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建华 《甘肃科技》2008,24(6):148-149
用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液在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防病防虫效果.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沼液后,冬小麦成熟期提前了8天,株高增高了8.5cm,穗长增加1.02cm,穗粒数增加3粒,千粒重增加4.20g,穗数增多1.50万/hm2,增产460.35 kg/hm2,增产率8.86%;喷施沼液后,锈病发病率下降4.8个百分点,白粉病发病率下降2.3个百分点,蚜虫虫口密度减少15.55个/m2,红蜘蛛虫口密度减少11.30个/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位山灌区冬小麦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与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指标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通过影响穗数及穗粒数影响冬小麦最终产量,灌溉量通过影响籽粒质量影响冬小麦最终产量;水肥互作效应下,灌溉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比施肥量更明显;连续3 a的试验结果显示,灌水定额为675 m~3/hm~2、施氮量为198 kg/hm~2的水肥措施有利于当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增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3750ml/hm2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和底施225kg/hm2化学钾肥氯化钾效果相同,均能增加棉花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功能叶叶面积,并提高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磷活化剂拌种棉花有效穗数增加21.3万/hm2,氯化钾处理有效穗数增加22.95万/hm2;穗粒数分别增加10.90粒和8.77粒;功能叶叶面积分别增加50.37cm2和27.97cm2;产量提高20.1%和22%,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4.
冬前喷施壮丰安对控制冬前小麦旺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友  王建设  胡枫冉 《科技信息》2011,(21):I0383-I0384
为研究冬前喷施壮丰安适宜用量,保障冬小麦丰产稳产,以淄麦12号为试验材料,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壮丰安,对控旺效果、冻害情况、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壮丰安控旺效果明显,防冻效果显著。基部三节间缩短且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增加,杭倒能力增强,具有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适宜用量为450-600mL/hm2。  相似文献   

5.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和兴农场进行了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新坡村与和兴农场的产量分别为6780 kg/hm2和6 550 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5.1%和5.6%,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6.2%和17.8%,比对照增产22.1%和20.8%;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玉米的产量差异达1%显著水平.该试验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在穗粒数和百粒质量方面,对穗长、穗粗和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淹水、旱种、垄畦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方式下,西巨胚1号产量比淹水栽培下增产24.33%,产量构成较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旱种下产量各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减产显著。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较弱的负相关,因此,生产上巨胚稻栽培建议采用垄畦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在制定巨胚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德粒数。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增产途径,在潭香稻谷专业合作社对甬优2640和佳辐占两品种的双季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甬优2640矮秆抗倒,穗大粒密,双季产量分别为(10 598±1 433)和(10 126±1 527)kg/hm2;佳辐占熟期短,适应闽北安全生长期短的气候生态,双季产量分别为(7 006±1 399)和(6 443±1 357)kg/hm2.再生稻产量由单位面积(m2)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4个因素构成.2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变异小,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变异大,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由此二者组成的单位面积总粒数的变异更大,与产量的相关性更高,对增产的贡献率0.97,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单位面积总粒数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头季与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度更高,再生季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的相关度差距不大.因此,提高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主攻方向是扩增单位面积总粒数,而扩增单位面积总粒数必先扩增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其中头季侧重扩增单位面积穗数,再生季兼顾扩增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科研基地选用9个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农优3号,其次是中麦629和济麦229;农优3号和济麦229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0和5.7,经济系数分别为0.49和0.45,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衡发展;济麦22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高达161.6 g·kg~(-1),籽粒氮素积累量位居第2,仅次于农优3号。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在冀中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济麦229和农优3号。  相似文献   

9.
2009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三义堂农场进行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不同施肥方式及用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675㎏/hm2做基肥一次施入产量最高,为15829.35㎏/hm2,比对照区增产15.3%;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为8.956%,其穗长相对较长,为17.535cm,穗粒数相对较多,为657个,籽粒百粒重较大,为38.0g,分别比对照区增加2.84%、6.43%、5.97%、17.65%.  相似文献   

10.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云南省1999-2001年田麦良种区域试验资料,对临麦6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麦6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在旱地地膜覆盖栽培环境下,对冬小麦新育成品种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生态型是重穗型;产量三因素中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提出了培育地膜覆盖小麦种质的育种目标是稳定的成穗率,多粒数,高粒重,具备根穗比值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适应性强等性状。地膜覆盖栽培配套品种的最佳产量结构模式是穗数360~405万·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13.
在1982—1986年就黄腐酸拌种对小麦某些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 l、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黄腐酸能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发芽势及发芽率明显提高。在较高温度下差异不显著。 2、黄腐酸拌种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次生根条数与长度增加,并发现根系活力的提高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关。麦苗生长健壮,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上升,干物质累积增加,对干旱、冻害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有所改善。 3、黄腐酸拌种使分蘖提前出现,冬前分蘖与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及千粒重亦有所提高。 4、四年来多点小区对比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表明,以每公斤种子用黄腐酸4克拌种效果较好,平均增产率达11%。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种密度对株型紧凑的矮秆蓖麻(CSR6.181、06矮蓖1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产量减小,群体籽粒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不同密度处理间群体籽粒产量呈显著性差异,两品种均在39798株/hm2的密度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0.05 kg/hm2和2278.83kg/hm2,主穗和一级分枝穗对群体籽粒产量的贡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995~1997年对冬牧70黑麦连续两季利用冬闲田进行不同播种量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最佳播种量是(5~7.5)kg/666.7m2.首次刈割鲜重产量达2000kg/666.7m2左右,干重产量达800kg/6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1995~1997年对冬牧70黑麦连续两季利用冬闲田进行不同培养种量大田种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最佳播种量是(5~7.5)kg/666.7m^2,首次刈割鲜重产量达2000kg/666.7m^2左右,干重产量达800kg/6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冬小麦施用奥普尔液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奥普尔(OPAL) 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和干物质积累。返青期施用奥普尔可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灌浆期施用奥普尔可促进小麦籽粒灌浆,提高穗粒数,增加穗粒重。不同奥普尔施用方法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2-85% ~17 .29 % 。奥普尔在播前土施待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公倾增产833 .0 kg,增收784 .5 元。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小麦生产中,穗粒数是产量的构成因素之一,研究提高穗粒数的途径对增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穗粒数的增减与小花的分化和退化的关系密切。每穗所形成的小花总数大大超过开花数,然而,大部分小花于开花前退化;开花后又有部分小花不实而继续退化,可见增加穗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施氮(对照)、施用等氮量的铵态氮(硫酸铵,AS)、硝态氮(硝酸钠,SN)和2∶1的硝态氨、铵态氮(SN与AS质量比为2∶1)处理,同时在洛阳3个试验点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铵、硝态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平均比对照组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6.2%,单施硝态氮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硝态氮比铵态氮处理成熟期增加6.5%。硝态氨、铵态配合次于硝态氮而高于铵态氮。氮肥形态主要影响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的穗数。单施硝态氮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5.6%3.6%和5.4%;比施用铵态氮肥穗数增加6.1%。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效果次之。氮肥形态对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的显著作用最终影响了籽粒产量:施用硝态氮肥比对照组平均增产21.1%,比铵态氮增产9.2%;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比对照增产13.1%。  相似文献   

20.
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麦业丰结果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随喷施浓度增高有一定降低,并能有效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但对株高没有影响,从而增强了小麦抗倒能力。原剂型375-750ml/hm^2处理增产6.8%-11.2%;新剂型375ml/hm^2处理增产14.2%。麦业丰拌种试验表明,高浓度麦业丰拌种,可抑制小麦出苗和降低株高,影响产量,但主要器官干物重则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