糊性和人文建设的层次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巴州地区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分别对气候因素和人文建设定量评价方面效果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库尔勒市人居环境最优,其次是和硕县与和静县,若羌和且末总体评价得分较低;巴州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建设皆不平衡,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普遍较低.针对巴州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差异提出了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