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参考国内外水体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各类水体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调查了解黄河流域兰州段流域生态现状,结合水体生态恢复的目标,将黄河流域兰州段待修复的水体划分为黑臭治理型、水质改善型、生态功能恢复型、景观美化型和水资源恢复型共五种类型的生态修复水体,并针对不同类型待修复的水体提出不同的修复模式,为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修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浮游植物增加,沉水植物消亡。在外源污染物降低后,沉水植物的恢复仍然滞后相当长的时间,而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浅水湖泊修复的长期效益至关重要。探讨了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的修复技术。降低浅水湖泊水体的P含量,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是沉水植物恢复的关键。沉水植物的修复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法。发展以轮藻植物为优势种群,杂草类沉水植物共生的多样性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的修复,对改善浅水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向健康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总磷、浮游藻类生物量及优势种多样性5个参数值,对光合细菌在治理晋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认为,按体积比,光合细菌比例为拟处理水量的1%时,对水体的净化效率最好,处理后水体中高锰酸钾指数、总氮和总磷的降低比率为17%、76%和30%,而在此投加比例下,光合细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和蓝藻(颤藻)、绿藻(栅藻)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社宁 《甘肃科技》2009,25(23):55-56,82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系统修复可以采用的技术,即基础生境改善、外源控制、内源清除、河道疏浚、生态调水、湿地保护区、生态护坡、河道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浮床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群落结构和长效管理。同时,在水源地生态修复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流域治理与饮用水水源治理的关系、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系、陆域治理与水体修复的关系、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湿地恢复改造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金牛湖湿地示范区改造修复工作中,笔者全程参与了从前期的规划布局到后期的施工实施阶段的指导.本文对湿地改造修复的目标、遵循的原则、功能分区、实施步骤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已经取得的初步效果和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金牛湖湿地示范区改造的实践,为北京其他地区湿地改造修复和...  相似文献   

7.
2015年对济南大明湖景观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对水体进行了综合评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6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占优势.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得出,大明湖景区水体污染程度为中污染型,水体营养水平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大莲湖为研究对象,以大莲湖周边水体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大莲湖示范区水系水环境现状以及地表径流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金泽水源地水质大部分能够满足地表水Ⅲ类水标准,但部分指标存在季节性差异,使得金泽水源地水质总体上不能稳定达标.大莲湖示范区周围水体多为缓流水体(流速0~0.03 m/s),透明度较低,水体呈中性偏弱碱性(pH=6.63~9.67),易生成水华.各个采样点氮磷营养盐污染较为严重,且季节性差异明显,春夏季水质较好(Ⅱ类—Ⅲ类)、秋冬部分水体在某些时间段呈现Ⅴ类水.大莲湖示范区雨水径流浓度有明显的初期效应,各下垫面氮磷的平均浓度远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生态修复器”和藻菌混生系统以及水生植物等措施,使已污染水体的COD降解85.9%,NH3-N降解92.1%,磷,挥发酚分别降解73.5%,85.9%,藻细胞总数下降59.7%、种类增加1倍,原生动物从1种发展到12种,试验后期出现鱼类,水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和pH值均达到我国地面水卫生标准,从而为水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15篇参考文献综述了生物修复的原理与特点, 针对地表水体的环境特点,重点论述了国内外生物修复在受污染的地表水体处理的几个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受污染水体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修复工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具体措施之一,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以大同镇为代表,构建人地关系层次系统,建立模糊的协调刻度,评价赤水市生态修复示范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之后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东灵山风景区山顶退化草甸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7):1439-14421450
针对东灵山风景区的气候环境特征,从时间、恢复地、覆盖物、植物材料等的选择和播种量的确定5个方面对该区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温室模拟实验确定了最适覆盖物和最适播种量,最后建立了山顶退化草甸恢复的小型实验区。实验结果表明:恢复实验区内植被的覆盖度为75%。大黄、灰菜、老鹳草等14种草本植物可以作为示范区内初期植被恢复的主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库区消落带的特点和生态恢复的目标,以恢复生态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为指导,对隔河岩库区消落带进行了生态恢复,实践结果表明示范地的生态恢复模式能够恢复隔河岩库区消落带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为日后三峡库区其他相关消落带的生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巢湖东端湖滨带目前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湖滨带功能退化,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工艺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设计和物理基底地形、地貌的改造;生物配制工艺包括生态恢复全系列工艺和半系列a、b工艺;巢湖东端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包括物理基底修复方案、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设计和生态观测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5.
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选择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木棉麓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运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小流域治理经验,提出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初步规划。将示范园按功能划分为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区、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和水土保持休闲观光区4大功能区,并提出工程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昌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行综合分析,认真剖析西昌市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构建西昌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SWOT战略矩阵模型,并提出加快推进西昌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江河岸带各区段景观格局对水体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江流域1998年,2006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rc Gis对东江主干沿岸边缘做10 km的缓冲区,通过监督分类划分出6类地物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集水区的范围分出河岸缓冲带的上中下游区域。以Fragstats为工具,分别计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进而分析河岸带各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重点分析了河岸带各区段景观指数变化对水体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年的变迁,东江河岸带水体的恢复在各区段有不同的表现。上游地区水体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破碎化程度降低,聚集分布,中下游地区水体面积增加,同时破碎化加强,水体斑块分散分布。河岸带不同区域中植被斑块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植被覆盖率增大。区域中耕地斑块面积在整个河岸带中的比例降低,对水体水质的污染会有减缓作用,尤以上游变化为明显。建成地斑块面积增加,分布更加聚集,反映出河岸带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剧,尤其在中游地区表现明显。其中,植被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对水体恢复起到了促进的正效应,而建成地的增加不利于水体的恢复,起到负效应。由于各种景观要素作用的不同,不同区段水体表现出不同的恢复效果。上游基本保持现状,作为源头保护良好,中游水体有显著增加,下游区段,虽然水体有一定的恢复成效,但是由于人口密度较大,抵消了恢复的力度,所以没有中游地区的效果明显。各种因子的综合表明,在水体恢复的过程中,要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恢复,注重多因子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进展、难点和问题,以及海岸带生态修复科技的国际经验,从海岸带生态修复体系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传导、陆海统筹修复和技术系统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机制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科技热点和重要进展;归纳了不同海岸类型的海岸带生态修复,主要典型海岸生境类型的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科学技术应用进展等;提出了海岸带生态修复从项目到场景营造、从技术向多元综合解决方案,以及在建设低碳城市、提高城市韧性、营造城市风貌和海洋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